今年6月15日,血液检测公司Theronas的创始人兼CEO伊丽莎白·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 被美国联邦陪审团以大规模欺诈罪起诉。随后,伊丽莎白从自己一手创办了15年的公司辞职。
一时间引起千层浪。
她是谁?
我们来看看她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分别有:美国前国务卿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美国前国防部长 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前任主席 萨姆·纳恩(Sam Nunn)、美国前海军上将 盖里·罗海德(Gary Roughead)、美国前海军陆战队将军 詹姆斯·马蒂斯(James Mattis)。
乍一看,你可能会误以为,这是美国研究下一次发动战争的军事委员会顾问团。
小伊一个个搞定了他们,给他们股份。2013 年 9 月,《华尔街日报》登出了关于 Theranos 的详细报道,这是这家公司第一次在美国主流媒体公开亮相。
在文中,记者引用舒尔茨本人的话说:“这个姑娘,就是下一个乔布斯,就是下一个比尔·盖茨。”
而 Theranos 的血液检测过程,被描述成“只需要几滴血,就能得到比传统化验更便宜、更快、更准的检测结果。”
从那天开始,伊丽莎白就成了全美国主流媒体的“掌上明珠”。
网红创业者
小伊的人生履历堪称极品,因而她也成为媒体、公众们争相追捧的偶像人物。
7 岁那年,她想做一台时光旅行机,然后她把详细的设计图纸画满了一整个笔记本。
9 岁那年,姑姑问她:“长大了你想干嘛呀?”
小伊一点儿都没犹豫:“我想做亿万富翁(billionaire)。”
姑姑又问:“你不想当美国总统吗?”
小伊说:“不想,总统会娶我的,因为我手里有 10 亿美金。”(No, the president will marry me because I’ll have a billiondollars.)
9 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就像大明星一样:“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
从高一开始,她就是全 A 的优秀生。如果想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选择斯坦福攻读理工科是最好的选择。
2002年,她被成功录取,还成为总统奖学金的获得者,每年有 3000 美金的经费支持她的科研项目。
17 岁那年,小伊如愿以偿,考上了斯坦福的工程学院。
在大学期间,父母问她要不要读博,她斩钉截铁地说:
“不要,爸爸,我对博士没兴趣,我想挣钱。”
她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相信私人企业是产生影响力最好的方式,它是改变世界的工具。”
在上大学的时候,她废寝忘食地做科研,斯坦福工程学院的院长钱宁(Channing Robertson)甚至破例让她到实验室给博士生帮忙。
2003 年的暑假,她跑到新加坡的实验室做项目,那年正是非典(SARS)在亚洲肆虐的时候。她觉得当时对血液里 SARS 病毒的检测手段太落后了,一定有更好的办法。
从新加坡回来,她把自己关在家里,闭关 5 天,每天只睡 1、2 个小时,穷尽她所学知识,写出来一份专利申请,是一种可以穿戴在胳膊上、释放药物的贴片。
当她把这个东西拿给钱宁院长看的时候,院长就震惊了。
他说:“我见过成千上万的学生,没有人像她这样,能把理工科杂七杂八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一种我都想不到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东西来。”
院长鼓励她说:出去追求你的梦想吧!
2004 年,她选择了辍学,离开了斯坦福。那一年,她 19 岁。
做不出来产品,只能硬着头皮上
可是创业,并没有小伊想得那么容易。她的公司名叫Theranos ,是英语里面的“治疗”(therapy)和诊断(diagnosis)捏合出来的一个词。
在美国,一次普通验血的费用至少50美金(约合人民币330元),采集血量1-10毫升, 并且还需要等待1-2天侧能拿到化验结果。相比之下,Theronas一直强调的愿景就着实让人心动了:只需要2.99美金(约合人民币20元), 只采集一滴血,也就是只有1/1000的医院采血量, 马上就能让你看到准确的化验结果!
Theranos声称他们可以用这滴血完成的检查项目超过200个。如果愿景实现,年收入730亿美元的医疗测试产业中70%的业务将被Theranos取代。 这也就意味着,Theranos将颠覆整个医疗测试行业。
想法很是超前。不过很尴尬的是,他们根本做不出来!
一开始,她想做的是一个粘在胳膊上的小巧的贴片,用微针取血,她要测至少几十项身体指标。
结果做不出来。她和团队就做了一个“凑活”的版本——一个大个儿的、血糖检测仪一样的东西抽血,只能测血糖。
如果想测量更多的指标,仪器就会更大、更笨重。
结果是造了一台只能在实验室里用的大机器,抽出来的血,收集在一个厚厚的小盒里,就像一沓厚厚的信用卡,把它塞进机器,可以开始分析。
她没想到,做这个东西会遇到这么大困难。
因为当你取的血太少的时候,结果就是连化验用的样本都不够。
怎么办?只能兑水,用生理盐水稀释。
结果就是你的血变成了一滩“血水”,不再“原汁原味”。
怎么保证测出来数据还是准的?这对后续的化验分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他们发现,在那个厚厚的小盒里,要精确地控制血液流向,控制好各种阀门。
而小盒里的“血水”路径一复杂,串来串去的时候还会发生相互污染。
这一通下来,所有的技术人员只有一个感觉:头大。
一个问题倒下了,千千万万个问题站起来了。
这一个血盒的造价高达200美金,而且用一次就报废,实验室一礼拜就能报废好几百个。
600万首轮融资很快就烧完了。
到了2005年底,公司成立18个月,员工24个人,没有什么进项。
怎么办?她一边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继续跟人鼓吹她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抽的血!一边去忽悠新的投资人,又融来了900万美金。
到这儿,有人可能会好奇:她就不能稍微多取点儿血吗?
小伊她在这一点上决不妥协。因为她给人讲了无数次她对针头的恐惧。
她跟员工都这么说话:“老娘我天不怕地不怕,天地间我只怕针头(needle)。”
更何况,取的血变多了,就跟医院抽血差不多了,她开创的事业就没有意义了。
她还拿什么故事去跟投资人讲呢?
所以她坚持要求团队,只取一两滴血。
然后这一代产品就陷入了停滞,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然后她就把做产品的人炒掉了。
换了另一个人,做了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花3000美金,从别家公司买了一个用来滴胶水的机械手臂,能把送进分析仪里面的血水精确地进行分配。
然后在这个机械手外面套了一个壳子——新的分析仪就完成了,外头看起来就像一台电脑的主机。
这个新员工问小伊:咱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
小伊说:我们失败了这么多次,就成功了这一次,我们叫它“爱迪生”(Edison)吧。
土土的胶水机械手,摇身一变成了“大发明”。
但是爱迪生没有解决血液稀释带来的种种问题,只是一颗表面光的驴粪蛋而已。
后来当她发现爱迪生不能满足要求的时候,她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叫“迷你实验室”(miniLab)。
这时候市面上已经出现竞品了,人家可以在12分钟内测出31项结果,但还不包含全部检测项目。
所以环境倒逼她,只能提出:我们家的什么都能测。 这成了她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当然,是停留在她想象中的稻草。
技术人员建议:我们可以先做个大而全的原型机,把所有检测用到的东西都放进去,然后再想办法一点点把机器缩小。
她不干,她要一步到位,必须小,小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而如果坚持做小,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
比如温度,一台机器运转的时候会产生热量。
在封闭的小机器内部塞进各种仪器,一旦运转起来,内部的热量积聚,会提高血液的温度。
血液的成分、含量,还有检测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都会发生不可控制的变化,导致检测结果不准。
她不管。
她把技术人员逼到死胡同里,然后让他们继续往前走。
最终,她买了西门子的“ADVIA 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充当自己的产品。
还有一件事儿我没告诉你。
就是西门子的机器分析的项目多,有几十项,所以需要的血液容量很大。
它的原装机器里面就会预先把血液稀释一次,但是药店采回来的血样还是不够。
怎么办?
那就在送进机器之前,再兑一次水。
也就是当你的血送到Theranos以后,会“注水”稀释两次,再进行化验。
有一些负责改造西门子机器、注两次水的技术人员,他们无法说服小伊停手,可他们不想欺骗老百姓,无法忍受自己良心上的谴责,就辞职了。
不过面对投资人,她还是很有办法。
投资人来参观的时候,她向人家演示。当她把信用卡一样的血盒,塞到分析仪里,电脑屏幕上就会进行“实时”显示——就像科幻电影一样,你都能看到血液一点点流过血盒,进入分析舱的过程,数据是怎么无线传输到服务器云端,又从服务器返回输出结果的。
简直完美。
因为这是提前剪辑、录好的录像,它只是在屏幕上又播放了一遍,根本不是现场实时的图像。
而当她给投资人展示PPT的时候,她拿着“自己家”的检测数据,跟医院里的化验数据进行比较,两条线几乎重合。
她说:你们看,我们的检测结果多么完美。
雪球越滚越大
清晰的思维,流利的口才,再加上特有的难以名状的魅力,让年仅20岁出头的Elizabeth就获得了像美国前财政部长George Shultz、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等政坛大佬的背书。同时,硅谷著名投资家Tim Draper、 甲骨文创立者Larry Elison,、媒体大亨默多克等一线大佬纷纷下重金投资。
2013年,这家拥有800名员工的公司,一共获得了约10亿美金的融资(约65亿人民币),估值约100亿美金 (约650亿人民币)。
而与此同时,随着公司的不断扩大,Elizabeth也开始更加注重个人仪表。由于对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帮主的崇拜几乎痴迷,她开始一身长领黑衫毛衣、拖地长裤的装束。为了配合她这一身打扮,公司要长年把空调温度设定在冻人的60华氏度(15.5摄氏度 )。
这一切的改变让媒体们蜂拥而至。她开始被人称为女乔布斯、硅谷女神。美国著名的《福布斯》、《Inc》、《财富》等杂志争相报道她的故事。
据《福布斯》杂志2014年报道,手握Theronas 50%股权的Elizabeth,个人身价在当时已经达到40亿美金(约260亿人民币)。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应该以一个完美的结局结束。就像当年一家中文媒体所期待地那样:“这么牛逼的Holmes目前事业其实算是刚刚走上正轨,再过20年,不敢想象她会屌成什么样。看到了吗,女性改变世界的时代到来了!”
然而泡沫终将破裂。
2015年10月,《华尔街日报》记者David Carreyou 发表的一篇文章,将Theronas和它的创始人推到了风口浪尖。
Theranos 此前一直宣称自家的Edison(没错,Elizabeth起名时就是希望它像发明家爱迪生一样伟大)血液检测仪可以进行200多项医疗测试。而大众也确实看到了Theronas提供的测试服务。从2013年开始,Theronas和美国知名超市Walgreens合作,并在42个药房尝试建立了实验室,同时还与美国军方展开了一些医疗项目的业务。
但是,据Theranos的前员工反应,所谓的240项测试,实际上只有15项测试是在自己家开发的Edison机器上测试,其他215项测试都是用传统方式通过第三方进行测试。
同时,所谓的“滴血检测”实际上并不现实。一位投资人在Theronas总部测试时曾被抽了好几针管的血。而其他的滴血实验中,由于样本量过少,最后都需要用水稀释来进行检测。这也导致了第二个问题:唯一能用Edison测试的几项还测得不准。
据该文章爆料,有多位患者用Theranos 做的血液检测与医院的结果大相径庭。一位被采访人表示自己用Theranos测试后查出葡萄糖、钙、转氨酶指数过高,被建议紧急住院。而两天后来自医院的结果却显示他身体状况良好。
面对质疑的声音,Elizabeth不仅没有低头认错,反而堂而皇之地在公司内表示:《华尔街日报》是小报!
在美国著名电视节目Mad Money中,Elizabeth又以其低沉、镇定的嗓音,坚定地目光像世人申诉:这就是一个想要改变世界的人的遭遇。他们一开始说你疯了,然后开始打击你,而你却突然间改变了世界。(This is what happens to you when you work to change things. First they think you’re crazy, then they fight you,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you change the world.)
但是当主持人询问其中细节,Elizabeth却顾左右而言他,直打马虎眼。
为了唬住媒体,她甚至请到了传媒巨头默多克。她再次展现个人魅力,让默多克一口气为Theranos投了1.25亿美元的巨资。这是默多克投出的最多的一笔钱。
更要命的是,爆料记者David供职的《华尔街日报》——它的母公司就掌握在默多克的手里。
有一次伊丽莎白直接找到默多克,跟老头抱怨说:你们家报纸要发文章黑我,你管管吧。
老头笑笑说:报纸的编辑会秉公办事的,他不直接干预报道的事情。
那一次,她和老头在8层的办公室说起这件事,而卡瑞尤就在这栋楼的11层办公。
千钧一发。
姜还是老的辣。老谋深算的默多克2015年就把投资的股份回售给了Theranos,自己还从中赚了400万美金。
长袖善舞的Elizabeth还获得了国际投资人的追捧。墨西哥首富、意大利菲亚特汽车总裁都为她15年来高达10亿的融资做出了贡献。
而时至今日仍然为Elizabeth疯狂打Call的,要属硅谷著名投资人Tim Draper了。就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中,Tim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用过Theranos的产品,结果没有问题。Elizabeth确实是在改变世界!
崩盘时刻
随后,David在《华尔街日报》又接连爆出4篇后续报道,刀刀致命。
大卫·博伊斯的律师团准备告《华尔街日报》诽谤。
《华尔街日报》没有给卡瑞尤施加任何压力,报社的法务部门开始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迎战。
与此同时,Theranos公司的董事会却被腰斩,基辛格、舒尔茨等人退为可有可无的“顾问”。
合作药店紧急宣布关停所有门店的相关产品。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开始进入Theranos调查。
《福布斯》将她的资产估值更新为0——一文不值。
《财富》杂志将她评为“世上最让人失望的领导者”。
伊丽莎白其实已经无路可退了。
当 FDA 调查结果公布的时候,很多人都惊呆了。
在药房给老百姓验血时包含的250项检测当中,Theranos “引以为傲”的“爱迪生”,只能做12项检测,其他 238 项检查用的都是买来的、别人家的机器。
说起为何会对Theronas的技术感到怀疑,David表示,从这个公司被媒体关注的那一刻起,他凭借着多年来在医疗领域报道的经验,就嗅除了其中的不同。因为对于一个医疗产品的研发,一般的研究员都会经历多年医学院、研究所的专业训练。而只上过两节大学化学课的Elizabeth,并不具备足够的经验。
不同于电子科技公司,创业者们可以从小就开始训练自己的编程能力,年纪轻轻就可以成为盖茨、小扎这样的人物。在医疗领域,想年纪轻轻就一夜暴富,基本不可能。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当年却没有一个人提出来。那些为Elizabeth站台的大佬们,你们真的没想到过这一点?
估计大家最好奇的是,Elizabeth到底骗了多少人?从自己的老师,下属,投资人,到政界大佬,再到美国各大药厂、药房。把Elizabeth成为硅谷第一女骗子,绝对不虚此名!
早在Theronas刚刚创立之初,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就对Elizabeth钟爱有加。不仅加入了公司的董事会,还和自己的老伴张罗着要给她找个对象。岂不知一直宣称自己单身的姑娘自19岁起就和比自己大了近两旬的男友兼公司合伙人住在一起了。
在今年的《奇葩说》决赛上,有一个辩手熊浩,他引用了《哈利波特》里面,邓布利多校长对哈利说的一句话:
在这人世当中,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选择,并不是The right way, or the wrong way.(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我们真正面临的选择是:
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正确的,还是容易的)
站在每一个岔路口上,我们都在选择。
是这些选择塑造了我们,我们选择成为今天的自己。
人生的路,或许就是这样:选错了,就再也不能回头了。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