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黄坛口乡,位于山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以卖毛竹、茶叶、经营农家乐、外出务工为主。
虽是偏僻之地,但黄坛口乡,却因为一个人,变得温暖无比,充满了人情味。
这里有位老人家,她叫毛师花。
她是一家早餐店的主人,今年85岁高龄了。也许你对她并不熟悉,但她在黄坛口乡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认识她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尊敬地喊上一声“毛奶奶”。她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也没有什么雄厚吓人的背景,她只是在黄坛口乡,守着一个小小的早餐摊子,几十年如一日。
毛奶奶的秘密
毛师花原籍江山,解放后,她独自从衢州市区来到黄坛口学裁缝,在朋友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在水电站里做钳工的老伴,并成了家。
他俩先后去过新安江、金华等地。1964年又下放回了黄坛口,两人的生活才开始稳定下来。
她在家里一边做裁缝,一边养猪,把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辛苦拉扯大,当时为了维持生计,她想起去摆摊卖早餐。
于是,从1993年开始,她就在黄坛口乡中心小学附近摆起了一个早餐摊。
没想到,这早餐摊一开就是27年。
旁边的商店在这20多年里更名易主、开开关关,唯独她的早餐店20多年来仍保持最初的模样。
最令人讶异的是早餐摊里的食物个大,分量足,价格竟在20多年里从未有过变化!
坚决不涨价
五毛钱能买到什么?如果是以前,你可以拿它买一包方便面、买一支很不错的雪糕、买一个大烧饼……
可是现在,连坐公交车都至少得1块钱了!
但是来到毛奶奶的早餐店,你会产生时光穿越的错觉。在这里,五毛钱你就能吃得饱饱的:一个金黄的蛋饼五毛钱、一个软软的糯米粿也五毛钱、香醇的豆浆也只要五毛钱——还可以随便舀!
中国近20年来,人们生活好了,物价涨了许多,5毛钱的早餐还卖这么便宜不是要破产?
但毛奶奶却毫不在意。问成本,她说没有细算过;问利润,她说刚好差不多。
其实究竟是赚是赔,她心里再清楚不过。她指着桌上的芝麻馅料说:“这个前两年8块钱一斤,今年12块了。”
物价涨了,毛奶奶心知肚明,她不是老糊涂了,她只是深处世俗不世俗,深谙世故不世故。
每天,天刚刚亮,这个不起眼的小摊位就会被去上学的孩子们围成一个圈。
有孩子说:“花1块钱买2个蛋饼就可以吃饱,还能省下1块钱,有次没带零钱,毛奶奶笑着说没关系,以后再补,以后...”
她和孩子们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形成了默契。
孩子们会自己动手打上一碗豆浆,吃好了,就把钱压在碗底下。很多孩子都会主动把用过的碗洗干净,递给毛奶奶再用来装豆浆,就像在自家的奶奶那里一样。有时孩子们着急上学,打豆浆的时候没端稳,不小心把碗摔碎了,感到愧疚,吓得想哭,毛奶奶却根本不在意碗,都会急着去问孩子的手有没有事。有时孩子们想买鸡蛋饼,可是卖完了,她就会装上2个茶叶蛋。
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一天,毛奶奶还会细心地给孩子们准备象征100分的油条。
姜寅磊已经35岁了,从他小学起,就常在毛奶奶这里吃早餐。他说,奶奶做的鸡蛋饼有着家人般的朴实和温暖,现在还是每天都想来吃一份。这20多年的味道,是怎么也戒不掉了。
毛奶奶对孩子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孙子一样疼爱。于是,孩子们亲切地唤她为“早餐奶奶”。
不能对不起孩子们
每天看着孩子们来吃早餐,毛奶奶都好开心和很满足。
她从来不买饲料喂鸡,每天早上新鲜浓郁的豆浆磨好后,她就用剩下的豆渣、剩饭之类来喂鸡。她需要很多食材,一个85岁的老人,只能一部分靠别人来家里送货,其余则由儿女们帮她采购,但她都要求买品质好的原料。
她担心的从来不是赚不赚钱,而是怕那些一大早,从山里赶来的孩子会饿肚子。
许多当地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好,如果早餐价格高了就增加了这些孩子的负担
她说:“这些学生都和我的孙子一样,女的是孙女,男的就是我的孙子,这是给自己家的孩子做早餐,我不涨价!”
她自己住的地方只有30多平米,放满了做早餐的工具,而睡觉的地方却不足屋子的十分之一。
其实,就在这幢房子不远处,有一幢三层半高的黄色小洋房,是她家老伴在世的时候建的新房子。为了让学校里的孩子们少走7公里的山路,她把新家以每月100元的价格很便宜得租给了他们。
而她自己则把精力都放在了早餐上。
每天凌晨一点多,毛奶奶就会起来做准备。此时,村里漆黑一片,所有人都还在熟睡,只有她睁着眼,在昏黄色的灯光下,开始准备起早餐。豆浆是石磨磨的,糯米粿是手工包的,就连蛋饼用的鸭蛋,也是她到村里收来的正宗土鸭蛋。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她都坚持用好的食材来手工制作。
到了凌晨5点左右,她会用三轮车分两次把做好的食物运到路口,然后在一片漆黑中坐定——开始煎起蛋饼和糯米粿。
这样的节奏,二十多年来未曾有变。
6口锅、4个煤炉、2张桌子,1辆脚蹬三轮车和几把塑料凳。这就是她出早餐摊的全部家当。就算是到了深冬,天凝地闭,寒风刺骨,每天清晨5点半,她始终准时地摆好桌椅、点起炉火,为去上学的孩子们提供早餐。
为做美味健康五毛钱早餐,常常倒贴
她喜欢孩子,喜欢孩子们叫她奶奶,她觉得卖早餐反而精神好。从出门到收摊,这段时间,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为了避免卖得便宜影响到同行的生意,她做的早餐并不多:粽子只包30个,一卖完就赶紧收拾回家,尽量不影响到其他人。
走的时候,会将摆摊的地方,收拾得干干净净才离开。
从清晨5点30分出摊到7点30分收摊,营业额还不到60元。一个月,满打满算,她的收入也只有1000多元。不仅赚不到钱,反而一直在亏钱,她每个月有1040元的养老金,除去日常开支,每个月几乎还要倒贴上三四百块钱在早餐摊上。
很多人说她傻,这么一把年纪了,不在家享清福还做这种吃力辛苦的事。
但是这些人不明白毛奶奶内心的幸福。
她让这个薄情的世界多了一份动人的深情
毛奶奶的老伴5年前就过世了,前不久,终日与她相伴的狗也被人偷去吃了。为此,她伤心了好久,“我做早饭时,它就蹲在我旁边,我骑三轮去摆摊,有时突然找不到它,一抬头却看到它在前面等我,现在半夜里只有我一个人,心里还有点怕。”
说起小狗,毛奶奶的眼眶泛起了泪花,日夜陪伴的小狗被偷了,老人出门的时间也不得不延迟了,从五点半变成了六点。
她说:“我也怕不好的人,不敢早走。”
毛奶奶的好心肠赢得了当地村民的敬重,他们都愿意将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她收摊的时候,总有路过的村民来帮忙,村民们都说““让孩子们吃毛奶奶的早餐,我们放心。”
她的子女想把她接到城里住,让她不用这么辛苦,但是毛奶奶却坚决不肯。她说:“20多年都习惯了,舍不得黄坛口的孩子们。”
子女们拗不过老人家,只能偶尔回来看望下老人家,到早餐铺帮帮忙。
这样倔强的老人,善良得令人心疼。
27年前,她卖早餐是为了生计;27年后,她卖早餐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在清晨,能吃上热腾腾的蛋饼,糯米粿、还有香醇的豆浆。
风雨无阻,寸土坚守,用一个小小的摊位,为孩子们带去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这是一个老人最质朴的坚守,即使一辈子不被人理解,她也愿意倾注此生。
因为常年辛苦地做早餐,她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坐久了起身,都会全身疼痛,她总是不时地用手来捶捶腰。
27年的时间里,她骑坏了4辆三轮车,煤炉更换了四五十个。有人问:毛奶奶的早餐摊还会摆多久?
她笑着回答:如果身体允许,会一直摆下去!
曾经有人问,如果好人没有好报,为什么还要做好人因为,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回报,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我就是很喜欢小孩...”毛奶奶坚守下去的理由就是这么简单。
人世间最好的品格恰恰就是这一心一意。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来源:微信公众号“晨读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