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网络新闻占据了大众热议的焦点。
起因是杭州的一位家长霍先生开着自家的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上学,结果被一些目睹此事的家长“投诉”了。
当天晚上,霍先生就在班级群里看到了一条来自老师的“警告”: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来接孩子上学了,因为这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
这头话音刚落,群里的家长们立即纷纷附和:“就是啊,有钱要低调”“不就是接个孩子吗,至于吗”“换个普通的车不行吗,反正你们不差钱”……
面对这些“理直气壮”的控诉和建议,霍先生气不过,便回怼了一句:我的钱不是偷来的也不是抢来的,我凭自己本事赚的钱,开自己的车送孩子上学,有啥不对?
然而,当他还想再说一句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被踢出群了。
事情曝光后,经由网络发酵,舆论渐渐分为两个阵营。
有一部分人认为,霍先生在整件事中并无过错,财是正当之财,接送孩子更无可厚非,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只是在沟通层面,因为他本可以使用更缓和的语气和老师、家长沟通;反倒是家长“告状”、老师“警告”以及“建议换车,反正有钱”等群中的指责言论,透露出不少人的“酸葡萄”心态,往深了说,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然而还有一部分网友认可霍先生此举可能会激化他人尤其是孩子的攀比心理,处事“低调”一些或许更好。
诚然,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和金钱观,另一方面,也要对外界的炫富行为保持警惕,不过没必要过度敏感,因为过犹不及,甚至可能矫枉过正。
有一位网友就直言不讳地说,如果要求开跑车的家长“低调”,换辆“便宜”的车,那多少算“便宜”呢?那些开几十万、十几万车的家长,是不是也要为了那些骑电动车、自行车的家长主动退群呢?
事实上,攀比心理是很难规避的,我们也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真正“无垢无菌”的环境,家长和学校真正应该做的还是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他们认识到合法致富的正当性,同时了解消费理念和能力的差异性。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格局、有底气,而不随意指摘他人生活的人。
除了价值观的问题之外,这个事件还引发了另一个话题的讨论:现在的班级群到底怎么了?
诚然,一言不合就拉黑,或许已经成了网络时代人际交往中的新现象。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班级群,也就是维系家校沟通的平台中,是否有欠妥当?
在众多网络评论中,不少人感慨,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就因为班级群的存在开始“变味”了。
有一种情况是,在群里,老师代表无上的权威,家长发言前需要字斟句酌,甚至“好言好语”“溜须拍马”,生怕说错一句话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影响到孩子在班里的处境。
还有一种情况是,班级群变成了一本“意见簿”,家长可以随时随地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意见”或“建议”,甚至“指点”校方的各种工作。在“跑车事件”中,这种“随意评价”的风气则蔓延到了某一位家长的身上。
“将家长踢出班级群是一种‘暴力’。”一位网友留言。在他看来,班级群是方便家校沟通的平台,主要传递的也是有关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信息,如果因为一件“私事”就将家长移出群聊,耽误的是更多“正事”。
也因为这一逻辑漏洞,不少网友提出了“这可能是一则假新闻”的猜测。
记者查询发现,在2010年10月,也有一件类似的事情曾经走红网络。当年的新闻标题是“家长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当晚竟被老师移出家长群”,无论是故事梗概还是细节,都与这次的“跑车事件”高度相似。
尽管事件的真实性尚且存疑,但它给人们的启示依然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朱颖婕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