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群头脑段位排行在此,看看你能排第几?”曾经,这句话“刷屏”各大群组,挑战背后,是一款名为“头脑王者”的小程序,所有网友参与出题,再参与答题,给自己的头脑“打分”。而在“头脑王者”之前,各类直播答题App早就借着瓜分奖金刮起一波竞赛热,竞赛答题成一时风潮。
然而,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娱乐化的直播答题进入规范期,答题类App遭遇断崖式回落。现在打开 “冲顶大会”App,已经没有了答题预告,仅有好友对战入口,“百万英雄”“百万赢家”“芝士超人”均已停播。知识竞赛类游戏火爆和衰落的背后是什么?有专家指出,警惕知识竞赛类游戏“异化”,敦促知识竞赛类游戏从 “泛娱乐化”的泥潭中脱身而出。
出题奇怪、答案不靠谱,可能误导青少年
从“一个铁球和一根羽毛从高处落下,哪个先着地”之类的初中物理题,到“杀死神医华佗的是?”之类的历史普及题,从“歌曲《李白》的原唱是谁?”到“火箭队的主场在哪个城市?”……知识竞答包罗万象的题库让知识猎奇者不知不觉沉迷其中,但体验并不都是好的。由于一些答题游戏的题源是开放的,题目由玩家“众筹”,因此各种奇葩问题层出不穷。
在某问答网站上,对于“头脑王者”奇葩题目有不少“吐槽”——“某些明星的‘粉丝’出题实在太过分了,你们崇拜的偶像的生日、爱好属于个人隐私,我们不想了解;偶像有哪些外号,你们有哪些昵称,我们并不关心。”除了“剑走偏锋”,错题也比比皆是。“热力学有几大定律?”游戏中答案是“三”,但其实还有热力学第零定律。奇怪的出题风格,不靠谱的答案,既没有拓宽游戏者知识的广度,甚至还会对青少年造成误导。
至于“冲顶大会”App等,还曾推出品牌专场,赛题完全围绕品牌展开。不少人吐槽“了解品牌长什么知识”?一位“冲顶大会”创始团队成员表示,答题类App看似在“撒钱”,但事实上,广告收入早就达到了收支平衡。冠名权、主持人软文、题目软植入……各种形式的品牌营销因为参赛者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获得了良好效益。
题库完全由公司员工把握,专业度本就存疑,何况在利益的驱使下,知识竞答极有可能成为各大品牌竞技场,参赛者除了多知道了几个品牌,什么知识都没学到。
题目同质令人生厌,提高质量不容忽视
“虽然题目奇葩,但是这类游戏仍然充满了竞技的刺激。这类游戏,要的就是‘一览众山小’的智商碾压快感!”资深玩家小钱刚登上“博学史诗”的宝座,他的感受道出了大部分玩家的心理。
比如,“头脑王者”的进阶模式与爆款游戏“王者荣耀”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入门新手开始,直到成为头脑王者,14个段位,涵盖了登顶的全部征途。而且,这类程序更强调“对战”,每场对战为五题,根据回答的速度和正确率决定分数,分数高者获胜,有些玩家为了升级,会连续打好几个小时,让人更加欲罢不能。
与之相类似的 “冲顶大会”“百万英雄”则另辟蹊径,将知识竞答与正在风口的直播形式相结合,每天举行几场答题直播,每次共有12道题,每道限时10秒钟,答错或者超时即退出比赛,全部答对者可平分每期奖金。
然而,今年以来,知识竞答类App却遭遇滑铁卢式下滑,究其原因,是纯粹“撒钱式”的营销模式不是长远之计,同质化的题目又令人生厌,如何在提高观众热情的同时,提高题目质量,成了开发者不能忽视的问题。
应思考如何让 “竞答”提升全民学习热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 《加强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出台,敦促知识竞赛走向正规化、有序化,从“泛娱乐化”的泥潭中脱身而出。
“我赞同知识竞答这种游戏形式,它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学习。”沪上学者胡申生表示,“但要谨记,不要掉入商家陷阱,让知识竞答沦为广告商家‘走私’品牌的渠道。”
普陀区青少年中心徐晟翀博士认为,“很多专家以为自己将知识点抓得很准,学生就会 ‘买账’,但是事实上,他们没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而此类知识竞赛App,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媒介。徐晟翀介绍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也有知识竞答,题库由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专业协会提供, “倘若将这种题库与竞答游戏相结合,也许才能达到学习、娱乐两不误的期待。”
作者:本报记者 郝梦夷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