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建造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人工智能将给传统建造开辟哪些全新的领域,人际融合的前景如何?
今天下午,第八届上海“数字未来“暑期工作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幕。在营地,各种由机器人建造而成的展品,十分吸人眼球。
例如,扎哈事务所合伙人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领衔的“高速打印堆叠结构”探讨的主题是高速折叠打印,通过Kuka机械臂来打印3D陶土模型;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袁烽教授带领的“机器人金属空间打印”团队,则是基于传统三维打印原理,结合机器人的多维运动和金属三维打印技术,使用更坚固、耐久的金属材料,并且结合结构生形设计方法与特殊的建造工艺技术,完成了一件大尺度金属三维打印桥。
3D打印的陶土模型——扎哈事务所
3D打印金属桥——袁烽教授
机器人建造木塔——袁烽教授
本届工作营重点探讨数字时代下人与机器的交互与联系,进行从机器人建造到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领域人机融合的实践。以“人机共生”为主题,在未来两个多月时间内,工作营将开展数字设计与建造工作营、“Digital FUTURES YOUNG”青年学者研讨会、数字设计与智能建造国际论坛、工作营成果展、开放日参观交流以及系列讲座等活动,共同探讨数字时代下“赛博格观念”的全新的解读方式与实践路径。
响应式生物混合系统3D打印——Achim Menges &Tiffany Cheng
虚拟现实及机器人建造——Matias del Campo
声音可视化——莫方朔教授
整体化建构——Alessio Erioli
气动穿戴装置——Behnaz&Jifei OU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工作营不仅吸引力来自全球的21位优秀导师参与,学员也实力不俗。据悉,今年,工作营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学员报名,他们分别来自87所海外和38所国内共125所国内外高校。其中,国际学员包括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爱丁堡大学、利物浦大学、纽约大学等。此外,来自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的教师、硕博研究生及本科生也积极参与。最终,组委会在与各组指导老师一起对学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后,从众多的报名者中遴选出195名学员参与此次活动,总录取率为32%。
就在今天下午,以工作营为基础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数字未来”国际博士生项目的首届六名海外博士生候选人,也收到了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六名海外博士生均来自海外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加泰罗尼亚高级建筑学院等。
此次工作营成果展览将一直持续开放到9月30日,免费向公众开放。
作者: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