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成为考生的头等大事。随着科技的发展,市面上陆续出现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对于考生而言,高考志愿填报App究竟有没有用?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考生不熟悉填报志愿App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考生大多通过网络搜索、熟人咨询等渠道获取高考志愿填报的信息,选择使用高考志愿填报App的人比较少。
来自河南的考生顾敏今年高考的分数是638分,今年河南文科第一批本科分数线是547分,顾敏的分数超过一本线将近一百分,家里人在高兴的同时也对填报志愿非常重视。
“市里和学校都举办了高考招生咨询会。”顾敏说。据顾敏的母亲介绍,这样的咨询会只是各个学校来当地进行宣讲,预测不了录取率和报考趋势,与网上查到的信息差不多。因此,顾敏和家人主要是通过上网查询学校、专业的提档线等信息。
除了在网上查询基础信息外,顾敏的母亲认为,班主任经验比较丰富、值得信任,因此她带着顾敏去咨询班主任。“主要问报什么学校比较稳妥。”顾敏的母亲说,他们还会找身边参加过高考有填报志愿经验的人咨询。
内蒙古自治区的考生林勇今年高考分数是589分,他读的是理科,超过内蒙古今年理科一本分数线111分。
林勇找到班主任咨询关于志愿填报的事情。对于各个学校分数线的情况,则是通过学校下发的汇总了各个学校历年分数线的资料了解,然后上网查询最新信息作为补充。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张凝也是理科生,她今年考了400分,刚过二本分数线1分,她也是向班主任咨询高考志愿填报的事情,“报上哪个算哪个”。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多数高考考生对高考志愿填报App都比较陌生。
“我没听说有什么报志愿的App,也没想过去搜索和下载这样的App。对于填报志愿这样的大事,我觉得还是咨询认识的、有经验的人更可靠。”顾敏说。
林勇告诉记者,他没有用过填报志愿App,他身边的同学也没有用过类似的App。他认为,App需要下载还要进行各种操作,太繁琐,不如直接咨询老师或者报过志愿的人,而且对于自己要报考哪个学校也没有特别的要求。
App和专家不承担任何责任
虽然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App有很多,但是基本功能大同小异。记者下载了一些高考志愿填报App后发现,除了常规的心理测试、性格测试、大数据预测院校分数线、推荐专业和学校等服务,各个App的首推功能基本上都是“专家有偿付费咨询”。也就是说,这些App最重要的就是推出各式各样的专家一对一服务,价格从千元到万元不等。
其中有一款App几乎是付费问答平台,一个问题对应不同的专家,咨询价格在10至100元之间,围观别人提出问题的回答也需支付5至10元。
记者在一款App上注意到,其首页上设有“专家指导”按钮,点击进入后会看到一个宣传以及付款页面,原价12800元的专家咨询费,现在优惠打折到8800元。
随后,记者咨询该App客服人员了解到,用户购买专家一对一辅导后,App上所有需要付费的功能都可以使用,并且“会有专家老师一对一指导志愿填报,帮你选好志愿”。但是,记者在App上并没有找到关于专家身份的信息。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App上的专家有不少都是各大学的招生老师,这些老师会通过电话和微信与学生沟通,指导志愿填报。点击该页面的付款按钮后,弹出的《专家指导服务协议》中第11条称:专家应为考生选择院校专业提供合理化建议并出具填报方案。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最终由考生和家长自主完成,考生及家长拥有最终决定权。App和专家不对最终志愿结果承担责任。
其他高考志愿填报App同样存在对专家信息语焉不详的情况。
其中有的老师介绍是这样写的,“某老师,理工名师。学生生涯规划师,在志愿规划领域奋斗十年,擅长为理工类的考生解决个人生涯规划以及专项方向上的疑问。在志愿填报方面有自己的见解,所带学生中有许多进入名校甚至清华、北大”。
部分考生认为不可靠
有一款App提供人工智能生成志愿表的数据分析内容,这款App的VIP服务分为300元的专业版和588元的尊享版。
来自河北一所大学的秦海今年上大一,去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她下载了上述App,并且充值了588元。据她描述,这款App从使用体验上来说还是很好用的,但是至于App所提供的信息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是否有帮助,她认为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依靠App提供的信息。
记者又体验了其他几款高考志愿填报App后还发现,这几款App上都有大量关于院校选择和院校分数线的信息和数据,但是均没有明确的数据来源,对于数据来源的描述要么含混不清,要么根本没有。
对于一款App提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服务,记者在其App中找到了其公司的核心团队与合作科学家团队的成员介绍,试图联系其中一名成员,但是截至发稿时未得到回应。
对于高考志愿填报App上的有偿专家咨询服务,考生有不同看法。
顾敏说:“这些专家是不是靠谱?感觉都不认识,不一定是可靠的人,我应该不会去用。”
林勇认为,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朋友都不打算花钱咨询如何填报志愿,这些专家不一定有自己认识的老师可靠。
“第一次听说报志愿还要花钱咨询专家,我们都是咨询自己觉得可靠的老师,或者问问师哥师姐,一般不愿意花钱咨询不认识的人。再说,App上的很多内容也可能都是从网上找来的,而且收费那么贵,性价比不是很高。”张凝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