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今天举行2018届毕业典礼。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典礼还未开始,一张官方出具的“学位证书”已经成了“网红”:
2018届ECNUer,男/女,闵荒开拓者,在远东最美学府完成了自己热爱的专业学习计划。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议委员会评议,授予其学位。愿其心向所善,虽历九难亦无悔。
在这份华东师大的学位证书上具名的,正是校长钱旭红教授。
今年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出任华东师大校长。今天也是他到华东师大任职后的第一次毕业典礼致辞,现场金句迭出。
他告诫毕业生们要“放低自我”——因为“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不在于有什么神机妙算,就是在于此物的重心低,其本身就近底面,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他建议年轻人们要改变思维——“要谨记美言不可信,要善于识别过眼烟云。不要轻信唯一正确,不能执着于左右两端,要做到通而不痛、远离烦恼、创新永远”。
他还告诫学生,万万不要迷恋捷径,物理上的捷径,由勾股弦定律支撑;而人生的捷径,就是自寻短命。
快来聆听一下钱旭红校长的演讲吧!
使命担当、求实向上,
做创新立业的时代新人
钱旭红
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以最隆重的形式举行毕业典礼。站在这里,面对着一张张青春脸庞,我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熟悉,是因为我曾送别过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为他们送上毕业的祝福;陌生,是因为我已经久远自己年轻的时代,正面对着新时代的一代新人。
在此,我代表学校,以“使命担当、求实向上,做创新立业的时代新人”为题,向全体毕业生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祝贺你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同时,我也要向你们的父母家人表示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支持,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你们今天的成熟和自信。最后,我要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的耕耘和付出,为你们在丽娃河畔、樱桃水滨的成长提供了爱的家园。
今年的毕业典礼很特别,不在于其仪式,而在于其时刻。40年前,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我作为其中一员,实现了从未敢想的大学梦想。在思想僵化、百废待兴的中国,恢复高考激发出了一代青年人的热情,改变了无数人一生的命运,并为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培养了足够的人才梯队,教育规模优势被成功地转化成了经济规模和国家实力优势。
40年来,华东师大一直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如下的故事:
在今年高考全国卷,我们惊喜地发现,我校杨国荣教授的作品,被大篇幅选入高考考卷。能以这种方式纪念自己大学入学40周年,不仅是杨教授的骄傲,也是我校的自豪。童世骏书记和我说:40年前,杨国荣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转变;40年后,杨国荣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剧中人和剧作者之间的转变。
这40年,师大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专家学者和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走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这40年,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陈彪如先生率先提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并得以推进,陈吉余先生为浦东机场选址并得以实现,汤臣栋校友投身崇明东滩湿地生态和全球候鸟保护,田培庆校友创业四季教育并成绩斐然,江南春校友创始分众传媒并改变中国商业,洪清华校友创始驴妈妈并一路红火,汪滔校友创始大疆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境……学校的师生员工和校友为富起来的中国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奉献,值得我们永远颂扬。
40年前,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肩负起了中国腾飞的重任;40年后,改革再出发,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要有勇气、有自信、有能力承担起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我们国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对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即将基本完成追赶之路。由跟跑到并跑、最终实现领跑,由站起来到富起来、最终实现强起来的历史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在座各位新校友的身上,相信你们将会像你们的前辈一样,不辱使命,为华东师大书写新的华章。
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梦想实现之时,我们垂垂老矣,而你们正年富力强。在实现梦想的最后征程,你们需要使命担当。然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思维、创制能力的不足和缺乏,正羁绊着你们腾飞的翅膀,马克思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是尚未实现的梦想。
毕业典礼是校长对在校生的最后一课,也是面对新鲜校友的超大型课堂,在座的每一位,即将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你们都是学校的形象代表、亲善大使。此时此刻,作为前辈、老师和校长,我想送给你们一些临别赠言。
第一是担当使命。
有了压舱石,方驶得万里船。使命就是人生之舟的压舱石、舵翼和船帆。厚德载物的古训告诉我们,君子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就可以承载万人万事万物;铭记使命就是厚德载物,使我们不迷失方向。人偶尔会烦恼在某时某刻,但如忘却一生的使命,终会在生命时钟所剩无几时,感知无可挽回的痛苦不安和反省自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呵护我们的幸运和幸福。
华东师大承担着“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即:要通过教育模式的深刻转型,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要参与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提供改变世界的新力量源泉和工具,推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社会等多重意义上的永续发展。希望我们的毕业生们,将这三大使命始终铭记于心,并在今后作为校友,和母校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
如果说青春情怀、人文关怀是“爱在华师大”的一种表现的话,那么校园中百岁老人屡见不鲜,也是这一爱的氛围的另一种体现。而三大使命,是立志为社会提供幸福方案的华东师大精神的充分表白,是“爱在华师大”的更真实的体现。
第二是放低自我。
在我校一项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自己现阶段有苦恼;毕业生很彷徨,不知道如何面对校外的世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智者才能没有烦恼。人们的烦恼来自于对自我认知、对他人认知、对周边认知、对这些相互关系认知的不足。总是习惯于以自我的感知去套用我以外的一切,结果常常烦恼失望。
要知道,成长者必有烦恼,放低自我,就能求实向上;团结齐心,就能改变现状。在中文造字中,自大多一点就是“臭”。不倒翁之所以不会倒,不在于有什么神机妙算,就是在于此物的重心低,其本身就近底面,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在与人和周边的关系中,要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建设性的眼光、进步的眼光看待他人和周边,要通过融入,然后服务,进而变革。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在认知自我、认知周边中,弘扬发挥出了超越了动物性和赤裸裸人性的品质、品格、品德,如感恩、赞扬、包容、宽恕、自省等。
第三是改变思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每每的痛苦、烦恼和不顺,都缘自于操控言行的思维缺陷,一切问题都是思维问题。人们常陷于僵化、单一、残缺的思维,而完全不自知。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体验去观察同一个人、事物或者问题,才会有豁然开朗的自觉。
审判思维、挑战权威、敢冒风险、独立体验,是由质疑(有质量的怀疑)引领的科学创新精神的体现。要谨记美言不可信,要善于识别过眼烟云。不要轻信唯一正确,不能执着于左右两端,要做到通而不痛、远离烦恼、创新永远,就需谨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天时、地利、人和、三生万物的智慧幸福方案。
完美的完成包括:正确的愿望、正确的过程、正确的结果。但人们常常害怕漫长、变幻莫测的过程,不懂得在过程中的享受和升华。我们需要改变只顾愿望、或者只顾结果的思维习惯。倡导重在过程和过程的感悟,重在过程的多样性、差异性、创造性。
只强调良好愿望,那只能是天马行空的梦呓者;只强调未来结果,无疑是测字算命的巫师神棍;如果忽视结果、只重愿望,就容易掩盖可能的错误甚至罪恶,并文过饰非;如果忽视过程、只重结果,就容易鼓励或者放任计谋暗算、巧取豪夺和不择手段。万万不要迷恋捷径,物理上的捷径,由勾股弦定律支撑;而人生的捷径,就是自寻短命。
第四是提升能力。
大学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标志着你们已经具有独立学习能力,不再需要老师来辅导或者陪衬。然而,学海无涯,过去学习中的不足、今后世界的变化突兀,都需要各位不断终身学习领悟、化解应对、直至引领操控。
一个人的能力来自知识的结构化、进而个性化、再进而的实践验证和锻炼。知识的结构化要求,知识彼此的多少强弱偏颇之间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安排、相互有明确的结构关系,如同设计搭建不同的房屋,并应该和个人的兴趣、特质紧密关联,从而具有个性化的特色。最终,这些个性化结构化的知识,经过各位的实践验证和锻炼,就会成为融入血液的能力和素质。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大学中的通识教育,不是泛泛而谈的个人随意感悟的皮毛教育,而是浓缩了博大精深人类各类各界观点各异的经典名著的博雅教育,如果你们感觉没有学到或者没有吃饱,请发挥你们的自学能力,走出校门后,自己学习,或者进而经过实践锻炼后,返回到学校来改变我们的教育。
再一点,大学的教育是划分学科专业的,而社会自然不存在这样的分别。知识学科的界限本身是人为划分、而非自然存在。知识本身发育中曾经形成不同的体系,有的延续至今、发扬光大而达统治地位,有的保留古代的样子,而没有发育成功。但这些体系都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应该迷信已有,而更应该博采众长,如能自成一家,必有所成。望记住老子所讲,道法自然,因为只有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大制无割、善行无痕、玄通超能。
毕业生们!
2021年是建党100年,也是建校70年,社会将小康,学校将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2049年建国100年,国家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并现代化,学校将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希望毕业生们求实创新,把学校使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结合起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期待着你们离开校园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伙伴和事业,也期待着你们不时传回自己的经历和奋斗,以让学校历史能荣幸地记载这些。
亲爱的毕业生们,期待着你们再次回到母校!学校永远是你们的家,学校永远欢迎你们!
作者:樊丽萍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