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春,宋庆龄视察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怀抱着一对孪生婴儿。
“把最宝贵的东西都给予儿童”,这是宋庆龄先生一生秉持的理念,也是她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的最好诠释。
80年前的6月14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香港创建了中国福利会,在此基础上,宋庆龄亲自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儿童艺术剧院、第一个儿童艺术剧场、第一家少年宫、第一本少儿读物、第一家寄宿制托儿所和第一座妇幼保健院。
80年前,宋庆龄倡导养成教育理念,每天要让孩子们享受“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还有一套完善的寄宿制托儿所养育规则,至今看来仍不过时。
在关注妇女儿童的事业过程中,宋奶奶留下了许多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珍贵照片。这些孩子有些已经长大成才,在各行各业上奉献着“光与热”。今起,我们刊登这些老照片,寻找这些老照片里的“孩子们”,邀请他们来讲述当年与宋庆龄的故事。
全心全意为了妇女和儿童
1952年,宋庆龄亲自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创办之初,国妇婴收治的大多是看不起病的妇女儿童。“许多没有钱到医院生孩子的产妇在家里无法自然分娩,都会送到国妇婴来。因为病情都很急,不少产妇甚至没有留下档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刘光雯说。
1955年春,宋庆龄视察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一位船民的妻子刚刚在国妇婴顺利分娩一名婴儿,宋庆龄抱着婴儿在产妇窗前留下合影。同天,她还与一对双胞胎婴儿合影。
近年来,作为一所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国妇婴年门诊量突破120 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4万人次,年手术量3万余例,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指标维持在国际领先水平,产科急危重症病例抢救成功率100%,极低体重儿抢救成功率大于98%。
▲1955年春,宋庆龄视察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看望产妇和婴儿。
中福会儿童时代社老社长冯秉序曾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1959年,国庆十周年纪念刊那一期的《儿童时代》,首页发表了宋庆龄主席给小读者的文章《写给孩子们》。杂志出版后大家才发现,因为疏忽,刊发的文章中漏掉了一个字。
作为儿童时代社的负责人,冯秉序主动向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做出书面检讨,请求组织予以处分。中国福利会领导研究后认为检讨深刻,建议“不予处分”。而宋庆龄的批示却是“同意本人意见”。宋庆龄一直强调“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所以对向孩子提供精神食粮的《儿童时代》编辑严格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1957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孩子们在少年宫合影。
▲1952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孩子们在草坪上促膝谈心。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全国第一家公益性、教育性国家专业儿童艺术院团。70多年来,累计创作近400部题材各异、积极向上的儿童剧目,演出近20000场,观众1700多万人次,众多经典剧目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创办之初,儿童艺术剧院发布招生信息——这里可以学习,还有饭吃。“那时候,儿童剧院招来的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中有许多人的愿望很朴素,就是想填饱肚子。”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蔡金萍说。然而,为了给孩子们最好的艺术教育,宋庆铃邀请当时最著名的艺术家们担纲儿童剧院的指导教师,并鼓励孩子们参与院团的管理。她曾说:“你们现在可以自己管理一个院团,明天就能管理好一个国家。”
▲1979年,宋庆龄接见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童心》演职人员。
▲1953年春,宋庆龄在寓所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乐队的孩子莫天平(右一)、俞珊(右二)、郑明(左一)、徐能学(左二)讲解音乐知识。
一代代少年儿童在“鼓励”下成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优秀的儿童书刊非常匮乏。宋庆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决定由中国福利基金会(中福会前身,设于上海)尽快创办《儿童时代》。1950年4月1日,《儿童时代》创刊号问世。
中国中福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余岚说,在宋庆龄的感召下,一大批名家都曾向《儿童时代》奉献力作。如巴金、冰心、郭沫若、苏步青、叶圣陶、茹志鹃、陈伯吹、包蕾、高士其、严文井和丰子恺、万籁鸣、张乐平等所写所画的作品,都在小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宋庆龄自己也先后从百忙中抽空为《儿童时代》撰写了十篇文章,并四次题词,还题写了刊名。她生前在病榻上写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81年5月为《儿童时代》庆祝“六一”撰写的《愿小树苗健康成长》,文中深情地说:“可爱的孩子们,每当我想到你们,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些充满生机的小树苗。你们像小树苗一样,在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成长……”
▲1979年8月的《儿童时代》封面
1956年3月,宋庆龄在昆明翠湖边遇到酷爱文学的14岁白族少年菡芳,他腼腆地行了个少先队队礼。宋庆龄笑道:“唔,懂礼貌的孩子!”接着,她就了解了菡芳的生活情况,并问:“长大后你想做什么?”“有一种刊物叫《儿童时代》。”她听到菡芳爱好文学就亲切地说,“你长大后要当作家,就给他们写稿呀!”菡芳在《〈儿童时代〉与我们一家三代》中写道:“我回到大理,把我的幸运告诉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兴奋和羡慕极了。”
“老师还将我的第一篇小说《金八哥》寄给《儿童时代》”“编辑还给我寄来了一封很长很长的信鼓励道:‘宋庆龄奶奶关怀着全国各族的少年儿童成长,你的作品很有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只要你努力多读多写,将来定会成为一名作家的,望你今后给我们寄稿,你的作品宋奶奶会读到,她读后,一定会很高兴的’。”
这段难忘的经历,不仅使菡芳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他的两个女儿也因为从小读《儿童时代》而成为“白族姐妹作家”。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成立于1953年6月1日,是由宋庆龄女士创办的、毛泽东同志题写宫名的全国第一所综合性、群众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成立65年来,中福会少年宫共为2700余万少年儿童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40余万上海中小学生提供了兴趣培训和社会实践舞台,成为少年儿童快乐成长的“金色摇篮”。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宋庆龄主席在成立少年宫之时,就赋予其厚重的职责使命:缔造未来。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党总支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敏回忆说,1984年,还是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学员的李劲,向邓小平演示了精彩的计算机操作,让邓小平作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而如今,李劲已经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家,成为了微软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正是因为受到了邓爷爷的肯定和鼓励,让我在计算机学习的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
▲1960年1月27日,宋庆龄和少年宫艺术团的孩子们欢度春节(二排最左侧只露出半个脸的孩子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终身教授、画家徐纯中,当时他在少年宫美术组学习)。
▲1984年2月,邓小平观看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队员电脑操作表演,并作出了“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
80年前的养育理念仍然先进
中国福利会以办“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世界一流学校为愿景,始终遵循宋庆龄“缔造未来”的儿童教育思想,坚持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迄今已有近70年的成功经验。下属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宋庆龄幼儿园、宋庆龄学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教育特色鲜明,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1951年11月,宋庆龄在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看望四对三胞胎。
▲1953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的孩子们在一起。
▲1961年,中国福利会托儿所中七组三胞胎里的五组合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宋庆龄所倡导的许多养育理念至今看来,仍很先进。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方玥告诉记者,“宋庆龄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这种精神也感染着每一位学前教育工作者。“那时候,每个老师都要从早晨6:30工作到晚上18:00,从不叫苦叫累。孩子来到托儿所、离开托儿所都要严格测量体温,每一个养育的细节都不放过。”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副园长石慧瑾说,在宋庆龄的关怀下,幼儿园首开寄宿制学校的先河,不少“保育经验”仍流传至今。比如,宋庆龄但凡到幼儿园视察,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白手套到厕所、食堂里检查卫生。孩子们脱下的衣服如何摆放都很有讲究——棉毛裤叠好要塞到毛衣里面,孩子们脱下的罩裤放在最下面,上面依次是上衣、内衣等。
彼时,宋庆龄十分关注孩子的“养成教育”,比如中福会托儿所的孩子们每天要享受“日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中国福利会托儿所强身健体的“三浴”锻炼包含的阳光浴。
▲孩子的童年应当充满欢笑,宋庆龄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互相友爱和谦让。
▲宋庆龄创办的寄宿制幼儿园致力于养成教育,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宋庆龄说,未来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孩子们学习本领,活跃思维,发展智力。
▲宋庆龄提倡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知道从小要自食其力,劳动最光荣。
▲学习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宋庆龄经常让孩子们沐浴在阳光下,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
▲宋庆龄总是主张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照片中锁定的难忘时刻,带我们走入了宋庆龄一生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的难忘回忆。画面中的老朋友若看到了这些旧照片,可以通过寻找热线021-64333704与中国福利会联系,一同为孩子们缔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张鹏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