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抱歉地通知您:该门课程无法帮助您完成数学卷子,不过它或许可以帮您度过被卷子包围的时光……”这是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高一学生一门特殊选修课的课程介绍。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这门选修课随着高考的来临也将进入尾声。这门课的“老师”是该校高三学生周涌舜,已经被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的他,今天将为自己的同学送考。
这门名为《个人经历分析与自我表现力培养》的选修课,是即将离校的周涌舜送给母校和学弟学妹的最后一份“礼物”: “以过来人的身份,我可以教他们怎么申请学校、怎么选专业,但我觉得这些都比不上提升自我认知来得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能让你走得更远的能力,在高考、升学中,它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节课,他已经上了整整一个学期。每周五中午,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中便会出现这样的场景:12名穿着校服的高一学生围着一位戴眼镜的“大哥哥”,畅聊着自己的经历。尽管看上去不像一节“课”,但在这里,思维的火花时时迸溅,这群“00后”学子在努力探寻真实的自我。
高三学长带领高一学弟学妹“发现自我”
“这是一门很难定义的课,乍一听有点像职业生涯规划,实际讨论的却是哲学终极奥义——我是谁?”周涌舜笑言,他开设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大家关注过去不曾注意但又与自身切实相关的问题,可以是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上升到哲学思辨,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发现过自我”。
“发现自我”听起来“玄乎”,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比如高中生们都需要面临的升学问题。周涌舜说,对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撰写“个人文书”是必经的申请流程,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发现、展示自我的过程。眼下,在“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了高招录取的重要依据,一般到了5月,高三考生们都需要完成一份个人陈述,这令他身边的不少同学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有人“吐槽”:“大家写出来的东西恐怕大同小异,都像打广告。”周涌舜意识到,在当下的升学环境中,无论是出国还是参加高考,自我认知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
从那时开始,他开始思考是否可以用自己具备的知识和经验,给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一些启示。今年2月底,他向学校递交了开课申请,在学校的支持下,3月初,这门共有16个课时的选修课正式与大家见面了。在周涌舜的规划中,这门课将以文书写作为切入点,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分析自身的成长经历,从中锻炼自我分析和表达能力,最终“发现自我”。
了解自己过去的经历,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学长为学弟学妹上课是怎样一种体验?周涌舜课上的12个孩子很有发言权,在他们看来,这门课不但妙趣横生,而且“干货”满满。通常来说,周涌舜会带着一些故事和问题开启课堂,比如最近遇到的趣事、看到的新闻等,剩下更多的时间则交给学生“自由发挥”。
“前天,我把一条暴露在阳光下的蚯蚓推回了草地,事后我想到,这对它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人们擅自给予的善意是不是可能变成恶意?”学生小淇分享的这个生活小插曲,不但引发了他自己的深层思考,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思索“尊重生命”的涵义。“我在课堂中的角色更像一个‘引导者’。”周涌舜说,他希望能够引导学弟学妹们能打开思路,最终养成一种全面的、深入的、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你为什么不直接教他们怎么申请、怎么写文书、怎么选专业?”面对他人的疑问,周涌舜表示,他最不希望的就是把这门课局限在这类功利而具体的问题上。 “我一直认为在高中阶段,有想法比没想法好,哪怕它们不切实际。”周涌舜说,每一个人现在的样子都是由过去的经历塑造而成的,只有清楚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才能了解自己是怎么样的人,才知道未来的路在哪里。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思考的习惯,把目光放得更远,让思想走得更深。”
作者:朱颖婕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