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济大学对外发布2018年本科招生方案。该校今年共有81个本科招生专业,按45个专业(类)进行招生,拟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4450人,各地计划招生数与往年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同济大学今年新增10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与“新工科”相关,计划自今年起开始招收本科生,它们分别是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4年制)。
同济大学是今年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唯一高校,是获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四所高校中唯一一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本科生院院长、招办主任黄一如教授表示,作为传统工科优势高校的同济大学正稳步系统地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以加快培养一批新兴领域的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的又一新举措,同济大学今年设立“工科试验班”,实施招生、培养联动改革。“工科试验班”立足于“互联网+、新工科、仿真”三大特色,面向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海洋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工程力学等一批相关专业,打造宽口径、重交叉、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同济大学将面向2018级大一新生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本科生全程化、全覆盖、个性化的学业指导机制,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方协同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导师在本科生的思想、专业、学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特有的指导与引领作用,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为充分满足同学们凭兴趣和特长进行专业选择、专业学习的意愿,同济大学实施更为灵活的转专业政策方案。大一下学期,学校组织对其他专业有浓厚兴趣和突出专长的学生,开展集中转专业工作。学生可同时填报三个转专业志愿,分三个批次录取;各专业招收的转专业(含专业方向)人数原则上占该专业当年招生人数的5%至20%。进入大二后,如个别学生确有转专业需要,还可以申请个别转专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类学生不能转入非艺术类专业,外语类保送生只能在外国语学院内进行转专业。
作为持续探索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同济大学今年继续面向2018级新生开放分别以“强化数理基础、学科交叉、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创业”等为特色的12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旨在培养有志于基础科学研究拔尖后备人才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基地”。新生在报到入学当日即可自愿报名申请。通过选拔,入学一周内即可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相应实验区和试验基地学习。近年来,这一教改实践表明,这些创新实验区及试验基地的改革探索如今已初显成效,明显促进了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
同样实行校内二次招生的,还有同济大学与意大利高校合作举办的三个本科双学位教育项目(机械设计制造、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专业),以及今年该校新增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专业。
此外,同济大学正在筹建旨在培养未来科技领军人才的特区——“同济学堂”,将立足于优势学科、面向未来科技发展,在全校范围内动态选拔富有科研潜质、学习动力强的本科生,配备高品质的海内外师资团队,创新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致力于培养面向未来智能发展、真正满足国家发展需要的顶尖科技专家和学术大家。
为更好地帮助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全面了解同济大学有关招生、培养、就业等重要信息,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提供咨询服务,同济大学将于6月24日举行面向上海地区考生的高考招生咨询活动。届时,包括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卓越大学联盟”合作高校在内的二十余所外省兄弟院校的招生负责人,也将齐聚同济大学,一同接受考生和家长的现场咨询。
作者:记者 李晨琰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