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因你而奋进——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颁奖主题活动”4月10日晚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举行。
10位(组)“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隆重揭晓。
这10位(组)“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浩伟,复旦大学教授卢丽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黄天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上海市梅陇中学校长卫洪光,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上海市长青学校校长吴佩芸,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校长周凤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团队:杨山巍、潘沈涵,华东理工大学学生高羽烨。
东华大学教授邱夷平,上海杉达学院教授游昀之,上海市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上海市上南中学教师张正国,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上海市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站长鱼东彪,上海诗词小达人:武亦姝、侯尤雯、姜闻页,上海市杨浦区杭州路第一小学学生赵思颖,上海晓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卜江等9位(组)获“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提名奖。
同时,评委会一致同意授予已故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年度特别致敬人物”。
《光明日报》记者曹继军,《解放日报》记者徐瑞哲、龚洁芸,《文汇报》记者姜澎、张鹏、朱颖婕,《新民晚报》记者张炯强、王蔚、陆梓华、易蓉,《新闻晨报》记者朱晓芳,《青年报》记者刘昕璐,上海教育电视台记者张贤贞、孙遥、杨扬,《上海教育》杂志记者潘晨聪、姜新杰、徐倩、陈之腾等19人获“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记者报道奖;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普陀区教育党工委、浦东新区教育党工委、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嘉定区教育局党委、杨浦区教育局党委等10家单位获“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组织推荐奖。
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也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劳动报、青年报、新闻晨报、澎湃新闻、易班网、上海学习网等众多媒体的大力支持,不仅宣传了本市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人物,弘扬了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市民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先进事迹,更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 10位(组)“2017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介绍
01
王浩伟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30载潜心教学、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技术难题的典范
王浩伟潜心教学30年,一直坚持站在讲台上本科生上基础课,即便评上长江学者、担任任何领导职务期间,都坚持每学期为本科生上基础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他在科研领域也有出色的成就,他执著地从事材料技术攻关,三代人接力30年,解决了国家重大的材料问题,打破了发达国家对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高强度陶瓷材料的技术封锁,研发的材料为我们国家的陶瓷材料树起了技术壁垒,为我国2017年试飞成功的大飞机发动机、北斗卫星等航空航天领域材料的轻量化解决了难题。
02
卢丽安
复旦大学教授搭起沪台青年交流桥梁的宝岛共产党员
卢丽安,来自台湾高雄的中共十九大代表。1997年到复旦大学任教,曾获选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杰出青年学者科研奖励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08年,她与其他几位文学专家联合讲授的《英美文学通论》入选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2011年,她获得复旦大学第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文科组)二等奖。她积极组织开展沪台青年交流活动,把台湾同胞爱国爱乡的精神传承并发扬下去。在复旦大学的讲堂上,她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最好的二十年献给了上海。
03
黄天华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安于清贫30载,完成百万字《中国财政制度史》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财政史教授黄天华用三十年时光撰写的《中国财政制度史》面世。他用自己的执著填补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的空白,终于兑现“中国的财政史一定要由中国人来写”的一句承诺。为编著此书,他一次次往返外省市,所有费用均是自掏腰包;又因为工作量没有经费支持,他甚至达不到高校评定职称的硬性指标。
他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艰苦耕耘的苦行者,他孤独、瘦弱的身影里是一个执着而强大的灵魂,他的力量来自于学术报国的理想承诺。他的事迹朴实感人、激励后者,也激起对当下浮躁学术环境的冷静反思。
04
褚君浩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心系科普事业的院士
2017年5月27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褚君浩因“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的突出成就,成为上海市唯一一位奖章获得者。
褚君浩被誉为“心系科普的院士”,虽已过古稀之年,但精力依旧充沛,他将科学研究之外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科普工作;他热心于科学知识的社会普及,尤其注重科学家探索新知的精神在青年一代人中的培育和传承。在褚君浩看来,“能做好科普的科学家,科研才可能有大格局”。而他自己正是科学研究与科普工作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的典范。
05
卫洪光
上海市梅陇中学校长寓德于体、点亮学生生命之光
2017年7月的“挪威杯青少年足球国际邀请赛”,梅陇中学女足在卫洪光率领下,以全胜战绩捧得U13组别冠军。这不仅是卫洪光长期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成果,也与他“育德于体”的办学理念密不可分。
在卫校长带领下,身为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学校、市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和市奥运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的梅陇中学将体育置于育人高度,积极探索体育德育一体化建设,不但促进了运动员的发掘与培育,更培养出“能吃苦、肯拼搏、知奉献,书读得好,做人更好”的学生。
06
李百艳
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专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灵守护者”
李百艳校长长期关注初中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她通过多个媒体平台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给予青春期学生及其家长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直言“青春期是一场孩子的‘内战’”。
同时,她也在学校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环境建设、丰富的活动和比赛以及课程入手,让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兴趣得到发展、心灵得到释放,品德与学业共同进步。她积极倡导教师要做学生的心灵守护者,全校近20位教师具备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学校也在2017年获评候选上海市争创全国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07
吴佩芸
上海市长青学校校长以“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哲学探寻初中崛起的秘密
吴佩芸校长长期全心投入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推进学校数字化建设,积极探索教与学方式变革,短短十年就带领一所初中合并校走出办学困境,由默默无闻的薄弱学校发展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成为了区域初中持续科学发展的典型。
在北虹初级中学,她努力挖掘资源开设国际交流课程、柔道课程、击剑课程、大人文课程、外教课程,并以一本《北虹护照》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她优化男女教师比例,培养他们成为独当一面的优秀人才,并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落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08
周凤林
上海市嘉定区第二中学校长11年如一日传授公民道德修身课的传道之师
2007年起,由周凤林编写并主讲的《公民道德修身课程》正式成为嘉定二中高一年级必修课。10年来,他坚持每周5节课,雷打不动。
10年过去,周校长依然在讲授道德修身课程,依然身体力行地诠释着“立德树人”的真谛。他的《公民道德修身课程》一书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十部门联合推介的百种优秀思想道德读物。
09
世赛金牌团队:杨山巍、潘沈涵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学生实现世赛金牌上海“零”的突破
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阿布扎比举行,来自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的杨山巍和上海市城市建设(园林)学校的潘沈涵,以过硬的基本功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勇夺车身修复项目和花艺项目两枚金牌。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也是对上海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考验,而上海代表团无疑交出了一张令人满意的答卷。杨山巍和潘沈涵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所取得的成绩,实现了上海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金牌“零”的突破。2021年,上海将举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期盼会有更多的“杨山巍和潘沈涵”脱颖而出。
10
高羽烨
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先天失聪女大学生演绎人生励志故事
在华东理工大学的2017届毕业典礼现场,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的高羽烨同学作为本科毕业生代表发言,先天失聪的她尽管吐字不清,但她的励志故事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高羽烨在校期间获得综合课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亚洲大学生生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并于2017年8月赴美国加劳德特大学深造。
大学期间,只要有机会,她总是热心于各类志愿服务。在老师的指导下,高羽烨还完成了面向手语族用户的人机交互APP界面设计,希望能方便聋人的交流方式,消除歧视和偏见,建立一座实现聋健共融的桥梁。高羽烨同学的励志故事点燃了高校毕业季,她向无数青年学子展示了一条自强不息的奋斗之路。
文:朱颖婕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