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16日(星期五)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上,陈宝生回应民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到“大班额”问题时表示,大班额不是教室里放多少桌子多少板凳多少人的问题。大班额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危害,一是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人一多,心情肯定会不好。二是影响教学质量。坐在后排的看不见板书,听不清内容。三是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所以大班额必须坚决予以解决克服消除。
大班额有两类,超过66人是超大班额,56-65人是大班额。我们的目标是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
幼教师资缺口190万,幼儿园老师工资低的问题必须解决
陈宝生说,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之一,各方面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说到这里,陈宝生特意澄清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学,就是常说的幼儿园阶段。
在谈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时,陈宝生提到,我们现在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另外按照卫计委对今后的人口预测,2020年到达入园年龄的幼儿要增加431万。“那么我们还缺29万老师,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我们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缺190万人。”陈宝生强调,“这就是一个大仗。”
针对幼儿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问题,陈宝生表示,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待遇。“在好多幼儿园,主要是民办幼儿园工资低,一个幼儿老师两三千块钱工资,他们不可能安心从教从,幼师毕业的学生不可能愿意到幼儿园去工作。”陈宝生说。“这个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
五方面真正为学生“减负”
陈宝生表示,减负不仅是教育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从五个方面“减”:
一是从学校减。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是校外减负。规范教育秩序,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但是要整顿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的机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
陈宝生还表示,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此外,综合治理,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
陈宝生介绍,一年多来,教育部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了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200多位思政课专家到2500多所高校进行调研,随机听了3000多堂课。“这3000多堂课得分都在80分以上,有些学校的思政课,像春运高铁那样一票难求。”
陈宝生介绍,2018年,教育部将通过出台思政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举办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展示交流大会等,进一步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加快“双一流”建设,大学排名可供参考,但不必在乎
陈宝生表示,“双一流”建设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不是固化的,而是开放、动态、持续激励的计划。这本身就为中西部高校打开了一扇发展的大门。与此同时,教育部实施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项目,出台了部省合建中西部高校方案,这些都是有利于中西部高校发展的。
在回应“中国100余所高校入围某亚洲大学排行榜”时,陈宝生说,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已经开始冲刺世界水平。
陈宝生表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点是要办好四件事。一是提升高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优化结构;最后是要改革体制机制。
对于现在流行的排名,陈宝生说,这些评比可以去看他,去参考他,但是不要在乎他,他评他的,我干我的。这些排名、评比,仅仅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可以按照相关角度寻找差距,“但是在整体发展上我们要增强自信”。
未来优秀教师从哪里来?做好师范教育顶层设计
陈宝生介绍,教育部正在制定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对师范教育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培养目标、培养重点和政策措施。
他表示,要把现有师范院校办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资源配置方面,向师范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倾斜。另外,允许和鼓励其他高校,特别是综合类大学兴办师范教育,发挥综合类大学的优势,为教师队伍建设开辟一条新的通道。
陈宝生说,要对师范类教学设立专业标准,同时加大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师德建设的力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对于社会普遍关心的职业教育,陈宝生介绍了教育部的三大举措。第一,出台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以制造业为主,辐射若干行业、产业,培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标杆。同时,发布20个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把‘需’和‘求’紧密结合起来”。第二,搭建职业教育活动周、产教融合对话、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三大职业教育平台。第三,狠抓职业教育质量。
陈宝生说,职业教育的重心核心在质量,重点是要解决产教融合中的示范问题、协同创新问题、实训基地问题,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高考改革?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居于龙头地位。目前,上海、浙江已经在试点基础上完善了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去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个省市在总结浙江和上海改革的经验后,启动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他们有效吸取了浙江和上海改革的成功经验,注意到了他们试点中新出现的一些问题。目前,教育部正在配合指导这四个省市完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组织力量研究,破解面临的这些问题。”
“此外,从今年起还有17个省份要开启改革进程。对这些省份,我们正在进行评估。”陈宝生说:“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陈宝生同时也表示,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说学生自主选课空间多大才合适,因为这可以做定量分析,选择的课太多,学生选择的压力就会增大。还有选修的难度系数怎么设计,这是需要考虑的,比如说简单的课程选课的人多了,难度较大的课程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选择的数量,而难度较大的一些课程往往都是基础性课程,是需要加强的。另外,走班上课怎么组织,对老师的工作量怎么样设定,还有学校管理怎么办,怎么样改革,都是新问题。
编辑:钱家跃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