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城古典文学专区吸引了不少中小学读者。
今年春节,一首沉寂了300年的小诗《苔》在央视新节目“经典咏流传”破土重生。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奇妙碰撞令人耳目一新,再次点燃了传统文化的星星之火。从多档诗词文化节目的热播,到语文部编教材增加古诗词篇目,传统文化正日渐回归大众视野,而经久不息的“传统文化热”也带火了诗词读本市场,其中尤以青少年读者居多。
只是,当纯粹的精神需求遇上市场的利益考量,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书籍中分辨优劣,成了一个新的命题。
诗词读本琳琅满目,家长学生抢购忙
在上海书城二楼,有五个标注“古代诗词”的书架,林林总总百余本书吸引着诗词爱好者留恋驻足。据上海书城福州路店工作人员表示,“自从‘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热播后,来购买诗词读本的读者增加了很多,其中不少是中小学学生及其家长。”
从销量来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人间词话》《浮生六记》及四大名著等经典作品始终是古典文学爱好者首选。在近期出版的作品中,比较畅销的有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编写的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知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所编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以及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编著的《中国诗词大会》系列丛书。
谈女士是一名二年级孩子的妈妈,她告诉记者,孩子小时候甚至还没学会说话,他们就有意识地选购一些古诗词读本,培养孩子的文学感知和素养,比如《三字经》《诗经》等。“如果孩子还不能理解,就当作儿歌唱给他听。”她直言,现在诗词读本种类繁多,而且一直在推陈出新,作为家长,在挑选诗词读本时她最关注书籍的趣味性和准确度,所以她比较青睐名家名作,当然,如果有专业建议就更好了。除了纸质读本之外,谈女士还给孩子下载了不少诗词赏析和学习类的手机App。据了解,这些App选取的诗词、古文比较浅显易懂,结合成语接龙、成语字谜、游戏闯关等趣味形式,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速成”读本不如经典读本
▲学生在上海书城古典文学柜台翻阅图书。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不少学生和家长在选购诗词读本时都会感到眼花缭乱,而不得其门而入。陈引驰认为,由于编选者旨趣不容、目的不同,编选成书的面貌往往截然不同。明清以来,作为启蒙读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两书所选多为名家名篇,有助于读者初步领略古诗风貌。但现在看来,也有缺憾,比如《千家诗》主要选取唐宋律诗和绝句,诗体不可谓全,而《唐诗三百首》所选全是唐诗,虽然多数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编选者偏爱盛唐大家,仅杜甫、李白、王维三位诗人的作品篇数加起来就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
在他看来,针对青少年读者编写的诗词读本,应该具备两个特点:文辞优美、感发人心。对于诗中的字词语句、名物制度等,只要不影响到对作品整体的理解,便精简注释甚至不加注释,以便让青少年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诗歌文本的领会上。“故事中有古人的人生和世界,有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体验和境界。对青少年而言,这是更高的人生和更纯粹的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全国优秀青年名师丁慈矿表示,我们传统的诗教书目有很多,譬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无论对成人还是孩子来说,作为入门学习的书籍都足够了,“与其无从下手,不如先选‘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读本。”
在黄浦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杨勇看来,结合诗词读本理解古诗词是需要的,但是家长们要“擦亮眼睛”,选择好的读本,也就是说读本首先要经得起推敲,其次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小学阶段侧重童趣,初中阶段侧重情趣,高中阶段侧重理趣。“年段特征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但需要有所侧重,才能与学生年段的认知水平匹配,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文:记者 朱颖婕
图:摄影记者 袁婧
编辑制作: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