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春节快乐!祝你们健康长寿!”除夕夜,远在瑞士的12岁孙子通过视频连线,给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褚君浩拜年。
“儿子一家一般暑假才回国探亲,每年春节都通过视频连线给我们拜年。”褚君浩告诉记者,除了互道祝福,他还会和儿子聊聊国际形势、国家发展,鼓励他回国发展。在褚君浩的记忆里,父亲褚绍唐总是在点滴小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家人、学生“认真做事、好好做人”。因此,“我们父子更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聊家常也是一种言传身教。”
“好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处处为他人考虑
提起父亲褚绍唐,褚君浩的记忆立刻飞回60多年前的丽娃河畔:上世纪50年代初,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刚建系不久,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褚绍唐就来此任教,全家搬到了华东师大一村。刚满十岁的褚君浩在丽娃河游泳、在岸边爬树,看着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在河中荡桨泛舟……
“爸爸总是很忙,很少管我。我贪玩也从不打我,最严厉的一次也就是狠狠地给了一个‘毛栗子’(用指关节敲头)。”褚君浩说,父亲看似“疏于管教”,但时刻都在示范如何做一个好人。每当垃圾中含有碎玻璃片、碎瓷片或者钉子,他都要求家人将这些“隐患”挑出来单独处置。“因为垃圾沤肥之后撒在田里,农民赤脚在田里劳作,很容易踩到它们而割伤脚底。”他说,父亲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儿女们,“好人”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处处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欺暗室”。
褚君浩的儿子在德国留学时,有一次银行将他存入的1700马克错写成了1.7万马克,褚君浩在国际长途中让儿子及时将这个差错告诉银行:“从流程上说,错在银行。但用了这笔钱,你一辈子都无法安心。”儿子听从父亲的教诲,将差错事由告知了银行,银行经理特意送给小伙子一瓶红酒和一本精致的笔记本以示感激。“这份礼物带来的欣慰远胜于一笔意外之财。”褚君浩说。
现在,只要孙子随儿子回国,住在家里,褚君浩就每天坚持给孙子讲一个睡前故事。瓦特、牛顿等科学家的故事,由民间故事改编的品格教育、励志故事……褚君浩本就是科普高手,很多经典素材经他之口娓娓道来,从小在德国长大的孙子听得津津有味,也潜移默化地经受着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家风的熏陶。
“认真做事”,每代人有每代人的诠释
去年是褚绍唐教授105周年诞辰,华东师大为这位著名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举办了纪念研讨会。
褚君浩说,小时候对父亲所做的学问并不是那么清楚,只是记得总是看到父亲在伏案书写,又时不时看到父亲的文章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听父亲的学生回忆,父亲在课堂上经常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地形图,随便几笔勾勒,就和地图八九不离十。
在父亲的影响下,褚君浩也养成了认真做事的习惯。他不仅学习认真自觉,参加工作之后,总会满怀热情并创造性地完成上级交办的每一项任务。他大学本科毕业后,曾在一所中学当物理老师,30岁不到就成为教研组长。“当时正在搞教育改革,要求理论联系实际。上物理课时,我就将附近公社的拖拉机直接开到操场上,让学生们一边启动发动机、拉刹车、开动拖拉机,一边学习运动学、内燃机和杠杆原理。”褚君浩说,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不少科普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当父亲看到这些成绩,虽然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不错”,可自己心里还是有一种被父亲认可的喜悦。
在与儿子、孙子的相处中,褚君浩更喜欢用一种交朋友的方式和心态,也因此常常发现新生代们的优点。比如,孙子喜欢打游戏,他一开始感觉不妥,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他们有些本事是我们这一代学不会的,比如打游戏练就的迅捷反应,操纵无人机时还缺不了这副身手。”
褚君浩感觉,只要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专注、认真,能够深入,就值得鼓励。“他曾有十年在国内从事半导体产业,现在在瑞士做研发。在成就了更高的技术高度之后,希望他能尽早回来,国内还很需要这样的高技术人才。”褚君浩希望儿子把自己的专长贡献于祖国的建设发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