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现代芭蕾,不得不提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30多年前,贝嘉芭蕾舞团便以其卓尔不群的编舞风格享誉欧洲,足迹遍及全球知名艺术场馆,堪称金字塔尖般的存在。10月19日至21日,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这支世界一流舞团将与观众再度相约上海文化广场。这回,他们会带来芭蕾舞剧《人们总是自我想象》《七段希腊人的舞蹈》,颠覆人们对芭蕾的传统认知。
作为艺术节常客,贝嘉芭蕾舞团缘何受到申城观众的偏爱?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无论是贝嘉的作品还是之后舞团对贝嘉风格的继承延续,都体现了舞蹈艺术极致的美感。“在贝嘉的作品中既能看到严谨精致的古典芭蕾技术,也能感受到炽烈开放的现代舞创作思维,他把莫扎特和范思哲、把古老的哲学思辨和对现实生活的干预不着痕迹地糅合在一起,形成透视时光、映衬当代的独特审美,而这一点正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品味、艺术追求相吻合。”
妥妥的一枚“时尚界弄潮儿”
瑞士洛桑有着“国际文化城”之称,拜伦、卢梭、雨果、狄更斯、海明威等文学巨匠都曾在此地居住生活。到日内瓦湖边散步,在圣佛朗索瓦广场驻足,似乎都会沾染到文艺气息。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成立于1987年,由传奇编舞家莫里斯·贝嘉创建,以其创新和动感的表演而闻名。
贝嘉是当代舞蹈界最具创意、最具争议的编舞大师,让芭蕾跳到了体育场、户外广场,甚至是奥运会开幕式,创下了芭蕾史上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他是玩“跨界”的鼻祖,把文学、诗歌、芭蕾巧妙嫁接在先锋戏剧、现代美术、另类音乐等文化潮流之上。贝嘉亦是妥妥的一枚“时尚界弄潮儿”,打开他的“朋友圈”,你会看到有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著名服装设计师乔瓦尼·詹尼·范思哲、英国上世纪80年代最走红的皇后乐队……
“贝嘉芭蕾舞团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合作渊源,始于贝嘉先生对中国文化的痴迷与热爱。”艺术节中心总裁李明告诉记者,2001年贝嘉的作品首次来华,正是在上海这片艺术热土进行了精彩演出。“那时中国观众对于现代舞蹈的了解还相对有限,演出为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欣赏世界顶级舞蹈表演的窗户。”
当年那场惊艳的《生命之舞》,甫一开场便抓人眼球:30位演员隐约的身体轮廓被白布覆盖,伴随“这是个美丽的日子”的歌词,他们错落有致地坐起身来,展开丰富的队形变化……贝嘉的创作灵感来自皇后乐队的摇滚歌曲,并穿插莫扎特“安魂曲”及“21钢琴协奏曲”慢板乐章的片段。而《生命之舞》点睛之笔则由范思哲亲手描画,从最简单的平脚裤、泳装,到线条繁复的宫廷礼服,无论是贯穿整场演出的黑白搭配,还是那些神来之笔的色彩组合,都流露出强烈的个人风格。
上海是贝嘉舞团在中国的家
贝嘉于2007年离世后,他的继任者吉尔·罗曼也时常携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中国展演。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贝嘉芭蕾舞团带来了《生命的诱惑》《迪奥尼索斯(续)》《波莱罗》等作品。作为艺术节的委约作品,《生命的诱惑》在上海进行了全球首演,诠释对于人生、生命等命题的探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应该拥有打上自己标记的一流原创节目”,这是艺术节首度邀请世界一流现代芭蕾舞团创作剧目的初衷。在李明看来,这无疑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深度合作,舞作的构想源于一篇中国小说,“中国文学作品与现代舞蹈创作的交汇融合,极具代表意义。”
此后,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频繁来到上海,培养了一批忠实拥趸。2013年,舞团携《马勒之夜》登上文化广场舞台,用《流浪旅伴之歌》《爱情对我说》和《死亡对我说》表达人生的从容自在与爱情的炽热动人。2014年,由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和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制作,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东京芭蕾舞团、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及合唱团联合演出,汤沐海指挥,黄英、杨光、魏松、廖昌永共同领唱的大型交响舞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成了艺术节的压轴之作。
“这支舞蹈曾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表演过,与音乐乐章相互交织,气势磅礴。”据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林圣回忆,当时有110位舞者、80人交响乐团以及80人合唱团,组成了上海演出史上从未有过的恢宏阵容。“其到了第四乐章,木管徐徐地引出《欢乐颂》的主题,仿佛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伴随着合唱团和交响乐团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百位舞者手牵着手,双臂举起,从舞台后侧缓缓走向前台,一种辉煌、光明的力量扑面而来。”
2017年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为纪念贝嘉逝世十周年、舞团建团三十周年,贝嘉芭蕾舞团携芭蕾名作《魔笛》来华。该舞剧罕见地将高雅和通俗、哲学与童真完美结合,尽显现代芭蕾的极致魅力。“正是出于和贝嘉芭蕾舞团多年来独特的深厚情感,我们才能够继续携手并肩,将最杰出的现代舞蹈作品呈献给广大观众。”李明表示,“我们甚至能这样说——中国就像是贝嘉芭蕾舞团在亚洲的家园,而艺术节则是他们在中国的家。”
寻觅隐于舞台深处的艺术珍宝
与闻名遐迩的《春之祭》《火鸟》《波莱罗》相比,即将登陆申城的《七段希腊人的舞蹈》《人们总是自我想象》更像是隐于舞台深处的艺术珍宝。“两部作品,一个传承,一个创新。”林圣表示:“大家都会好奇,大名鼎鼎的贝嘉离世后,继任者的风格是怎样的,能否带来同样风靡全球的艺术?”
《七段希腊人的舞蹈》是贝嘉“四大名作”中,唯一一部尚未在中国展演的作品。在凝练希腊舞蹈精髓的过程中,编创者尽量减少了对传统“舞步”的模仿借鉴,避免使用为人所熟知的、外化的民俗表达。舞者们穿着朴素简约的练功服,跳着如同“赋格曲”一般的舞蹈,看似基于数学的严密性,追求的却是内在的灵魂重建。这一别出心裁的创作理念,使舞作具有神秘的、极度纯粹的“希腊感”的民俗力量。
《人们总是自我想象》由吉尔·罗曼编舞,根据先锋派音乐家约翰·佐恩的音乐进行编排创作。约翰·佐恩是当代美国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杰出的多乐器演奏家,他的作品独树一帜、风格大胆且自由。吉尔·罗曼深深沉浸在这位音乐家的音乐宇宙中,他提出希望基于约翰·佐恩的音乐创作舞剧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该舞剧通过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带领舞者们一步步翻越艺术的藩篱……他们在这支舞蹈里展现了各自对文化遗产的看法,以及共同的试图超越文化传统、将自我从固有的文化框架中解放出来的热切愿望,这所有的一切都拓展了艺术的边界。
“这两部作品来到中国上海,不仅丰富了艺术节的演出阵容,更为观众带来了难得的机会,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国际顶尖舞蹈艺术的精华。”李明表示,未来艺术节将与舞团加深合作,共同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期待贝嘉芭蕾舞团可以成为中国优秀作品在欧洲进行展演和交流的桥梁。“艺术节愿意成为贝嘉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和坚实后盾,共同持续书写艺术与文化的华美篇章。”
作者:宣晶
编辑:孙彦扬(实习生)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