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中秋佳节和国庆74周年双节长假。一朵巨型牡丹花“闪现”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南广场的大台阶上,营造出“牡丹盛放迎国庆”的喜庆氛围,也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提供了一处绝佳合拍打卡地。“之前劳动节时就来过艺术宫,记得当时这里的大台阶上是玫瑰爱心的涂色活动,这次来发现更换了牡丹图案,感觉眼前一亮,非常喜庆。”带着孩子前来观展的张先生告诉文汇记者。
这个长假,中华艺术宫以6场风格各异的重磅展览和15场主题策划活动,邀请市民游客共享充实、丰富、高质量的假日艺术文化生活。
“海上风华”以美术形式全面展现上海之美
作为向国庆74周年献礼的作为的大展,正在馆内0米层举行的“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是中华艺术宫长假最引人注目的大展。该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解放日报社共同组织策划,以93件集结上海和全国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精品力作,从信仰之城、美好之城、宜居之城、暖心之城、开放之城五个版块,充分展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书写“人民城市”上海的美,展现最美“海上风华”。有观众表示,“以如此体量和美术形式全面展现上海之美的展览,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不仅让上海观众,更让全国观众对上海这座城市留下了生动而深刻的回忆。”
为让更多市民朋友走进美术馆品读艺术,了解这段光辉历程,今天上午,中华艺术宫特别策划了“海上风华——从城市心灵透视文化特质”艺术对谈活动,邀请参展艺术家丁小芳、韩子健、庞飞与学术主持张立行一起展开对谈,探讨通过艺术作品挖掘和传播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创作技巧,展现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特别思考。
丁小方《奋楫争流》
艺术家丁小方与大家分享他热衷描绘城市的原因。“我们生长、生存在城市之中,怎么可能不对这城市有依恋的情感呢?城市喧嚣繁华,高楼耸立,车辆川流不息,人们熙来攘往,时光无彩缤纷,日常所见所闻,入画的东西太多了,画家怎能不拾光流影”,丁小方表示,“城市建筑的创作构图有自由空间,创作可以无限阔大,不断探究深入,就如同城市发展的旋律日新月异,变化莫测一样。”
建筑家韩子健分享了在创作《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洋山深水港区》采风时洋山港现场带给他的巨大震撼。他坦言,洋山港与传统的港口非常的不一样,它的特点就是“无人”,是智能、高效的自动化运作模式。所以韩子健也采用比较别致的视角,运用高浮雕的表现方式,利用3D,实现多层透叠视觉效果的现代技术,结合拼贴和空间挤压的手法,在消隐“人工”痕迹的处理中,探索一种新的形式趣味,也使得创作能把现场考察的感受进一步地生成和转化,与观众朋友们建立共鸣。
韩子健《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洋山深水港区》
艺术家庞飞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参展“海上风华”。他认为,以广富林遗址为载体的广富林文化,被誉为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在上海历史文脉中的重要地位。用中国画的形式创作好“广富林”,用艺术的形式宣传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正是其创作的初衷。遗址公园形态丰富,必须抓住最有特色的典型形象,于是,庞飞选择了水下博物馆为主体画面,同时大面积的蓝色泼染,再运用一些自己的特殊方法,既是水也是天,整体呈现出一派江南清新气息。
庞飞《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
“海上风华”展内容立足现实,用艺术作品反映上海城市的时代精神,将上海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场景一一囊括,重点关注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后的鲜活内容,聚焦上海出彩的事件、人物和重要节点。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地,展览第一个版块“信仰之城”,呈现了上海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实践。作品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等,体现了上海市对红色资源的充分利用,革命旧址遗迹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初心使命永放光芒。《最美“90后”之秦怡》《全国道德模范曹鹏》等作品则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以“最美的城市,最美的人”,体现与时代并进的个体“传承初心、勇担使命”的崇高信仰与卓越追求。
李前《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
展览的第二个版块“美好之城”,从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质出发,体现上海多措并举,用文化赋彩新时代美好生活。具体呈现上海对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作品如《“长江口二号”古沉船考古发掘》《上海之根,海派之源——广富林文化遗址》等,体现了上海市以强化考古与历史研究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上海文明溯源的相关工作。《实景昆曲<牡丹亭>》《上海原创舞剧<朱鹮>》《驻场演出——永不消逝的电波》《海上生民乐》《时空之旅》等体现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交相辉映激发出的创作活力,也展现了上海文化的标识度。《悦读殿堂》《上海博物馆东馆欢迎您》《中华艺术宫10年再出发》等则生动注解了上海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出更多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好产品、好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公共文化需求,以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公波《驻场演出——永不消逝的电波》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展览的第三个版块“宜居之城”和第四个版块“暖心之城”从人居环境和治理模式角度,体现上海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努力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展现善治效能、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宜居安居。《没有围墙的音乐殿堂》《秋日里的美丽步道》等作品体现了上海推动中心城区高校拆除围墙,全面打造开放式校园,融入城区、街区和社区;《上生·新所》《张开怀抱的上海展览中心广场》《上海邮政博物馆》《黑石公寓》等表现老建筑化身“潮流新地标”,体现了上海积极推动各类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和有机更新,在保留历史文脉的同时,亦赋予历史建筑新的功能;《定海街道旧改》《梧桐树下邻里汇》《幸福加速度》《人间重晚晴》《时代新苑(新华路十五分钟社区)》《人间烟火味——乌中集市》《早餐里的“城市温度”》等体现了旧区改造、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电梯加装、提升公共服务配置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内容。人民城市为人民,高效能的治理、一个个城市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在实际增进着广大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体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
何小薇《上生·新所》
上海,开放之城,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检验着城市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第五版块“开放之城”展现上海在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全球科创中心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上海世界级会客厅——启航北外滩》等体现了上海着力提高国际金融功能影响力和国际贸易服务辐射能级,提升对全球经济的辐射能力。《忙碌自贸区》《一座“聪明”的岛——张江人工智能岛“开岛”》等体现了上海深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建设自由贸易港,以及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核心,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行动探索。《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洋山深水港区》则表现了上海正在打造更开放的国际枢纽门户。
展览五大版块的丰富内容和主题,全面呈现了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谋篇布局,明确主线、勾画重点,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新篇章。
人民城市的发展故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在如何讲好上海的发展故事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项目不仅引导美术创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火热的生产生活和丰富饱满的情感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更引导创作者注重创作的艺术性,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
参与此次项目创作的艺术家,历经调研、采风、蹲点,用独特的视角捕捉城市角落,将人们的生活场景、情感体验和城市的发展变化融为一体;他们反复推敲构图、造型、语言,大胆尝试将表现主题与艺术风格相结合,展现出艺术家丰沛的情感和大胆的创造力。其中涌现出不少构思巧妙的作品,如选取对话的视角展现城市之变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跨越时空的信——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之送新兵》等,并没有采取以往主题性创作单纯描绘历史建筑或者历史事件的视角,而是把当下人的活动与焕新的历史建筑结合在一起,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此次创作在构图上也显示出艺术家的大胆创新,作品如《熊爪咖啡》用颇具创意的九宫格构图形式,还原了人们看到熊爪咖啡后的拍照打卡瞬间,体现了熊爪咖啡受欢迎的“网红”特征;作品如《中华艺术宫10年再出发》巧妙地隐藏了中外观众最为关注、争相观看的作品,充分保留了想象的空间,更加凸显出展出作品的吸引人之处;描绘保租房建设的《此处心安是吾家》,以大幅三联画的形式,用建设中的楼群占满整个画面,体现了保租房项目的规模之大,大面积的黄色和绿色对比,区分了已经完工的楼栋与正在建设中的楼栋,不仅丰富了画面层次,也体现了工程推进的过程。《梧桐树下邻里汇》《幸福加速度》《人间重晚晴》等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作品,反映出创作者在造型上的反复推敲,画面人物众多,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人物特征跃然纸上,体现着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对造型高超的把控力。
洪健《熊爪咖啡》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此次项目的创作者们,既有上海美术界资深艺术家,也有在近几年上海重大主题创作工程中涌现出来的青年艺术家,还有来自浙江、安徽、内蒙、云南等地的外地作者,其中80后的艺术家明显增多,更有90后、00后的新生力量加入创作队伍中来。艺术家们以多元视角、丰富手法展示了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新面貌、新风尚、新景象,彰显了上海美术创作主旋律更加响亮、创作活力更加强劲、人才队伍更加壮大、创作成果更加丰硕的良好态势和繁荣发展局面。
6大展览、15场公教活动缤纷“上架”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在展览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由“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新展领衔,六展齐聚各有特色各表其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丰富的馆藏为底色,以强大的策展力为依托,以聚焦海内外的学术眼光,为长假期间前来参观的观众提供了一道道绝佳的艺术看展大餐。
占据49米和41米层整整两层展厅的常设展“美术作品中的上海”,遴选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优秀馆藏,以时间为脉络,艺术地梳理和展现发生在上海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的主题,呈现“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33米层的“历史的星辰——近现代海派书法大展”汇聚了从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到沈尹默、吴湖帆、刘海粟、张大千、潘天寿、谢稚柳等百位著名书法家的百件书法力作,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极具学术分量和视觉冲击的教科书级观展体验。
0米层的“素人策展计划”(第一季)以五组没有美术背景的非专业人士(网络用语为“素人”)策展的美术展览,传递普通人也能实现美术梦想的理念,践行“人民美术馆”理念的有益实践。“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全国名家作品展” 则是近年来在上海举办的首个以桑皮纸为创作媒介的美术展览,集结了新疆和全国各地的美术名家的百余幅桑皮纸国画佳作。“第二届‘和平鸽’杯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暨中国、新加坡、马耳他优秀绘画作品展”则以“科学、绿色、未来”为主题,汇集了来自中国、新加坡、马耳他三国青少年儿童的优秀绘画作品,展现了小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级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始终在“社会大美育计划”的引领下,持续推出多样化的公共教育活动,让更多市民观众通过公教活动走近馆藏精品,为架上艺术赋活不息生命力。今年长假期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精心策划了15场公共教育活动,在整个假期缤纷“上架”,不仅活动涵盖导赏、体验、讲座、互动、对谈、沙龙等多样种类,内容更是为不同参观需求的观众“量身打造”。
其中,围绕“海上风华——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项目成果展”策划的5场导赏、讲座、对谈活动,邀请艺术家、策展人等专业人士深入浅出地读解展览,通过美术的形式向观众尤其是外地观众介绍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风华;包括活字印刷、中国韵味团扇、巧手编织、版画印书签、彩泥塑中国等在内的传统非遗体验项目,则是喜爱传统文化的观众们的不二之选;由孩子们带来的文艺展演、“天下潮童”等活动则精准定位亲子观众的参观体验,可谓长假“遛娃”的绝佳方案;更有艺术跨界的电影分享交流会,既把喜爱电影的观众“请进来”美术馆,也通过分享让艺术的观念从美术馆“走出去”。
此外,为了方便观众选择更符合个性化需求的参与体验,中华艺术宫官方微信公众号在长假期间的推送也进行了特别策划,确保每日一主题,精彩不重样。中华艺术宫的新媒体账号,也将在假期推出线上打卡线下兑礼活动,丰富线上线下互动体验。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副馆长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宫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社会美育共享理念,欢迎更多观众在长假里走进中华艺术宫这个‘大美育课堂’,共享艺术的闪耀光芒。”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