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世还是入世:孔子庄子们的人生选择》
何善蒙 著
读客文化 | 文汇出版社出版
到底是应该趁年轻留在大城市奋斗打拼,还是回老家安稳度日,或是找个小城市田园牧歌?
这个问题,不仅在现代为大家所热议,甚至回到古代,也始终是中国哲学的终极问题:
人活一辈子,应该出世还是入世?
关于这个问题,中国的古圣先贤们探讨了千百年。
说起“入世”的代表,最绕不开的就是至圣先师孔子。他一生起伏跌宕,身处难世,怀才不遇,但始终乐观积极,不隐居,不避世,不独善其身,一生以“仁”行走世间,希望更多的君主接受他的主张。
在极其贫困坎坷时,他依然内心强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告诉我们,现实条件越是艰难,越要保持纯粹的乐观主义。
作为普通人,在困境里守住底线,积极拼搏,便是超越世俗的壮举。当心性成熟时,名利与富贵也就变得像浮云一样浅薄,此时的我们便能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而与孔子一样流传后世的,还有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提出的问题,总是充满扑朔迷离的神秘感,然而种种思想的核心都不过一个词:找平衡。
在入世的过程里,冷静清醒的老子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入世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正视自己的欲望,学会与之和解。
社会瞬息万变,欲望永不消止。只有找到人心与欲望之间的平衡点,才能达到不被欲望支配的境界。
在这之后便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而关于“出世”,就是浪漫广阔的庄子有话要说。
不同于孔子和老子,他对混乱的社会相当失望。他不关心朝廷和政治,转而关注自我的心灵,用浪漫的想象力对抗黑暗的世界。面对困扰内心的世俗成见,逍遥的庄子说: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人无法脱离俗世的琐事,就更应该放下执念。不要指望世俗理解你,而要挣脱世俗的束缚,将自己的心灵从成见中解放出来。
人应当像鲲鹏一样,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天地。即便无法摆脱现实中的生死命运,依然要相信无限可能的存在。如此就能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过上精神自由的生活。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