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居室求学(九)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论语》中记载的颜回形象看,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一定能传孔子衣钵,成为先生的接班人。这就是道能弘人,人能弘道。
历史上的先生夸奖学生,认为学生的智能才干强于自己 ,应该始于孔子。他曾问具有经商才能的弟子子贡:你和颜回比较,你们俩谁更强?子贡答:我哪里能和颜回比?颜回能闻一知十,我嘛,只能闻一知二。孔子说:对!我与你都赶不上他。《论语》中的这一段,是说颜回的学习能力。
颜回最广为人知的高尚品德,是下面这一段:“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对“贤”的认知,指称颜回的形象,是对人的行为的评价。这样,当儒家思想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后,颜回就逐渐被树立为人格典型,成为国家级的模范人物和读书人自励及他人评论的标准。——这样理解颜回正确吗?
在《庄子·让王》里,庄子接着给颜回设计了这样一个形象:“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暴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复见之,是丘之得也。”
庄子创作这样一篇散文作品,首先是把当官仅仅当作解决生活问题的职业选择,也就是俗话说的找个“铁饭碗”。按颜回的个人事项报告,他在城外有50亩田地,已经解决了吃的问题。虽然产量不高,但喝点稀粥已够了。城内的10亩田地,能解决穿的需求。他没有穿绫罗绸缎的欲望,有丝麻衣服就行了。吃穿的基本需求有了保障,他也有娱乐活动,自己会弹琴。除了这些,他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那就是学习孔子的哲学思想。听了颜回这番话,孔子就理解了他的学生为什么对仕途淡漠了。他所希望的天下人都能过上颜回这样的小康生活的理想,已经在颜回这里看到了。他周游列国,四处游说,建言献策,还不是要各国君主必须物质文明(饘粥丝麻)和精神文明(鼓琴学夫子之道)两手一起抓吗?
《论语》里的颜回,是作为历史人物的颜回的形象;《庄子》里的颜回,是作为艺术人物的颜回形象,是庄子为了宣扬他的思想而创作的作品。那么,在后世基本固定的颜回的品德,真的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吗?许多年,我就是这样理解的。
读《二程语录》,一下颠覆我多年的认知,我认为二程讲对了。《二程语录》卷六曰:“颜子箪瓢,非乐也,忘也。”是呀,吃稀饭,喝井水,居住条件也不好,有什么好乐的?“忘也”!颜子专心研究孔子思想,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顾不上想那些物质享受的问题。如果他像他的学弟子贡那样想下海经商,哪里能成为被导师看好的学术接班人?一个“忘”字,是二程对颜回性格的正确认识。
任何社会,任何时代,都需要在事业上具有忘我精神的人。我记得,前些年电视台的一位女记者访问袁隆平。当袁夸奖他的夫人有多贤惠,谈到他们最早的恋爱婚姻时,女记者说:“那你买的是绩优股啊!”袁院士愣了一下,迷惑不解地用烟酒嗓笑问:“什么是绩优股?”女记者也愣了一下,奇怪一个院士竟不知“绩优股”这个名词。是的,千千万万的人都知道资本市场上的名词,唯有袁隆平院士不知道。不知道,是袁隆平的光荣。这个面貌黑瘦,像土地一样朴实的科学家,如果什么都知道,还怎么能研究出超级稻,为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做出没法以金钱衡量的巨大贡献?为我国的科研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两弹一星”科学家,如果没有忘我的精神,什么都知道,哪里会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忘”,是一切领域里有大成就的人共同具备的性格。
由于对颜回精神的曲解,2000多年来,《论语》里的那段话,几成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五四新文化运动要打倒孔家店,不仅仅是因为“礼教吃人”吧,还应该有这些渗透到中国人心里的“颜回性格”。高明如孙犁,也题自己的集子名为“陋巷”,不能不说是受传统的因袭。
“非乐也,忘也。”
宋儒解经,许多地方是准确精到的,并不迂腐。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