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居室求学(八)
1978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发表了久不露面的诗人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文章开篇就是不少读者读不懂的数学语言,但跳过这一页,陈景润——一个痴迷数学研究的书呆子的可爱形象就次第展开。这篇曾震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在科学的春天里激励过多少追求知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青年人啊!文章写道:“当初,我国老一辈的大数学家、大教育家熊庆来,我国现代数学的引进者,在北京的清华大学执教。30年代之初,有一个在初中毕业以后就失了学,失了学就完全自学的青年人,寄出了一篇代数方程解决的文章,给了熊庆来。熊庆来一看,就看出了这篇文章中的英姿勃发和奇光异彩。他立刻把它的作者,姓华名罗庚的,请进了清华园来。他安排华罗庚在清华数学系当文书,可以一面自学,一面大量地听课。尔后,派遣华罗庚出国,留学英国剑桥。”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早已是佳话,诗人的描述或另有所本。我从云南省为纪念熊庆来百年诞辰而编的《熊庆来纪念集》,看到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当年,熊庆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华罗庚的一篇文章,认为这个在偏远地区当中学教师的青年是可造之才,就打破常规,延揽华入清华,给他创造继续深造的条件。在纪念集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华罗庚和严济慈一起拄着拐杖看望他的师母——熊庆来夫人姜菊缘,盯着照片看了半天,真想哭,因为不几天华罗庚就在日本讲学时猝然病逝。熊庆来是华罗庚的恩师,恩师去世了,就去看望师母,而这时的师母、学生都是老年人了啊。
人才成长离不开外部条件。华罗庚受熊庆来知遇之恩;熊庆来最后的两个研究生杨乐、张广厚,也从师德受到春风化雨的沾溉。杨乐在回忆中说:“我到数学所跟随熊先生学了几个月后,在亚纯函数的重值上有些心得和体会,便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写成文稿,送熊先生审阅。审完后,熊先生笑呵呵地拿出一束讲稿,原来他在一次会议上讲的和我文稿中一部分内容相同……熊先生一再说明我的结果比他精密,就在他发表的文章里,三次提到我的研究对他的作用和影响。”当然,“弟子不必不如师”,话,谁都会这样说,但一个老师能够公开在文章里对学生在自己研究工作上的影响三复斯言,求之当世 ,能有几人!
1913年,云南省选派一批青年出国留学,来自弥勒县息宰村的考生熊庆来,本来志愿学矿业,决心学成归国后,在家乡培养地质矿业专业的人才,开发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天不遂人愿,他出国后 ,适逢欧战爆发,矿业学校停办,于是他转道法国学数学。来到花花世界的法国巴黎,有几个青年人能坐住冷板凳?熊庆来写家书,在万里之外禀告父亲:“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谚语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努力读书为要。”他勤工俭学,刻苦自励,在法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已在法国数学界有影响。几次赴法深造研究,他都不带夫人,最后就带个儿子熊秉明。1957年,当祖国召唤时,他毅然返国,继续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1964年,当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时,法国《世界报》的报道提到钱三强的贡献,又特别点到钱三强是熊庆来的学生。
熊庆来培养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东南大学时,严济慈是他的学生;在清华,华罗庚是他的学生;到了老年,又带杨乐、张广厚。他是数学家,也是教育家。在清华时,他创办算学系,创办数学刊物,工作生活条件优越。但是,1937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请他回来主持云南大学,他义无反顾,回到闭塞落后的家乡。在他们这一代人心目中,服务桑梓,是天经地义,甚至连犹豫都显得脸红不安。为百年树人 ,又从云南省情出发,在艰难时刻,他改革大学,建立了校长领导下的教授治校体制,又把云大从省立升格为国立。在西南,他一再向国民政府喊话,呼吁教育的均衡发展。办教育,他碰到了财政困难,师资不足,办学条件简陋的问题。但他也遇到良机,那就是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云南边陲一下涌来京津地区的很多知名教授,熊庆来乘机延聘,为一座不知名的大学请来一群全国知名的教授。我看云南大学校史排列的这个时期大学教授的名单,抗战时期的云大,人才荟萃,教授如云,云蒸霞蔚。在经济拮据、纸张昂贵奇缺的情况下,他力主创办《云南大学学报》,为学术研究提供起码的载体和交流渠道。
要谈熊庆来在云南大学12年的功劳啊,恐怕不是这篇短文能说尽的。我这个对数学只有初中程度的读者,读到一个数学家、教育家一声不吭,默默办学的事迹,深深感到一个校长对一所大学的塑造和影响是多么重要。怪不得,多少年以后,人们还在谈论蔡元培、梅贻琦、竺可桢,还有兰州大学的辛树帜、辛安亭、江隆基。党培养的教育家蒋南翔、陆平,在50年代,都能提出“又红又专”及“上承太学、学习苏联、参考欧美”的办学理念。
我喜欢云南教育出版社的这本《熊庆来纪念集》,还喜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版式、印制,尤其是对楚图南题签的安排处理,工稳、得体、大气,体现了设计者的美学追求。这本为纪念乡贤编印的书,1992年出版,只印3000册。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 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