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杂技团以援疆、文化润疆为主题的杂技剧《天山雪》正火热创排。继迎回一群上海培养的新疆杂技人助力创排后,上海马戏城的主剧场又迎来一位重量级“老朋友”,那就是有着“高空王子”之称、非遗技艺达瓦孜第六代传人阿迪力·吾休尔。作为中杂协副主席、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名誉团长,这一次他不只是为指导杂技新人的舞台技艺而来,也结合自身经历,为他们带来一堂生动的文艺党课。
在中国人的土地上,杂技纪录要由中国人创造
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杂技艺术表演形式,绵延千年。早在汉代典籍之中,便有记载。达瓦孜的特点是表演者手持平衡杆,在不系任何保险带的情况下,在高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的高空钢丝绳索上行走或是表演一系列高难度动作。2006年,它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第六代非遗传承人,阿迪力8岁学艺至今,走钢丝已有44年的时间。近半个世纪,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空奇迹,被人们亲切的称为“高空王子”:
1997年,长江三峡瞿塘峡夔门,他以13分48秒走完640米钢丝。超越世界高空王子科克伦50多分钟的成绩,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0年,衡山祝融峰至芙蓉峰,他以52分13秒走完1399.6米长、高度436米的钢丝,再创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1年,湖南南岳衡山玉板桥,他走完斜度31°28ˊ的钢丝,突破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高空走斜度之最。
2002年,北京平谷金海湖,他在钢丝上呆了25天,创造“高空走钢丝累积时间之最”世界吉尼斯纪录。
2003年,作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形象大使”,为“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的大型公益活动推广,他再度挑战在重庆奉节县兴隆镇天坑662米无保护高空行走,而这又成为世界高空行走一个新的难以逾越的高度。
这些耀眼的世界纪录背后,鲜少有人知道,是他清苦艰难的身世。
尽管出身达瓦孜世家,可在他之前的哥哥姐姐,无一人得到父亲真传。原来,他的父亲目睹了太多达瓦孜艺人的不幸,在临终前立下遗嘱,不许儿女再从事这一行。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八岁的阿迪力展示出过人的平衡天赋,这才让母亲将他送到民间剧团学艺。然而彼时父亲已经去世多年,他面临的是无人可教、无绳可走的局面。得益于父亲生前好友、汉族老师刘福生的帮助,师徒二人走上了一同摸索、恢复非遗技艺之路。“最开始,团里连钢索都没有,刘福生老师把自己的自行车买了35块钱,才在镇上买来麻绳一节一节接上用。
可以说,阿迪力的从艺路从一开始,就涌动着民族团结、互相扶持的深情。
“刚开始,绳结的地方总是断,一断就要从上面摔下来。直到后来,我们才慢慢用上了钢丝绳。”学艺之初,师徒二人因为条件有限,吃了不少苦头。好在,阿迪力意志非凡,眼见着身边一同学艺的小伙伴有些人放弃,他却咬牙坚持,“别的孩子穿鞋子练,我就光脚练。大雪天也是一样。”
学艺初成,他有了不少展示的机会,而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来上海的一次演出。1991年,他随剧团来到上海,原定一个月的表演,因反响热烈不断加演。到了两个月后的最后一场演出,因为高密度演出绳子磨损断裂,他从20多米的高空重重摔下。
“当时第一反应不是自己的伤,而是很担心自己摔下来压倒同伴,让观众受伤。”面对突发状况,剧团伙伴七手八脚把他用三轮车送到了医院。全身十多处骨折,阿迪力至今回忆都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在上海,而是在其他地方发生意外,恐怕救不了我的命。”在上海治疗期间,阿迪力得到上海各界的关心,各大医院调集15位专家对他抢救多日。
上海市民透过媒体获悉他受伤的消息,都主动为他送饭送衣。正是在那时,他充分感受到沪疆两地文化交流的情谊。
带着这份美好期许,曾被“预言”再也无法站起来的他,不但扔掉了轮椅,更是重新站上了钢索。两年后,他便为剧团先后挣得全国各大杂技比赛金奖。
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1995年,加拿大人科克伦走钢丝穿越三峡,耗时53分10秒,轰动世界。
阿迪力暗暗下定决心:“在中国人的土地上,世界纪录要由中国人自己创造!”
带着这份雄心,他在两年后,以13分48秒的压倒性优势,刷新了科克伦53分10秒的世界纪录,为国争光。
他饱蘸深情的讲述这段往事,鼓励今天的新一代杂技人,“杂技人是最不怕困难的。我们要展现杂技人的风采,努力做好杂技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好的节目,做一个合格的杂技演员,一个合格的传承者,不断发展进步,为人民服务,用优秀的作品展现给人民看。”
沪疆杂技情深,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如今,年过半百的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高空王”,而新一代的“高空王子”或将在台下聆听的新一代杂技人中诞生。
一个多小时的党课上完,阿迪力没顾上休整,径直走到了排练厅。面对杂技新人对于钢丝绳摇晃的“抱怨”,阿迪力用事实说话。无需准备热身,阿迪力穿着西装踩着皮鞋,就拿起平衡杆跳上了钢丝绳,前后走了几个来回。随后,他一句话道出问题症结:“不是钢丝绳不稳,而是你们的心不稳。心‘怂了’,自然走不好。”
原来,这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为支持上海杂技团创排《天山雪》,特别选送了一批原本由上海马戏学校培养、又回归新疆剧团服务边疆的杂技新人。然而他们此前,并未真正掌握达瓦孜技艺,可以说,是为了这台剧目从零开始。第一个走上钢丝的是祖农阿基木,对比记者一个多月前探班时,他整个人瘦了不止一圈,穿着软底鞋在钢丝绳上走了几步,初见成效。随后又有两位青年演员踩上钢丝,虽然身体有些踉跄,可他们要组合完整动作,动作难度显然又上了一个台阶。
面对短时间的突击学习成果,阿迪力不满意:“达瓦孜是新疆最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又是在这么重要的剧目里展示,现在这样的难度、这样的表演还不够格。”在阿迪力看来,演艺人秉持的“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杂技人这里更是苛刻到“台下十年功,台上一秒钟”。“我的父亲70多岁照样可以扛着我走钢丝,这就是台下坚持不懈地训练才能实现的。”
他希望,通过这一次合作创排,不管是上海的杂技人,还是新疆的杂技人,都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把“天山雄鹰,翱翔雪峰”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沪疆两地杂技人延续数十年的友谊传递下去。
上海杂技团马戏城党委书记米文锦也表示,之所以以文艺党课带动创排,就是希望当代杂技人都能够从阿迪力先生今天享的成长经历中,受到启发和感悟,把党课所感悟到的东西,融入到接下来的训练、排练、创作过程之中。他说:“我们将携手将《天山雪》打造成为精品,我们沪疆两地的演员,也能够成为杂技界‘展翅飞翔的雄鹰’,为中华民族各族团结一致,谱写杂技艺术的新篇章。”
作者:黄启哲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彦
图:主办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