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铁人们为什么还要坐轮渡?哪里食品最有上海“土味”?上海的最佳城市机位在哪里?新春将至,魔都新春漫游指南——第十七届海上年俗风情展如约而来。“我们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对热门现象和场景做了梳理,经过再创作,形成了的今天展览。”策展人陆寅兰说,回家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在过年的日子里,不妨跟着“新春指南”寻觅上海“咪道”,侧耳“倾听”上海“跳动”的文脉。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这里有上海生活的日常现象探究、有上海人“当代生活史”的再现和梳理、更有上海人衣食住行所承载的真情实感。420张随手拍和即兴场景记录照片,图文并茂地生动讲述上海故事,点点滴滴都是人间烟火的灵动气息。无论是“本地土著”“新上海人”,都能从中嚼出几分自然、亲切又浓郁的上海年的柔情。
闻味识上海
年的味道总是从寻找鼻尖上的香味、舌尖上的感受开始。我们该在哪里寻找属于年的老味道呢?比起“认品牌”,上海人更“认地方”。食品的味道裹挟着记忆中与味道相连的环境和物事,才是他们最流连的“味道”。
这老味道,在“购物天堂”代言街——南京路上,那里齐聚新雅、泰康、三阳南货店、真老大房……这老味道,在城隍庙里九曲桥畔168岁的湖心亭茶楼里,萦绕至今。这老味道,在拥有上海人津津乐道的多家熟食店和糕点炒货店的百年马路淮海路上。
“早在1984年,在很多人还没有春节‘到饭店吃年夜饭’这一概念时,新雅和杏花楼就大推年夜饭预订。”这里有老字号美食的“发展史”,也有阿姨爷叔的执念和仪式感。比如,一身笔挺地来喝新雅早茶的老克勒,周游完列国总要惦记着回湖心亭喝一壶茶的退休轮机长,还有爷叔阿姨在四川北路“拆盲盒”血拼的“名场面”。
展览还“剧透”了在“土味顶流”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里“偷师”的“民间海派私房食谱”——酱菜过泡饭、火腿两吃、“干湿两吃”芝麻核桃粉、山药木耳乳鸽汤,每个菜背后都渗透着阿姨爷叔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唇齿留香、余味绵长。
“机位”识上海
新春佳节,在城市里兜一兜,必定要寻找“最佳机位”。
外滩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人最喜欢白相的地方,逢年过节、回上海、谈朋友了总归要去那里荡一荡,拍照留念。如今外滩更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放眼望去,阳光、蓝天、白云和海鸥。外白渡桥、乍浦路桥上聚集了怼脸街拍的老法师,这里是流光岁月、亘古不变的“城市最佳机位。对面的陆家嘴堪称今天“打卡上海”的梦幻之地,是国内外游客打卡第一站,在春节这个档期,这里分分钟都能产出个人专属的“新春大片”。展览通过白领、游客和居民,道出陆家嘴一个硬币的两面,这里有绚丽的地标,也有拥挤的老房子——洋气和市井并存,时尚和窘迫同在。浦东的三十年,是沧海桑田的三十年。对于浦东人来说,从前的陆家嘴是“离上海最近的地方”,今天的陆家嘴“代表上海了”。
梧桐区自带打卡属性,演绎着现代与复古的对话……巨富长可以铺陈一个最文艺的新年。
不过展览通过本地爷叔告诉大家一些“小秘密”,武康大楼所在的路口是上海滩的“乘风凉圣地”,五条马路交界带来“多维穿堂风”,“船头”的最佳视角在新亚大包门口的石墩上面,侬晓得伐?还有在这个六岔路口如何开车不“吃药”的秘诀,武康大楼是如何火起来夫人,以及为什么年轻人爱坐在长乐路的上街沿上?
重奢之地前滩太古里是阿姨们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年轻人在同一地玩出“平行时空新境界”。
在旧与新此消彼长的时候,老城厢是本地人拍照打卡不可或缺的一站。每年春节,这里也蕴藏着最浓郁的年味。最市井的弄堂老旧房子VS大背景陆家嘴三件套,魔都的景观总是带着这样极大的反差,却能和谐共处。展览的视角没有放在众所周知的石库门建筑,而是弄堂里路边三三两两的椅子。没有路边“矮凳”的老城厢是不完整的,它们参与塑造了弄堂的公共空间,“坐脱一歇”,老城厢的椅子,埋藏着弄堂里野生的、自发的社交空间的隐喻。过街楼对面的电线杆,是小时候跟小伙伴一起玩“逃江山”的重要“道具”。在这份关乎日常的场景再现中,不由生长出缕缕乡愁。
辨位识上海
“2023年,上海的第一缕阳光是从崇明佘山岛照亮,旧年的余晖则从青浦商塌消失,上海的‘北极点’在崇明新村乡,最南端在金山浮山岛。”上海的尽头在哪里?其实除了地理的尽头之外,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的答案。或许在新上海人刚来沪时居住的松江,在宅家阿姨200米开外的建国西路上,在习惯北方干燥气候的小姐姐那里是雨水,在更多熟悉上海一分一寸土地的阿姨爷叔和骑摩托的东北大哥那里,没有尽头。上海太大了,在新年里,或许你可以体会一下生活经验之外的魔都,繁忙了一整年的你,出去找找心中的上海尽头吧。
苏州河畔的桥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联。他们的父辈、祖辈许多都来自苏北,当年乘江船、舢板来到上海后沿河而居,桥成为了他们去工厂上班、前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对老上海人来说,苏州河上的桥多少连接着南面和北面,代表着不同的界面。对浜北的人来说“过桥去”,就是“去浜南”。随着城市的发展,河上的桥修了又修,沪西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下只角”了。城市的文明发展进程已填平了这道沟渠届河,浜南浜北消失在滚烫的时间里。
你可曾听过“西有长风、东有和平”,和平公园以“武”著称,鲁迅公园以“文”会客,“时空折叠”的复兴公园,相亲角和英语角齐名的人民公园......还有闸北公园爷叔阿姨的“野生环保大赏”,莹珠阁的馒头配茶水公园版brunch。公园在上海市民心里的位置,就是那一片“吾心安处”。它可以健身,可以交际;既是花园,也是客厅,还可以寻找姻缘。每个人心中,一定会有那么一两个公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展览带大家去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公园里散步,做一回人间观察家,体验魔都人民的生活趣味和智慧。
往事见上海
展览中,自始自终,与你我一样的平凡人在“讲述”着自己的生活和故事,他们的故事贯穿了整个场景。新老上海人的一段段过往,勾画出繁华上海背后的真实轮廓,百味交集、热气腾腾。
他们有风雨无阻隔天轮渡过江为90岁老丈母娘做饭的老人;有年近百岁的父母还能搓麻将、为儿子烧饭的幸运儿;把卖酱菜坚持到底的土特产商店员工;还有每天去四川北路醇欣食品淘临期食品的爷叔阿姨;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五点去湖心亭茶室喝一杯元宝茶的爷叔;每一个扛过艰苦排队的爷叔,都会斩钉截铁告诉你,光明邨的糟鸡爪小黄鱼,就是比家门口熟食店的好吃;从加拿大回国的老夫妻,要把望云路的老房子及其周边物事都拍下来带走。
在魔都光鲜靓丽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奔波在生活里的真实情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策展团队表示,希望观众看完展览能会心一笑,对身处的城市始终葆有一份好奇,拥有“真实的生活,自由的灵魂”。本次展览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市民生活指南》和上海收藏协会联合主办,将持续至3月13日。
记者获悉,除了海上年俗风情展,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六,敞开大门,用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迎接新春佳节。市民可以参与“粉墨丹青”越剧赏析、“气韵中国”唢呐吹出新世界赏析、“滑稽戏的前世今生”导赏、“乐动人心”提琴遇见钢琴导赏、“上海之风”爵士乐导赏、“国潮风雅”古彩戏法导赏等市民艺术大课堂系列活动;也可以参与海派面塑、红绳结艺、防疫香囊等手工互动体验,做一个春节小物事带回家;还可以欣赏海派文化系列讲座,涨涨知识。这里新年期间每天上午下午都有为老年观众准备的电影,二楼猜灯谜,三楼团团圆圆照相馆依然等候大家共渡团圆节。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