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之地:冰峰168小时》
[英] 乔·辛普森 著
乔菁 译
文汇出版社出版
在6000多米的冰峰上,25岁的乔·辛普森摔断一条腿。唯一的搭档西蒙·耶茨尝试用绳子把他放下山去,展开一场孤身救援。下放过半,乔悬在一堵冰崖中间动弹不得,身下是深不见底的冰隙。西蒙在上方拉着绳子苦苦支撑一个多小时后再也坚持不住,无奈从背包里拿出刀,割断了绳子。
乔向下坠去,一段岩架将他拦住。他活了下来,可身处冰隙,拖着断腿,忍受着寒冷、饥渴、疲惫,在断粮缺水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爬回远在10公里外的大本营?
这是“贝爷”眼中“最伟大的求生壮举”,英国电影学院最佳英国影片《冰峰168小时》的原著,窒息还原登山者的内心世界。
>>内文选读
我想尽量在中午前爬到冰碛地,到时候再看情况。坐在冰川上思前想后并不会让我前进更远。或许不会成功,或许会,只要继续移动、做事,我就不在乎那么多。干等着死亡到来太可怕,也太孤独。
我小心地爬行。意料之外的冰隙令人不安又恐惧,让我精疲力竭,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爬行时有多么渺小脆弱。
▲乔爬过巨大冰隙之间的雪桥(图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一小时后,我终于说服自己尝试行走。我站起来,用没受伤的腿撑住体重,右脚轻轻放上雪面,慢慢在脚上加力,有些疼,不过可以忍受。我撑住自己,重心放在右腿上向前迈步。关节里有什么东西在扭曲滑动,骨头发出难受的嘎吱声。
我趴倒在雪地上,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昏过去,只觉得胃里一阵恶心,喉咙发堵,喘不过气来,一阵干呕。膝盖灼烧剧痛,我一边抽泣,一边咒骂自己愚蠢至极。我好像又把它弄断了。
我机械地吃雪,陷入白日梦中,继续前进在所难免,而我却逃避做出决定。
那声音穿透思绪:“行动起来……不要躺在那里……别打瞌睡……动起来!”我原本正漫游在流行歌歌词、过去见过的面孔,以及没有价值的幻想中,现在顿时惊醒,立刻开始爬行,努力加快节奏,好减轻良心的负疚感。
紧张和疲惫让我瘫倒在两条冰隙间的狭窄雪桥上。我坐起来,全神贯注地在前方雪面上寻找记忆中的地标。
越过雪桥,我看到那边平坦雪坡上一块巨石的黑色轮廓。那是冰碛地的起始。
▲乔在冰碛地适应性训练时,西蒙拍摄的照片
愉快的心情中掺杂着异常的兴奋,一波波微弱的颤抖掠过全身。冰川在眼前闪闪发光,起伏延展,轻缓的起伏如同海浪翻涌。我揉了揉眼睛,再看过去,眼前的景色有种模糊感。越揉眼睛,视野便越模糊,剧烈而刺痛地灼烧感让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是雪盲!
“该死!怕什么来什么!”
从冰崖上掉下来摔断腿时,我的墨镜就碎了。而过去的两天两夜,我都无法摘下隐形眼镜。我使劲眯起双眼,透过最小的缝隙看去。看向冰川上炫目的光时,双眼难以忍受地灼痛起来,大滴眼泪滚落脸颊。我笨拙地挪到巨石的另一边,面对冰碛地。这一小段单脚跳证实了我害怕的事——这里比冰川难走。
我懒洋洋地靠在岩石上,在阳光下感受着奢侈的温暖与轻松。我允许自己休息好之后再去尝试冰碛地,结果立刻打起瞌睡。半小时后,那声音粗鲁地打断我的平静,闯入我的梦乡,好似遥远的流水潺潺声,不断传递着我始终都无法忽视的相同的讯息:“快,醒醒!还有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睡……快。”
我坐起来,脑中一片混乱,盯着身边延伸出去的大片深色岩石。有那么一会儿,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身在何方。
图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那声音不停呼唤我,不断给我指令,重复着必须做的事。我靠在那里听着,反抗服从的本能,只想多睡一会儿,但还是没能成功,服从了它的命令。
为自己做心理建设时,有首歌一直在脑中播放。我发现自己能把歌词唱得一句不差,但很确定以前只能记住副歌部分。我一边小声哼唱,一边把湿漉漉的睡袋铺开在巨石上,心里十分满足,觉得这肯定是个好兆头:我的记忆力还很不错。
我把登山包里的东西都倒在旁边的雪地上,依次检视,收拾完毕时,脑海里已经换了一首歌,那是一首我很讨厌的歌。它反复吟唱,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没办法把它从脑中赶走。“圆圈里的棕皮肤女孩……哒啦啦啦……”一部分的我下意识地执行着任务,仿佛有人告诉我该做什么,另一部分的我则在脑中不断哼唱着无意义的愚蠢歌曲。
我想起自己在穿过山脊和爬出冰隙时采用的前进模式,全神贯注于相同的技术,把跳跃分解成几个明确的动作,然后一丝不苟地重复它们。放好冰镐,向前抬脚,撑住,单脚跳;放好冰镐,抬——撑——跳;放——抬——撑——跳……
(图源:纪录片《冰峰168小时》)
我从1点开始沿冰碛地往下走,天黑前还有5个半小时。放——抬——撑——跳。我需要喝水。放——抬……继续重复,直到能无须思考,自动向前单脚跳。摔倒时,我不再尖叫,因为发现叫不叫都一样。尖叫是为了让别人听到,而冰碛地根本不关心我的抗议。有时我太过疼痛和沮丧,会孩子气地哭起来。更多的时候我只是干呕,从来没有吐出来过。我已经没什么可吐的了。两个小时后,我转身看向自己来的方向,远处冰川像个脏兮兮的白色悬崖,实实在在地证明着我已经下去多远,这让我不由精神大振。
那声音不断催促我:“放——抬——撑——跳……继续向前。看看你已经走了多远。去做吧,别多想……”
我听命行事。跌跌撞撞地从巨石旁边或巨石上面跳过,摔倒、哭泣、喋喋不休地咒骂,配合着跳跃的模式。我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甚至把我有可能不会成功的念头也抛到脑后。我从未怀疑过心中的本能,而是根据本能行事,在冰碛地之海漂流而下,在口渴、疼痛、不断跳跃中陷入谵妄,同时又十分认真地为自己规划时间。我会看向前方的一个位置,给自己半小时抵达那里。接近目标时,便开始使劲看手表,直到这也变成模式的一部分……放——抬——撑——跳——看时间。手表变得和没受伤的腿一样关键。我失去了对时间的感知,每次摔倒都会半昏迷地躺着,承受疼痛,完全不知道自己躺了多久。看手表会激励我开始行动,尤其是当我看到已经过了5分钟,而感觉上却只有30秒时。
冰碛地像冰川一样毫无生机,到处都是和岩石一样的土褐色:泥巴、石块、脏兮兮的碎石。这里很安静。在前行模式和那声音之外,我的想象从一个无意义的想法狂热地漫游到另一个。歌曲在脑中回响,躺着的石头上出现各种图像。岩石之间有一片片积雪,雪里都是沙砾,很脏,但我不停地吃雪。水让我痴迷,疼痛和水就是我的全世界,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作者简介
乔·辛普森(Joe Simpson)
英国作家、登山家。1985年,与搭档西蒙在秘鲁登山时,摔断腿并坠入冰隙,后凭借意志力成功爬回大本营。根据这一经历创作的《无情之地:冰峰168小时》获英国非虚构NCR图书奖、博德曼·塔斯克山地文学奖,改编纪录片获英国电影学院2004年度最佳英国影片。自此,他开启创作生涯,已创作8部作品,曾获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作者:乔·辛普森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