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彩流变:宋代漆器艺术》
何振纪 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中国漆器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艺创造,尤其是自宋代进一步发展的众多优秀漆器髹饰技艺,皆获得了相当的突破。本书提炼出宋代漆器的工艺、美学、历史,并叙写当时的文化氛围。书中大量图片更是展现宋代漆器的珍贵图像资源。
>>内文选读:
工 艺
镶嵌螺钿是宋代漆器对不同装饰纹样的吸收最为突出的工艺之一,它通过拼贴各种形状的螺钿片、点、条,组合成各种装饰题材,从一般的几何图案、花卉纹样,到复杂的人物楼阁风景图像,皆一一经嵌拼而成。据现有资料显示,宋代已开始有薄螺钿工艺的制作,譬如在宋人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里就有“螺钿桌面屏风十副”的记录。另外,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宋代绘画《秋庭婴戏图》中也描绘了当时的镶嵌螺钿黑漆家具。由此可知,螺钿工艺在宋代漆器的装饰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时的螺钿工艺除了多用白螺片镶嵌之外,彩钿镶嵌也已经流行,而且纹样典雅。但具体的工艺做法并未见文献记录,因而或许其制作亦可参看关善明在《中国漆艺》一书中的推测,与东南亚地区流传的贴纸镶嵌法相类。
南宋-元 黑漆螺钿楼阁人物图菱花形盒(盖面)
关于宋代的雕漆工艺,《髹饰录》中曾提道:“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可见宋代雕漆工艺发展已臻至成熟。亦说明雕漆早在唐代已有,迄今所见最早的雕漆遗物亦出自唐代。斯坦因便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楼兰古迹中发现了髹有漆层并雕刻图案的皮质铠甲残片,日本学者西冈康宏从其雕漆技法和表现风格出发,认为已具有了后来流行于宋代的剔犀漆器的一些特点。剔犀,一般指由二色或三色的漆相间髹涂于漆胎上,在漆干后还未完全变硬之时雕刻花纹,在花纹的斜面显露出二色或三色相间的纹理。宋代剔犀的剔法,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按照现见文物的情况可分为 “层叠式”及“仰瓦式”。前者表面平坦,漆层浑厚,转折凌厉,槽坑呈 “V”形,切面露出红、黄、黑三色叠纹;后者漆层较浅,转折圆滑,槽坑呈“U”形,黑漆之中夹杂着两三道红线。
南宋 螺钿人物纹八角盒(盖面)
宋代“戗金”髹饰工艺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戗金”,是以特制的雕刻工具在漆面上刻出花纹,再在刻纹中上漆后填以金粉。江苏武进南宋墓葬所出土的几件戗金漆器,其髹饰工艺皆十分高超成熟。其戗法细腻,运刀流畅,戗划丝线绵密隽秀,所刻画图像在光洁的漆底映衬下显得格外金光灿烂。
同样以金粉为材料的还有“描金”工艺,但描金是以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著名者如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与描金檀木舍利函,以髹饰识文工艺、描金与嵌珍珠工艺相互结合。“识文”是运用起线的做工,先捶打成漆灰团,然后搓成漆线,再用线盘缠出花纹,构成富有立体效果的纹饰。
南宋 酣睡江舟图戗金长方形黑漆盒
“犀皮”工艺的出现,据考古资料推断大概源于先秦战国时期,到五代两宋,犀皮漆器日渐变得丰富起来。“犀皮”又作“西皮” 或“犀毗”,其工艺主要是先以不同颜色的漆料高低不平地堆涂在漆器底胎之上,形成不同层次的纹理,在漆料干燥后再打磨平整,从而显露出状若犀眼般的花纹,其色泽亮丽、斑斓光滑。
另一类尤能体现漆料美感的髹饰工艺是宋代的“素髹”。“素髹”亦即单色漆器,在漆器表面不作任何纹样装饰,以突出表现各色漆地的质感。素髹工艺包括厚涂、薄涂以及罩髹工艺。宋代素髹工艺尤以设色简洁著称,常以一或两种色漆髹涂于日用器物之上。然而,尽管不施任何纹饰,其制作工艺仍然十分考究。宋代素髹漆器在工艺上出现了两项技术方面的革新,一是“推光”精制工艺的优化,二是漆器“抛光”技术的进步。由于漆器在“推光”前需要先行“退光”,而“抛光”前又必须先“推光”,虽然“退光”不一定要“推光”,但“推光”则一定要先“退光”,因而漆器的“抛光”技术也被称为“退光”。通过去除漆器的浮光,经反复的打磨,漆器的色泽最终形成雅致淳朴的效果。
南宋 庭院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盖面)
有关宋代素髹的发展,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古琴的髹漆设计。从相关光漆的记录可见,这方面的知识借助各类琴书的流传而得以详细记录下来。宋代自帝王至朝野上下都十分好琴,无不以能琴为荣,达到历代好琴的顶峰。据说,宋太宗身边便有着被当时称为“鼓琴天下第一”的朱文济,还将古琴的七根琴弦增加为九根。到了宋徽宗之时更在内府设立“万琴堂”,以搜集南北名琴,其中就有唐代造琴名匠雷威造的春雷琴,皇宫贵胄的青睐和重视对古琴制作技艺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并逐步扩展至民间。古人制琴一般都要上漆胎数次,依次磨平,直至琴面平整无“刹音”方可。上好漆胎后,再髹表漆。古人一般还要用桐油经过数次合光、退光,从而使得古琴表面光滑细腻,并起到保护琴体的作用。
此外,宋代的传世古琴经历千年磨砺,由于长期振动发声,古琴表面的漆膜逐渐变化开裂,形成各种细微的“断纹”。自北宋以来,琴人对于断纹愈加珍视,视之为美。明代漆工黄成在《髹饰录》中谓:“断纹,髹器历年愈久而断纹愈生,是出于人工而成于天工者也。”将古琴“断纹” 分出梅花断、蛇腹断、牛毛断、冰裂断、龟纹断、乱丝断、荷叶断、壳纹断诸等,并分出了等差,称:“梅花断,有则宝之;有蛇腹断,次之;有牛毛断,又次之。他器多牛毛断。又有冰裂断、龟纹断、乱丝断、荷叶断、縠纹断。凡揩光牢固者多疏断,稀漆脆虚者多细断。”
作者:何振纪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