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大势,广大青年深入家园的角角落落,在广袤大地实现新作为,作出新的价值选择,体现新的审美追求,展现新的精神风貌。与之相应,站在新的时代坐标点的造型艺术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展露出新趋势、新潮流、新审美。
在此背景下,青年文艺评论家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去切入我们当下审美的创造?
第八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今天在温州以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举行。论坛以“新时代·新青年·新审美”为主题,汇聚造型艺术类青年博士,关注新发展阶段中中国美术的创作实践、产业格局、受众审美等方面的新变化。
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邀请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教授向勇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担任学术主持,以清华大学博士周建朋在乡村的艺术实践为个例,讨论新的时代语境下,青年的新审美和新作为,创造性地架构起校园和田间、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下半场则聚焦造型艺术可能拓展的新空间,参与论坛研讨的青年学者们展现出了广阔的视野。比如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朱翊叶关注了当代紫砂工艺市场的转型与发展,认为紫砂文化在当下既有民间美术与“文人传统”的复归,又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的面孔,同时还获得了当代艺术的身份,这四个面向的相互交织与分栖共存使得紫砂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面貌,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陈亚琦以青铜器纹饰为例,从中国纹饰的视觉文明历史切入,考察如何从纹饰的想象和现实组合中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总体性,认为激活殷商时期造物观所蕴含的自然文化和生命哲思,对现当代造型艺术具有理论指导和价值实现的意义。
自2015年设立以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设立的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 始终致力于在社会变革的宏大视野下,在蓬勃开展的创作实践中,打造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和发声的话语平台,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各艺术门类、凝聚全国专业研究者、评论者的重要平台。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配图为博士周建朋在乡村的艺术实践项目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