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观看诸大建谈《我是可持续发展教授》
《我是可持续发展教授》
诸大建 著
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出版
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当代全球发展和中国发展问题的金钥匙。本书讲述了一个大学教授研究中国可持续发展30年间的故事,讲述学者如何在外部需要和内心激情的交集上做研究搞学问。循环经济、共享城市、上海全球城市、中国发展C模式是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些话题,从这些话题背后的个人故事,可以窥见这些研究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享受学术的快乐和思想的快乐。
>>内文选读:
城市物质消耗四个达峰
2018年,吉隆坡,联合国人居署举办世界城市论坛,我应邀在分论坛做主旨发言谈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讲了四个领域的脱钩和人均资源环境消耗达峰问题。有人说听了我的报告,对中国城市如何绿色发展有了大格局的概念。 多年来,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四个脱钩一直是我参加国内外会议做报告不断更新的话题。
2021年中国发展开始从第一个百年目标进入第二个百年目标,愿景是到2050年分两个15年两步走,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展望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我说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需要三个十年:2021-2030年是相对脱钩,2030-2040年是建立平台,2040-2050年是绝对脱钩。
第一个十年的重点是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按照卡亚公式,在 GDP高增长的情况下,绿色发展的首要目标是要通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减物质化,实现单位 GDP的物质强度达到峰值。进一步,如果能够把强度降低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可以与资源环境消耗实现高标准的相对脱钩。
第二个十年的重点是消费模式的绿色转型。变换卡亚公式可以得到,在人口增长走向平缓的情况下,控制人均消费的环境影响将变成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果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翻一番达到人均2万以上美元,人均环境影响不超过世界人均水平,那么中国城市进入第三个十年就可以在资源环境总量意义上实现绝对脱钩。
如前所述,实现中国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绝对脱钩,重点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结构问题,即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土地蔓延为主的建设用地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结构。可以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标志是在四个重大结构问题上实现四个方面的脱钩。
从消费方式看中国城市的四个脱钩,根本问题是人均资源环境消耗的四个达峰。即城市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脱钩是要人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城市生产消费与固体废弃物脱钩是要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达峰,城市发展与建设用地消耗脱钩是要人均建设用地达峰,城市交通出行与小汽车化脱钩是要人均汽车保有量达峰。
就低碳城市而言,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这意味着城市化达到70%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时候,城市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8吨相对于发达国家历史上以人均10吨氧化碳排放实现现代化,这是具有后发优势的进步未来中国城市发展要关注的是,如何从减少工业和电力的生产性排放到控制交通和建筑的消费性排放。
就无车城市而言,相对于发达国家以千人小汽车保有量为500辆为特征的传统现代化,中国城市未来的绿色交通出行完全可以小于这样的规模。通过城市内发展地铁、地面加慢行交通、城市间发展干线、城际、市域铁路等轨道交通网络、中国的城市有可能在千人保有量不超过300辆的范围里实现交通出行的现代化。
就无废城市而言,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管理是要实现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达峰。近年来全社会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焚烧处理的力度,大幅度减少了原生垃圾的填埋,现在正在努力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最大化。在这基础上,实现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减少甚至控制在人均每天不超过1kg也是可期的。
就紧凑城市而言,中国城市绿色发展的关键是人均建设用地不超过100平方米。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先后制定了规划建设用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发展目标,重点控制中心城区和主城区人口过密,增加都市圈外围城市的人口集聚。到2035年基本实现城市化的时候,期待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也可以达到峰值。
作者:诸大建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