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艺术记录的是瞬间的历史。
它可以表达某件器物与周遭环境的关系——
也可以用组图去展现社会变迁——
抑或是记录生活日常、表达自我——
甚至是以色彩的拼贴混搭去探求内心——
而这些共同构成着自然的历史、人的历史、社会的历史、生活的历史、观看的历史和作为记录者的个人的历史。这些瞬间不仅见证、建构着历史,同样也成为不可替代和复制的记忆。
以上作品来自于一群“00后”大学生的镜头。今天起至10月16日,它们以“偶然与想像”为主题,在喜玛拉雅美术馆展览。此次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影像艺术专业师生作品展以期透过青春之眼“偶然”的捕捉,抵达“想像”的彼岸。作为此次《偶然与想像——华东师大设计学院影像艺术专业师生作品展》的策展人,著名摄影理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对“偶然”与“想象”给出了他的理解:“偶然”者,与摄影的“志异”本质有关,更多体现在摄影的抓拍与纪实实践中。摄影的“想像”,以影像建构与组织的方式,制造具想象力的“虚构”图像,抵达想象的彼岸,丰富摄影的艺术表现力。
此次展览展示师生共计150件摄影和影像作品:既有以照相机毅然面对外部世界、记录人类生存状况的纪实类摄影,也有尝试深入内心世界、建构心象风景的艺术表现型的摄影;既有追溯传统摄影技法,以此思考数码时代摄影实践的应有路径,也有继承自先锋艺术的传统所展开的实物与影像拼贴实验,更有以“挪用”与“移植”的观念与手法所进行的质疑摄影真实性以及学术性的尝试。在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看来,在大学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设计学院展现出身处国际文化大都市所特有的活力与创新。
而这也是喜玛拉雅美术馆承办这场展览的原因。尽管是象牙塔中的作品,但却呈现出鲜活与新锐的视角。喜玛拉雅美术馆馆长沈其斌表示:影像艺术是艺术与大众之间最直接的沟通表达方式,此次展览体现了不俗的艺术与学术的水准,而其背后,则是大学影像专业教学水准的保驾护航。
“影像艺术的教学不仅是要提供技术解决的方案,更重要的是要和学生们一起来讨论看什么、怎样看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影像叙事者的问题。”华师大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对于影像艺术教学有着这样的理解。相比于其他学科,设计学院的影像艺术专业是新生力量,成立于2007年。十余年来,学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大展和大赛,并获得一系列重要奖项。在此次展览中,就特别设置了一分钟影像展示点。这一展示点集中呈现了“一分钟影像国际大赛”的代表作品。这一创办于2008年的大赛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一分钟影像基金会联合举办,迄今已收藏约7000多部来自全世界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已成为一项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影像赛事,其中,就涉及28部华师大设计学院影像专业学生获国际大奖的作品。参展作者钟雨哲认为,在评奖之外,作品更需要透过展览这样的方式,与大众见面,在实践与交流沟通中思考摄影为何,也为今后的摄影教育带来新的启发。
作者:黄启哲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