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艺术展,它聚焦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参展艺术家既不掩饰自己的视角,也不隐藏自己的局限性,试图在现有边界内打开更多新的可能性。
作为 2022 国际无障碍文化节的一部分,“艺术·符号:无界共生”眼下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呈现了来自中国、德国、瑞士、芬兰、新加坡、韩国、美国的16组艺术家带来的影像、声音、摄影、装置和行为表演作品。这是一场围绕聋人文化和听人文化展开的多元艺术探索,艺术家们凭借独特的天赋和潜能,围绕声音、音乐、言语、手语、符号、书面语言展开实践。
比如,致命多乐丝乐队将1981年黑胶唱片的歌词和音乐翻译为手语,从而产生了聋人音乐——一种完全通过身体、手势、运动、交互和面部表情进行表达的音乐。
李尤美在她的艺术中编入叙事性插图,其创作的手语面孔旋转画筒以面部表情(眼睛、眉毛、鼻子、嘴巴)为特色。这些表情是手语中重要的语言标记。作为一种早期的动画技术形式,旋转画筒发明于1834年,用于观看连续图像,从而产生运动的视觉幻像(我们现在的GIF动画的前身)。然而,这个旋转画筒不是内部有一排图像的圆柱体,而是一个陶瓷制成的花瓶。
手语说唱艺人徐珉自编自导自演的手语版《孤勇者》,对听障群体有着特别的意义。虽然他们听不到音乐,只能通过歌词来感受,但依然可以通过指尖来传递对“孤勇者”的情感,用“心”去呐喊,激活每一位拼搏者勇于追自己的梦!
蔡瑞创作了一系列关于聋人咖啡馆的绘画作品是。画中,聋人化身为猫的模样,或三五好友约着一起喝咖啡,休闲小憩,也可以成为一名咖啡师,为人们奉上用爱精心制作的下午茶。从这些画作上,可以看到聋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一样过得丰富多彩,充实美好。
作者:李婷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