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观看《放大伟大建筑的细节》
《放大伟大建筑的细节》
【美】菲利普·朱迪狄欧 伊丽莎白·道林 著
陈勋琴 译
读客文化 | 河南美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
本书收纳了全球17个国家50座传世建筑的详细讲解,从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到印度的泰姬玛哈陵,本书按时间顺序排列,展示了各种流派的建筑,涵盖了超过2000年的建筑历史。丰富的图片、详细的解说使读者能够欣赏过去和现在的建筑,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建筑师的技术成就和美学光彩。
>>内文选读:
序言
建筑学,就本书而言,它超越了房屋,既包括莫斯科的红场这类出色的公共空间,也包括从中国的长城到法国的米约高架桥那样标志工程学胜利的作品。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或者说,从一些哥特风格的作品开始,构筑物的设计师才渐渐留下名字,被后世记住。早期的建筑物,无疑也是一个人或者更多人想出来的方案,个体的表现就此被融入团体的成就。但随着阿尔贝蒂、布鲁内莱斯基、米开朗琪罗这些人物的涌现,建筑师被奉为“天才”。北京紫禁城的访客自然不会打听这座建筑的建筑师是谁,因为,显而易见,是一代又一代统治者依照自己的需求或者意愿,增补减削,打造了这座华美的皇宫。凡尔赛宫当然亦是如此。伟大的建筑的用途会随时光流转而改变,哪怕这种改变是以抹杀旧时代的成就为代价。几个世纪以来,法国的国王和民选的统治者们多次改造卢浮宫,正是这丰富的历史层次,让这座宫殿成为国家的心脏。
凡尔赛宫(法国,约1670年)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截至2012年,全世界共有745处文化遗址被教科文组织列入值得保护的名录。本书中的许多建筑都被录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这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资讯源,确实也保护了可能被都市发展清除的历史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更表明,人们对老建筑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扭转。过去,构筑物是保留还是改造只取决于它的实用价值。如今,建筑只要撑到了现代,不管状态如何都会被保留,尽管多数不会被重建、修缮或升级改造。从这个意义上说,旧时重要的建筑进入了它们的博物馆阶段,络绎不绝的游客借此憧憬着另一历史时空下的罗马、北京的辉煌。这种向博物馆阶段的过渡,显然是一种基于如今便利的世界旅行的社会学现象。它也是事物设计和构建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本书精挑细选了50个案例——从公元之初直至当下——最重要的观察或许是:它们中每一个都充满活力。这些建筑案例远非令人好奇却无法亲近的艺术品,而是我们的文明赖以建立的场所。因此,伟大的建筑绝非个别精英的专属,它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的明证。
公共空间的重要性
通常城市广场就其本身而言,不算建筑作品,然而,成功的公共空间能够加权周边的建筑的重要性,自身也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也有个别由建筑师或者规划师专诚设计的广场案例——大家自然而然想到卢西奥·科斯塔1957年设计的巴西利亚的“飞行员平面”。城市的纪念轴是奔流在政府建筑之间的绿色主轴线,既是很棒的公共空间,也是必要的城市设计元素。
田野广场(锡耶纳,意大利;1280-1350年)是托斯卡纳地区锡耶纳城历史中心的主要公共空间。这座贝壳般的半圆广场非比寻常,地势较低的一侧是建造于1297-1308年的市政厅;地势较高的一侧是一系列等高的私家宫殿(王宫)。13世纪以前,广场所在区域被邻近几个镇子用作集市。田野广场的和谐美观,除依靠建筑师的协调把控之外,更因为它周围的建筑都遵循着一套严格控制广场周边建筑高度和风格的规范。
田野广场(锡耶纳,意大利 ,1280-1350年)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前的红场,是遵照伊凡三世公(1440-1505年)的命令建造的。距离克里姆林宫234米范围之内的建筑被清除一空。俄罗斯首都的主要街道都从这座广场发散开去,凸显了它的象征意义,近代(包括苏联时期)在此举行的众多官方的典礼都印证了这一点。红场是世上最著名的公共空间之一,鉴于它的历史地位,这座广场受到了俄罗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一位位建筑师为红场贡献了各个局部设计,然而广场作为一个整体,超越了个体的构想表达,成为国家的核心象征。跨越数个世纪之后,红场或许可以看成集体创作的建筑设计。或者就取它根本的含义,一个民族与其历史的表述。伟大的建筑超越了石材、装饰,重大的事件在此上演,思想由此形成。
红场 (莫斯科,俄罗斯 ,17世纪)
无穷万象
建筑专家可能犹豫是否要将园林列入一本关于建筑物的书里。然而品评建筑杰出性的真正方法之一是衡量它如何利用空间,或者说它是如何创造一个可以被使用并维护几个世纪的空间。龙安寺的园林(京都,日本;约1500年)是一个采用枯山水,或者说日本干式景观的花园(也叫作“枯萎的景观”)。也就是说,与大部分园林不同,它仅由矿物元素组成。此园由耙过的砾石和15块铺满苔藓的石头组成。龙安寺的园林仅作观赏,不予穿行。人们只能坐在寺庙一道道长长的、打磨光滑的木条板上冥想它的形态。精心布局的石块展现了生命的永恒与其间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园林也可以被看作存在乃至宇宙的隐喻。如果建筑也能够开悟,该是什么模样?当然就像这座园子一般。
龙安寺的园林 (京都,日本,16世纪)
凡尔赛宫(凡尔赛,法国;约1670年)可以说与龙安寺截然相反。由当时最为才华横溢的建筑师、艺术家、家具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齐心协力打造的凡尔赛宫,体现的远远不只是大师们的个人能力,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例如景观建筑师安德烈·勒·诺特尔创造的一处恢宏景观,它是凡尔赛宫各个花园里最引人注目的元素。奇怪的是,凡尔赛宫室内金碧辉煌,花园却可以看成是种极简主义的表达,远远超越那个时代的某种“大地艺术”。勒·诺特尔真正的艺术在于他有一种能力,用大地、水体和天空来创造一种穿透地平线的权力意象,仿佛真正的权力在于对空间,而非政治或军事力量的绝对掌控。结论显而易见,勒·诺特尔设计的元素还在,法兰西的国王们早已在分崩离析中灰飞烟灭。
作者:【美】菲利普·朱迪狄欧 伊丽莎白·道林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