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用电器》
汪民安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
这是清华大学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探讨物的文化理论随笔集。本书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家用电器是如何驯化、改造我们的日常生活。作者巧妙地将理论视野与散文书写相结合,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
>>内文选读
冰箱(第一节)
冰箱是空间性的机器。它内部的空间,它内部的空间配置、分割和排列,以及它在室内所占据的空间,都成为这个家用机器的重要考量。冰箱的价值通常以空间大小来作判定。这首先是因为它是一个储存机器,一个食品的储存机器——它首先是一个储存空间。它对容积有特别的要求,自然,它对室内空间大小也有特殊要求。或者反过来说,室内空间决定了冰箱的选择。我们只要将它和电脑或者空调进行比较就尤其明显:一个电脑或者空调对空间的要求不高。尤其是空调,因为它在墙上,几乎不挤占实用的面积,而且,它的体积差异不大,因此,它们几乎可以无视家庭的空间。人们购买电脑或者空调几乎无须考虑到家庭空间的情况,但是,冰箱则必须根据家庭空间来选购,人们需要让它的尺寸和家庭局部空间的尺寸相吻合,需要一个专门的与之匹配的空间。因此,人们买冰箱就如同买一个大的家具一样,要事先对家庭空间进行测量。不仅如此,冰箱置放的空间还应当和厨房相关联——通常它置身于厨房内部,它属于厨房中的机器。如果厨房太小,它应该置放在厨房的门外。它的部署原则是,它要紧靠厨房,它要缩短食物(材)和厨房的路径,它要方便地配合灶具的工作。无法想象将冰箱安置在卧室之中。也就是说,冰箱的安放不仅需要专门空间,它也对家庭中的地点有所要求。因此,冰箱的摆置常常是一个小空间家庭的难题或者负担。冰箱如此之大,一旦安放,就像洗衣机一样,它固定在那里,成为整个家庭机器的一个配件,从不移动,就像家室内一个稳定的家具一样。
作为一个存储的空间机器,冰箱与其说同其他的家用电器更接近,不如说同一个家具——比如说一个衣柜——更接近。如果说冰箱是存储机器的话,它确实像是一个柜子。它是存放食物的柜子。一个家庭中有各种存储的柜子。存放衣服的,存放鞋子的,存放书籍的,存放金钱或者首饰的,存放各种杂物的柜子。它们常常是密封的空间,是整个家庭这个大空间中的小空间,是一个家庭空间中的使用空间。家庭的空间是衡量家庭价值的最重要标记(人们总是按照面积的大小来买卖一个居所)。一个家庭空间就是各种空间的叠加和组装。空间里面套着空间,空间围绕着空间,空间挤满了空间。家室就是不同空间的游戏。家庭空间按照职能被划分成几个片段空间(它们通过门进行区隔):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或者书房,等等,它们都可以被关闭,都可以被打开。它们各司其职,将人的住居生活隔栅化。而这些片段空间又进一步地被细分。一个密封的卧室中,还可能存在着一个密封的衣柜空间。在这个衣柜空间内部,还有密封的抽屉空间,等等。所有这些空间构成家庭的语法。它们一方面对人的行为进行编码(人们应该在书房看书,应该在餐厅吃饭),另一方面对各种物品进行编码(书应该放到书柜中,衣服应该放在衣柜中)。这些空间具有强烈的隐藏功能,物品空间力图将各种琐细之物隐藏起来,使得家庭井然有序。也只有聚集和隐藏这些物品,家庭空间才会显得更为开阔和整洁——家政的一个永恒任务是要让物品各归其位,让它们处在隐身状态。正如每个人有自己的家一样,每个物也应该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住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冰箱是一个住宅,一个物的住宅。它是食品的住宅,食品之家。它和所有的柜子一样,本身是一个小型建筑,一个封闭的建筑,一个家庭居所这样的封闭建筑中的小型建筑。
但是,这个小的白色的家宅内部也有自己的部署语法,就如同任何一个空间有自己的语法一般。对于一个冰箱来说,它的空间配置仿制的是食品超市的配置,也就是说,它将一个食品超市进行微缩处理后搬运到家里来。它内部的布置和超市的布置大同小异。尽管空间不大,但是,部署非常细致:一格一格地区分,有搁架,有抽屉,并且可以根据情况来调节和组装。它因此被划分成各种层次,进行各种功能区分,就如同一个住所也划分成不同的功能空间一样。它想象各种食物,想象它们的性质,它们的形状(比如鸡蛋的形状),它们的耐温力。它要满足各种食物的各种要求,并以此来设计它们的空间格局,来调节它的温度。冰箱的空间容积是固定的,但是,它的内部布置则灵巧而多样——它尽可能地配合食物的奇怪形状,而获得它的最大利用率。它的温度设置也可以根据食物的性质进行调节,而且,它内部的温度并不均匀:它既可以让食物冻结凝固,也可以让食物保持一个较低温的状态。就此,冰箱不仅是食物的居所,也是食物的空调。它既要让它们恰当地摆放,也要让它们处在一个合适的温度之中。总之,它要让食物居住得很舒服。这是它的两个条件。一个冰箱以这两个维度展开自己的空间叙事。这个建筑中的建筑,这个建筑中的密闭空间,就成为家庭中的飞地,一个同其他一切隔离开来的黑暗禁区。
冰箱也借此将食物隐藏起来。从超市或者菜市场将食品运送到家里,然后放置到冰箱中。人们必须将食物放置到冰箱中,除了储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食物需要被隐藏——几乎所有的食物,尤其是生食,都令人具有一种视觉上的不适感。人们总是不愿意正视这些生的食物。无论是肉食还是素食。食材都很难看,准确地说,生的食物都不好看(菜市场总是城市中的肮脏角落)。蔬菜,当它生长在泥土中的时候,它活泼有力,枝叶茂盛,摇曳多姿。但是,一旦将它从泥土中拔出来,一旦将它从生机勃勃的植物转化为蔬菜的时候,它就死亡了。它就在转向枯萎的途中。一旦它来到菜场或者家庭中的时候,它就开始显露出各种不同的衰败征兆。如果说种植在花盆中的植物让家庭充满活泼富于情趣的话,那么,买回家的蔬菜——也是一种植物形式——则像是家中的剩余物,它破坏家庭的情趣和整洁,它疲沓而无力地躺在地上,它迫切地需要被保藏——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它的新鲜,而且还要让它从一个家庭的整洁环境中消失。事实上,人们从超市或者菜市场买回一堆食物的时候,总是快速地扑向冰箱,总是要迅速地将它们塞进冰箱之中。人们不希望家中变成一个琳琅满目的市场,不希望让这些生的食物保持着可见性。冰箱收藏食物,就像衣柜收藏衣物一样。它们意在保持家庭的卫生和环境——生的食物对卫生总是具有破坏性。一旦塞进冰箱之中,它就瞬间地消失了。无论冰箱内部如何丑陋,无论冰箱里面塞满了什么,冰箱的外部却总是整洁如斯。它是一个如此纯洁而规矩的长方体,雪白而一尘不染。里面的黑暗和混乱仿佛不真实一样。
不单是蔬菜,事实上所有的食物都是以死尸的形式存在于冰箱中的。肉食更是明显。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的方式,但是,要维持一个生命,必须屠杀掉另外的生命。“生命一直是另一个生命腐败分解后的产物。新的生命首先有赖于死去生命的让位,接着依靠死后尸体的腐败,提供后续不断降临的新生命所需养分的循环。”(巴塔耶)一头猪的死亡却可能让一个人存活下来。食物的前传都是不同类型的生命形式。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一旦被设想为食物,最终都会遭到屠杀,都会被残酷地终止生命。人们无法吃一个活的食物。但是,一旦死亡,食物就趋向腐败。但死尸和腐败之间永远存在着一个过渡时间。而冰箱就是让这个过渡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甚至让它永恒化——这是冰箱的最重要功能。它使得食物处在一个特殊的存在状态:它既使得食物不再以生命的形式呈现,同时也没有让它转向腐败和毁灭。食物就此处在死亡和毁灭之间的过渡状态,而且还滞留于这个状态。人们宰杀一头猪,但是,这头猪并没有马上消失,并没有离开人世而重新回到自然世界中,这头猪还存在于社会之中,它沉默地躺在冰箱内部,成为人们持久的欲望客体。正是因为冰箱的存在,食物以此获得了更久的死亡状态而不是彻底地消失——也可以说,它以死亡的方式获得了存在。
也正因为这一点,人们可以调节食物的供应量。事实上,人们很难准确地预算到一个时段内需要多大的食物的供应量,很难恰当地算出每一天的市场需要多少猪肉。如果屠杀的量超过市场的需求,就会出现因为食物腐败而导致的浪费。屠杀不足,就会引起市场的匮乏。冰箱的出现让这个供应难题迎刃而解。它可以让过量的被屠宰之物存储下来,那些暂时无法被市场消化的食物不至于腐烂。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冰箱中都储藏着肉食。它们并不需要被立即消费。冰箱能够吞噬大量的过量食物。它将屠宰场庞大数量的肉进行细化。一个大型屠宰场供应无计其数的肉,最后被每家每户的冰箱所分配。或许正是因为对冰箱的想象,大规模的对动物的屠宰才成为可能,各种各样的巨大的屠宰场才成为可能,甚至是大型的工业化的肉类养殖场才成为可能。肉是从养殖场通往冰箱中,而不是直接通向灶台上的锅中。冰箱像一个调节河水流量的水坝一样,它可以调节肉的供应量。这能够保证大规模的养殖和屠宰不至于泛滥。它同时防止匮乏和浪费。它确保供应的稳定性,也确保家庭每天吃肉的可能性——肉就此获得了普及。冰箱是存储肉的小型仓库。毫无疑问,自它诞生以来,肉的生产和消耗大增。
作者:汪民安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