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秋、秦汉、三国、南北朝,到唐、五代、宋、元、明、清,史家葛剑雄选取了其间20个重要的历史片断,夹叙夹议,以点带面,进行了照相式的呈现。其中有对今人不太注意的历史事件的细致挖掘,也有对今人错误的历史认识的颠覆性纠正。一代枭雄王莽,是“阴谋家”还是“改革先锋”?迁都之举,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天可汗”唐太宗为何三番五次要看史官记录?……打开这本书,层层迷雾将一点点被拨开,事件真相在一点点被还原,历史人物的多重面相也将被一一呈现。
《葛剑雄写史——中国历史的二十个片断》
葛剑雄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内文选摘:
片断十一 玄武真相
贞观九年(六三五年)五月,当了十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十月二十七日,这位唐朝开国的“高祖太武皇帝”被隆重安葬。就在葬礼举行前十天,唐太宗通知史官,他要亲自查阅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实录》,被恪守祖制的史官婉言拒绝。贞观十六年四月,唐太宗又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还负责记《起居注》吗?记了什么能让我看看吗?”褚回答:“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论和行动,好坏都要记载,才能使君主不敢做坏事。没有听说君主自己可以拿来看的。”唐太宗问:“那我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你也记吗?”褚答道:“这是我的职责,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在旁边插话:“假如褚遂良不记,天下人都会记。”唐太宗又碰了一个钉子。不过就在两个月后,唐太宗忽然下令将十六年前被杀、并被追夺太子封号的长兄建成由“息隐王”恢复为皇太子,又将同时被杀的弟弟元吉由“海陵刺王”改为“巢刺王”,不知是不是这两个冤魂在冥冥中传出了什么信息?到了第二年四月,皇太子承乾因罪被废为庶人,太子的叔父汉王元昌因参与阴谋而被杀。太宗当面答应立最受宠信的第四子魏王泰为太子,但又改变主意立第九子晋王治为皇太子。魏王泰被降封为东莱郡王,不久又改封为顺阳王,软禁在今湖北西北山区偏僻闭塞的均州郧乡。那几天间,太宗一度心力交瘁,哀叹“我给这三个儿子、一个弟弟搞成这样,想想活着实在没有什么意思”,从座位上跌倒在地,还不等心腹大臣将他扶起,又拔出佩刀想自杀,被褚遂良夺下。这次变故使一向以英明自居的太宗受到很大打击,他亲自到太庙祭拜,为承乾的事向祖宗谢罪。
六月初一发生了日蚀,到七月间民间居然传出流言,皇上派恶鬼出来挖人心肝,用来祭天狗星。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太宗不得不派人到各地辟谣,抚慰百姓,一个多月后才平息下来。
这些事是否与宫廷的变故传入民间有关,已不得而知,但无疑促使太宗更关注史官给自己的记载,于是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提出了第三次要求:“我的用心和以往的君主不一样。帝王想亲自阅读国史,以便了解自己以前的错误,作为今后的警戒,你可以按顺序写成了呈上来。”谏议大夫朱子奢极力反对:“陛下身负圣德,言行从无过失,史官记载的自然尽善尽美,所以陛下要查阅《起居注》并无不妥。但从此形成制度传下去,我恐怕到了曾孙、玄孙辈,难保没有达不到上智的君子,会文过饰非,那史官就免不了受刑罚惩处。这样一来,史官为了保全自己,避免祸患,无不迎合风向,顺从旨意,悠悠千载的历史还能相信吗?这就是历来不允许帝王查看的道理。”太宗却坚持要看,于是房玄龄只得与许敬宗等人删改成《高祖实录》及《太宗实录》(时称《今上实录》)各二十卷呈上御览。
其实房玄龄等心中都明白,太宗最关心的是哪一部分,自然已在文字上下了功夫。但太宗看了“六月初四日”的记载后还是嫌他们写得太隐晦:“当年周公杀了管叔、蔡叔而使周室安定,季友毒死叔牙才为鲁国带来太平。我这样做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史官执笔时何必有劳你们特别隐讳呢?应该加以修改,删除不实之处,直截了当地把事实记下来。”有了这样明确的指示,以房玄龄为首的史官们自然只能体察圣心,将两朝《实录》中有关文字修改到唐太宗满意为止。这就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中记述的“玄武门之变”。
作者:葛剑雄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