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玩意》
陈国泰 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陈国泰被玩具发烧友们称作“玩具大王”,是中国玩具收藏家兼铁皮玩具生产商。因为热爱中国玩具,他从1980年代开始收藏古董玩具,后来研究和参与制作玩具,沉浸在“小玩意”的世界中。他耗时30年爬梳历史档案,访问原国营玩具厂老人及设计师,留下已不复存在的珍贵口述档案,从中整理出近代中国玩具工业的发展脉络,四易其稿,完成此书。这是一本完整、详尽、珍贵的中国近代玩具发展历史,通过大量个人玩具收藏、照片以及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叙述从清末至民国初年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直到1980年代初的中国玩具故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内文选读:
上海玩具工业的形成
一直以来,上海是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中心。鸦片战争前,上海小东门十六铺一带的杂货店,一般只以售卖手工业品为主,如扇子、香烛、土产、小五金等。但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埠。西方人不断从世界各方涌进这东方的大都市,先建立起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接着又成立了公共租界。而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港口,洋货已开始从欧洲各国不断输入,加上洋人大量地涌进,亦开始为上海创造和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需求。
19世纪70年代,洋火、洋油、洋伞等陆续登陆上海市场。而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大都市,是西洋玩具最早输入的亚洲城市之一。据《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上记述,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洋货如玩具、洋钟、洋针、洋烟等的进口数量,有一年比一年增加的趋势。而又根据1902年(清光绪28年)海关数据,该年的洋玩具进口数额已达20多万元。
中日甲午战争后,东洋货开始大量输入上海。虽然暂没有发现任何历史数据,能显示出因东、西洋玩具的输入,使上海的传统玩具行业受到严重的打击。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传统玩具工业,因西方玩具的发展而开始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中国上海的玩具行业成形于19世纪末,当时的玩具商贩和玩具手工艺人集中在南市老城隍庙一带,用简单的原材料生产着基本的传统小玩具如摇鼓、扯铃、小铜锣、瓜皮纸球等以作出售。
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玩具制造商已开始懂得利用机械来大量生产玩具,去创造无限商机。并且利用新的销售技术,如给顾客发出几十页的商品目录单,去持续扩大市场和刺激消费者的渴望。因此当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间玩具艺人还在继续生产着几百年前的玩具时,西洋玩具的输入,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文化冲击。
▲民国初年,荡马、童车等西方玩具已在上海流行
无可否认,清末民初的中国玩具制造业与“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玩具工业比较,相对非常落后。因此当西方的科技、玩具及商业运作模式输入中国就逐渐影响、带动甚至改变了上世纪上海的玩具工业模式。但真正加速近代玩具工业的改革与锐变,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一役的惨败之后。
西方的玩具工业
玩具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本无中外之分。但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西方的玩具制造商把科学原理应用到玩具的设计上,从而生产出既好玩,又有趣,又带教育意味的新产品,为西方玩具工业创造了有利的商机。
德国的纽伦堡是欧洲的玩具王国,从17世纪开始就以生产木玩具而闻名。进入18世纪,德国人就已开始用锡来制造迷你玩具兵,以灌输儿童保家卫国的思想,其中尤以希伯特为锡制玩具大师级代表人物。到了19世纪,玩具的种类更是丰富多彩,以种类来分,除了玩具兵,还有瓷娃娃、蜡制娃娃、纸浆混胶娃娃、提线人偶、音乐盒、活动玩具书、木马、玩具火车等等;而以原料来分,就有木制、布制、纸制和金属制。金属玩具当中又以马口铁玩具为欧洲、乃至美洲一百多年来主流的玩具工业之一。
▲各式各样的欧洲玩具和娃娃
马口铁是一种镀锡的低碳薄铁板,因为软硬适中,非常适合冲压和制作成简单的玩具如马车、万花筒、喇叭、动物和人物等等,而随着文化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西方利用马口铁制造的玩具更趋多样化。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加上玩具图案在当时均由人工逐件手绘而成,因此铁皮玩具未能大规模的生产与发展。一直到19世纪末,铁皮印刷机的发明和把发条原理应用到玩具上的技术取得突破,才真正加快了马口铁玩具的发展。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德国的铁皮玩具厂家就已逐渐形成,如1826年创立的赫斯公司、1859年创立的马克林公司、1865年创立的宾格公司、1866年创立的巴兰克公司、1877年创立的肯特曼公司、1881年创立的雷曼公司等都是西方铁皮玩具界的佼佼者。进入20世纪初,单在德国纽伦堡及菲尔特附近的金属玩具工厂就有将近200家,这还不包括德国境内的其他城市和欧美其他国家的金属玩具生产商。
▲上海振艺玩具厂于1920年代生产的发条铁皮玩具车
洋玩具对中国传统玩具的挑战
有关西洋玩具出现在中国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同文馆出身的翻译员张德彝所写的《欧美玩游记》一书中。张德彝在书中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美国所看到的多种儿童玩具,如蒸汽火车、木马、氢气球、玻璃弹子等都有着详细的描述:
……本巷卖有火轮车式。车长7寸,宽3寸,高5寸,质系黄铜,烟筒、轮机、水管、煤槽各器皆备,与大车无异。另一木圈,周约丈许,上安铁辙如环形。欲演其车,即燃洒以代煤,令水沸激,轮自能驰绕木圈之上……;
……有售红皮球者,大者如瓜,小者如桃,下系长线,自行上升……;
……外国幼童玩艺颇多,有玩石球者,系以海面白石作球,亦有玻璃者,绘以五彩,起自荷兰……
反观中国所制作的玩具,一直也只作为小孩玩耍的要货,与西洋货相比,虽然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但是缺乏了当代的科学原理;艺术性虽高,但式样却非常呆板。然而清国正值内忧外患,老百姓们的生活都非常艰苦,玩具既非生活必需品,能省即省,于是中国的传统玩具工业就开始处在一种自然经济状态下,虽不致赔本经营,但发展却极为缓慢。
另一方面,西洋玩具又绝非一般有能力如买办者可负担购买。根据山东济南华和公司清末的西洋货发行价目单中,就很清楚标明了一只西洋发条机械活动人的售价是3000文,一辆机械电车的售价是600至8000 文左右。而当时清国光绪年间的生活物价,一个鸡蛋约3至5文钱,一斤牛肉约25文钱,普通工人一般的月工资在300至1500文钱。因此形成了清末的中国玩具市场渐渐步向两极化发展,既有廉价的中国货在市集上叫卖,也有昂贵的西洋货在百货公司销售,从而使中国的传统玩具工业得以保有继续生存的空间。
▲清末时期,洋玩具已开始在中国销售。山东济南华和公司的产品价目单内就清楚列明出售的洋玩具,价格从600至3000文不等
中日甲午战争一役,清国惨败,日本与清政府先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及《通商航海条约》。在《通商航海条约》下,规定日本臣民运进中国或日本运进中国之货物税赋、厘金、杂项等各项款额,一律豁免,这无形中使东洋货比国货在成本及价钱上更具优势,加上东洋玩具的新奇有趣,使上海的玩具市场自甲午战争一役后,演变成三分天下。
直隶河间府士绅王用先就曾于1905年赴日本考察教育管理时,买进多种日本制幼儿玩具,以作为日后制作中国玩具的参考。1910年,留日学生姜俊彦也从日本带回制造赛璐珞玩具的模具,并于第二年创办了中国上海第一家赛璐珞玩具工厂,名为大中华工厂。虽然东洋玩具从清末民初时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仍不断对中国输入,但事实上经过不断的考察、学习和模仿,整个中国玩具工业正在开始转型,新一代的民族资本玩具工业亦正在萌芽。
作者:陈国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