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视经典阅读,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许结认为,经典是鲜活的、有生命的,学习经典就是要与书写经典的生命对话,把经典读成一种迹象、一种韵味,读成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
《香草美人:许结讲辞赋》
许 结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赋体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是中国古代文体之一,是最能代表汉文化的文学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讲究文采、韵律,风格雄大壮阔、气象万千,最能体现汉字语言形式之美,代表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许结教授认为:“赋是什么?赋是中国人的脸面。”
读古典文学,是为了以生命观照生命,更是为寻求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许结教授沉浸式开讲辞赋,不仅深入解读赋作,还带领读者与赋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全面了解辞赋的源流、发展、美学特征及其整体面貌。
与诗、词相比,赋更擅长表现外在的物象和社会气象,彰显时代精神。这也正是为什么这一古老的文体能够经久不衰,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赋文学创作。赋是一种典雅的文学,也是中国文化形象的展示。所谓“盛世作赋”,越是生活富足,赋的创作越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在世界文学之林有独特的表达,也需要以赋去表现中国气象与中国气派。
许结认为:“到新文学运动时期,赋文学又以其艺术功能、审美特征渗融于新诗(含散文)的建构,恰恰形成了一个艺术的历史大循环。”作为当代中国首屈一指的赋学大家,如何让赋这一古老的“贵游文学”进入大众视野呢?许结还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届主席孙晓云合作,先后出版了《运河颂》《中国赋》等,以展现大美中国赋之光华。正是怀着“让新时代读者多一分了解赋体文学”的念想,许结教授全面开讲辞赋,让普通读者也能真正读懂辞赋名作,亲近经典,感受古典文学之美。
>>内文选读:
物象与意趣
苏轼在赋中为了尚意造境,采用了借物传意的手法,所以融织了大量的物象于书写过程中,构成特有的语象系统。《赤壁赋》中的物象极为丰富,举其要者,有苏子、客、舟、赤壁、清风、水波、酒、月、东山、斗牛、白露、水光、一苇、桂棹、兰桨、洞箫、乌鹊、曹孟德、夏口、武昌、周郎、荆州、江陵、舳舻、旌旗、江渚、扁舟、匏樽、盏、肴核、杯盘等。这又可引申出动作语象,如泛舟、酾酒等;引申出时间语象,如壬戌、七月等;引申出声音语象,如歌、吹洞箫等;引申出象征语象,如幽壑潜蛟、羽化登仙等。
在作者继写《后赤壁赋》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虽然后赋写得较前赋更加空灵,但物象亦甚繁多,例如雪堂、临皋、二客、黄泥之坂、霜露、木叶、人影、明月、赤壁、江流、断岸、巉岩、草木、山谷、舟、孤鹤、道士、羽衣等,同样也可引申出动作语象,如步、归、行歌等;引申出时间语象,如是岁、十月、良夜等;引申出声音语象,如长啸、山鸣谷应等;引申出象征语象,如栖鹘之危巢、冯夷之幽宫等。与前赋记述作者与道士杨世昌游赤壁不同,《后赤壁赋》记述与两友(一是杨世昌)同游,且转写实游为写梦境,我们读几段文字: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予乃摄衣而上……二客不能从焉。……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在赋中,作者写时、地、景、情,尤其是“携酒”与“观月”,同样也以情、景来明“理”述“意”,这些写法几乎和前赋相同,但两篇赋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后赋结束时托一梦境,显得更为空灵。《赤壁赋》按题材说,属于纪游赋的创作,但作者却写得如此惝恍迷离,确实与前人同类赋作不尽相同。所以宋人唐子西《语录》说,历代的赋作,只有“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清人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杜甫《谒文公上方》说“诗有似偈处,为坡公佛门文字之祖”,所取的也是如“大珠脱翳”“白日当空”类的超越“世谛”而入“空谛”的意思。
作者:万馥蕾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