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快节奏的生活按下“暂停键”,或许当一切“慢下来”时,也为人们开启了一次简化生活、整理自我、回归乡土的契机。如何拓宽人与自然关系的叙事?如何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近日,季栋梁长篇报告文学《西海固笔记》出版,作者扎根于深厚的西海固大地,深入基层社会组织,写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下这段“山盟海誓”,全景式展现中国乡村从千百年贫困的泥沼中挣扎出来,焕发出新光彩的过程。
“我在西海固生活了三十多年,深知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的迷茫与痛苦,也深知他们的奋斗与梦想。几乎每年都多次赴西海固采访、调研,积攒了许多真实鲜活的故事。这里到处都是有故事的人,当地群众、基层干部、扶贫工作者、支教老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部扶贫史,这让我产生了强烈使命感。”季栋梁坦言,必须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寻找体验虚构的基础与元素,就像乡愁,必须明白乡愁在乡下,不在书房、书本里。
“小说家以一种完全下沉的方式,何谓下沉?就是沉下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者去总结彭阳经验、蔡川模式、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去观察治沙、养殖、水窖等日常生活的细部,观察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历程。这是一个作家对时代的致敬,同时也是新时代文学的新收获。”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说。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季栋梁善用民间语言,对西海固有深厚感情,“他一路采访西海固的脱贫工作,一路采摘语言的野果子,再把这些野果泼撒在叙述中,让作品充满了文学的野味,又甜又酸又爽。”
《西海固笔记》的本地人视角、细节讲述和对时间纵深感的把握,令作品深具说服力,“它刷新了我们对西海固文学风景、历史风景和现实风景的重新认识,除了作家的本地人视角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文学的理解和写作,用一个小视角切入一个大主题,点点滴滴记录下西海固今昔之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说。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评价,《西海固笔记》是关于西海固的百科全书,写到当地历史沿革、人口构成、行政区划、人文地理、自然风貌、民俗风情,以及生活方式等,写出了西海固人民坚韧不屈和苦中作乐的生活精神,给读者强烈的现场感,是一个有“我”的写作。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福民看来,《西海固笔记》凸显了中国脱贫攻坚投入的力量,“如果简单把它当成主题书,或当成单纯的脱贫攻坚作品来讨论,是不完整的。作品兼顾历史深度和现实广度、充满文学性,给未来写作者带来启示。”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