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出行按下“暂停键”,但居家阅读、静心思考不会停顿。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联、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已于4月1日启动,邀请沪上学者、作家为读者做“1+N”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优秀图书,也可组合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阅读观赏经验,共同彰显读书有力量、同心向春行的信心与希望。活动将持续至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今天,樊登读书APP首席内容官樊登推荐《瓦尔登湖》以及电影《楚门的世界》,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汪澜推荐图书《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
樊登推荐语:一部精神慰藉之书,助你对抗焦虑,重获平和
暮春之际,疫情肆虐,抗疫在家,对很多人来说是难熬的日子。这时我就会想起这部能够让内心找到安静和回归的经典——《瓦尔登湖》。
我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二十岁出头,中间又反反复复读过好几次,直到我大概三十多岁的时候,才发现它的好,随时随地走到一个地方,打开读一段,就会感到疗愈。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于快节奏的生活,每天接受大量的信息,人也变得心浮气躁。当疫情让生活选择变少,节奏慢下来时,或许是给被困家中的人们,开启了一次简化生活、整理自我的机会,让我们不再依赖于从外界寻找乐趣。就像两百年多前,梭罗独自远赴瓦尔登湖畔,坐看草木枯荣,四季变换,无需过多的社交,也无需华衣锦服,心灵的觉醒才是真正的破晓,身体和精神才是一个人最初和最后的神殿。
梭罗写这本书就是希望人们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哥伦布,探索出新的方向,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过完全不同的生活。
所以在今天,当每个人被疫情困住脚步,越来越焦虑的时候,《瓦尔登湖》的吸引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大家对这部电影应该都不陌生,它其实是演绎了“洛克的密室”这样一个悖论。
“洛克的密室”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今天被请到 咖啡馆来做客。结果进来了以后,发现这个咖啡馆里边有我喜欢的一切:喜欢的人也在这个地方,喜欢的书也在这个地方,想吃的东西也在这个地方,然后就乐不思蜀,不再愿意离开这个咖啡馆。但这时有人悄悄地锁上了这个咖啡馆的门。这也就是说,如果我想离开这个咖啡馆的话,我是走不了的,我是被困在这个咖啡馆,我被关在这儿了。我成为了这咖啡馆的囚徒,但是我主观上并没有要离开这个咖啡馆的想法。
那么请问:我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的?欢迎大家在观影过程中一起思考。
汪澜推荐语:
受疫情影响,此身第一次被禁足。行动受限的同时,思维却异常活跃,其中不乏对城市人生存状态和人生选择的思考。想起不久前读过的我的大学同窗、江西报告文学作家胡平新作《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愿与喜爱阅读的朋友做一分享。
胡平对景德镇的书写始于八、九年前,与2014年初版《瓷上中国》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书写的重点不再是景德镇“千年窑火”历史和传芳百世的器物,而是在这一方水土上活动着的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今天的“景漂”一族。作者写他们与“北漂”“沪漂”等其他“漂”们不一样的生命方式和生活方式,写栖居在景德镇三宝瓷谷的日子里,与他们“生气相投”的交往与精神共振。
胡平笔下的“景漂人”有手工匠人、独立艺术家、创意工作者、工艺设计师、非遗传承人、企业经营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本土“景漂”,也有来自国外的“洋景漂”,他们的共同点是追寻山水与人文、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天地清音”。他们是一群 “自由而有趣的灵魂”,景德镇则是“容得下任何梦想的地方”,两者共同成就了当代中国传承与创新、现代性与草根性结合的理想城市样本。
胡平说:“日复一日,俨然停摆了的‘景德镇时间’,其创作、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高度统一,体现出后工业时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倘若我们不能改变环境,却可以改变心境……相较于北漂的‘漂’所蕴含的漂泊感与被动感,景漂的‘漂’反而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归。”
在申城停摆的当下,重读《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相信有助于反思与人类生命和生存状态相关的问题,将有助于我们“精神的回归”。
图片来源:出版方、剧照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