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区封控!居家隔离!全员两次核酸检测!全员做抗原体检测!
疫情,再一次拉响警报。
当人们期盼着惊蛰雷动,花发江边,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考虑好了远足旅行休闲时,猝不及防的新冠病毒如魔鬼般变异成奥密克戎,杀了个回马枪,突破乡村大后方的防线。
作为远郊的奉贤也不免。但全区在区委、政府的部署下,处惊不乱。抗疫保供两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清早,各村的监测点上排起长龙。晴天,顶着烈日;雨天,撑着雨伞。老弱病残,有特殊通道。在如今的乡村,集聚这么多人,而且耐心而秩序井然,实在少见。他们都知道事态的严重,都理解政府耗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是为保民生,保老百姓?作为市郊的农村,除了自身抗疫外,还承担着农副产品的保供任务。大都市人口密集,疫情相对严重,管控后,副食品怎么办?
区农委农村委发起“守护菜篮子行动”。其中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直送现销模式。先由居委会志愿者统计蔬菜需求量,再联系线上客服组安排配送,接着由合作社统一配送至小区门口,最后由志愿者通知居民分批有序领取。二是,通过媒体发布农委农村委客服组联系方式,公布了十一个乡镇、街道,以便根据就近的原则,及时联系,按需配送。三是,提供现有农产品套餐清单,组织三十多家专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提供大米、蔬菜、禽蛋、水果的清单,供居民选择,随后送货到小区。四是,根据区域特点,有些镇自己建立保供系统,既就近,又减轻大系统的压力。
3月27日,离发布“浦东、浦西分批封控”仅一天。早上4点起,南桥镇的上海岱森农业科技中心大棚内已是灯火通明,合作社的员工正忙碌着。九时许,一车车蔬菜从金源果蔬、贤瑞蔬菜、王超蔬菜、岱森农业地基地运来,南桥镇农业中心的志愿者们也火速驰援,他们分拣、称重、打包、装车。这由上海森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斥资20余万采购的蔬果、鸡蛋大礼包,分成3000余份,作为爱心套餐,分两批送往对接的封控小区。
疫情期间,作为郊区的奉贤,尽最大可能采集供应蔬菜。平均每天提供本地产蔬菜600余吨,保证了市场供应,保证了封控小区的稳定。
如果说,那些大型农业生产合作社,那些蔬菜生产基地是保供主体的话,分散在乡间田头的蔬菜种植户,对保供起到了很好的补充。
我老家所在的村,有好些从贵州等地来的蔬菜种植户。他们每户承包几十亩土地不等,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按季节种植蔬菜。时下,他们的莴苣、卷心菜、青菜、正是上市的季节。那些蔬菜,通过蔬菜贩子,集中收购后供应各大菜场。
还有一支队伍不可忽视。那就是留在乡村的农民。他们尽管都已六七十岁的年纪,可他们是种蔬菜的能手。大农户种菜、收菜人手不够,就请这些老人帮助,那几乎都是老年妇女。她们一大早骑车三轮车出门,到擦黑才回家。在做核酸检测到队伍中就有她们。等久了,她们会催:能不能快点,我们还要去收割蔬菜呢!而这样的活,也只有她们去干了。
农民家或多或少还有自留地、自家的鱼塘,自养的鸡鸭,他们除了自给自足,多余的往往会到附近去卖,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农民们更是在城镇边上、道路道路交叉口摆起了摊位,人们走过路过就在他们这里买菜,不但新鲜,而且品种繁多。鱼类、家禽、蛋类,青菜、莴笋、香椿头、韭菜、大蒜、竹笋,土豆、芋艿,可谓应有尽有。这些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和非专业农民,看似单打独斗,数量不多,但是面广,量就大了,而且分散方便,这实在是对蔬菜保供很好的补充。
今天是浦东等地区封控四天中的第一天。一大早,那些农民不是在自家田里收割蔬菜,在自家竹园内挖笋,就是骑着三轮车去外来大农户家,帮助收菜。他们一边劳动一边交谈,他们说,疫情总会过去的,但眼下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是主要的事情。他们还说,解放前,我们这里遭过霍乱等瘟疫,死了好些人,有的一家死绝,我们的祖上都经历过。如今这样的疫情,放在当年,不知要死多少人呢!我们要听政府的话,尽各自的力量配合政府。我们的子女也都在城市里呢,将心比心,保住城市安全,也就是保住我们的后代安全。
那可都是朴素的大实话。
疫情的爆发,蔬菜供应的立体化,更是令人体会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说抗疫是一场战斗,那么城市就是前方,乡村则是大后方,前方的战场需要大后方来支撑、保障,前方后方配合作战,如此,才能战无不胜。
作者:汤朔梅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李婷
转载:上海作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