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察纵观人类文学的浩瀚星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极为耀眼的一颗星斗。作为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比肩齐名的俄罗斯19世纪三大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经典名篇,不仅在世界各地拥有无数读者和众多信徒,而且深刻影响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诸多作家和评论家,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俄裔美籍诗人布罗茨基、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美国文学批评家桑塔格、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及我国作家鲁迅等文宗巨匠,都曾以文字方式向陀翁表达过深挚赞誉和由衷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作品不仅“挖穿了俄罗斯的硬土、深掘了整个人性”,而且呈现了陀翁与命运搏击向社会奋争的坚毅品性,其创作生涯和人生旅程极具传奇色彩和悲壮意味,吸引着许多俄国内外的学者和作家为其树碑立传,时至今日关于陀翁的传记作品累积层叠。由瑞士巴塞尔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系教授、德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专家安德里亚斯·古斯基撰写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详尽梳理和生动再现了“20世纪最伟大预言家”(加缪语)奇绝的生命旅程和壮彩的文学长廊,再度引发读者对“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鲁迅语)的追缅与敬意。
《陀思妥耶夫斯基传》
【德】安德里亚斯·古斯基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
恢弘、厚重、深邃的俄罗斯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巅峰和世界文学的高原,无论是“黄金世纪”还是“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了珍贵精神资源和巨大思想能量。由普希金、托尔斯泰、果戈理、契诃夫、屠格涅夫、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组成的超豪华文化阵营,共同塑造和绘就了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品格和璀璨篇章。如果说普希金表征着俄罗斯文学的高度,托尔斯泰代表着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那么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作为“俄国文学中受了重创的泰坦神”,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学作品的基调是雄浑而沉郁的,其笔下主人公大都备受苦痛折磨和艰辛蹂躏,如同陀翁自身一样始终在社会暗道里摸索和找寻生存的出路,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无论阅读欣赏陀翁的哪部小说,都是一次镂骨铭心的精神体验和撼魂摄魄的心灵触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作家纪德说:“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件终身大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与其小说主人公相类同,起伏跌宕的戏剧性和苦乐悲欢的复杂性覆盖了作家毕生行踪。在这部几乎囊括陀翁一生艰窘与悲催的传记中,古斯基以叙述与评议相融合的写作手法,形象描摹了陀翁在浪涌波卷的时代潮流中的磨难和侘傺,并以高超技巧对陀翁多部现象级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和独特剖析,既有表达上的通俗性和平易性,又有学术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将陀翁小说中众多充满艺术张力的情境与画面,以及作者对诡异人性的抉发、审度和拷问,以平实妥帖的笔致明确清晰地传达给读者。如果说真实是文学传记的生命,那么视野和选材则是传记作品的基石。与聚焦和挖掘某一主题的别尔嘉耶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梅列日科夫斯基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斯坦纳的《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学术专著迥然有别,古斯基耗时多年撰写的40余万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尽管在体例上与茨威格的《三大师传》、纪德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谢列兹涅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同属于线性叙事,在体裁上与法国作家多米尼克·阿尔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传》和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难的年代》归类于叙议体,但该书的视点、角度和信息则更为颖致和新异,带有鲜明的德国色彩和浓郁的当代气息。全书体系结构按时序分为“起步与受挫(1821-1849)”、“西伯利亚(1850-1859)”、“文学的新生(1860-1867)”、“欧洲(1867-1871)”、“回归之路(1871-1876)”和“巅峰时刻(1876-1881)”六个篇章,但作为一位深受德语文化浸润熏陶的陀翁研究者,古斯基掌握并熟谙陀翁文学创作与德国哲学之间的内在关系,遂从哲学维度和思想层面审视和诠解陀翁的精神界域和创作实践,用大量篇幅和文字铺陈和阐述德国哲学家康德、谢林等人,以及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对陀翁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微妙影响,着重叙述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悲剧哲学思想对陀翁创作理念的熏染和涵育,以及尼采的怀疑论直接间接从陀翁小说中汲取的质疑主流价值观元素,按照尼采的说法“唯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教我学到了一点心理学。在我,发现陀氏比发现司汤达更为重要。”由此看出古斯基对陀翁与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间的互动与勾连做了较为深入的阐发,这一方面扩展了陀翁传记的思路并丰富了该书底蕴,另一方面厘清了陀翁后期文学作品主题的思想源流和哲学根基。
事实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文学形式表达和传递着德国哲学的非理性意识,其小说尤其是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作者哲学研究与思考的结晶,由于其源自德国哲学的创作思想经常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摆荡,在神性与魔性两极间穿梭,所以以揭示人性与神性关系为旨归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被评论家们誉之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之一,是人类精神领域矗立起的一座高峰,正是由于陀翁小说创作理念向德国哲学非理性主义的无限靠近,俄国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才在《俄罗斯的命运》一书中宣称自己“总是把人分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人和与之精神相异的人”;也正是由于陀翁不忌讳主人公在激情驱配时依旧质疑激情的本质是爱还是恨,美国诗人布罗茨基才在《小于一》一书中写道:“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总是在善与恶两个深渊之间摆动。”除了陀翁与德国哲学相互缠结在书中占有较大比重外,古斯基还对陀翁自1867年开始的西方漂泊岁月报以浓厚兴趣,书中不吝笔墨地追忆陀翁在德累斯顿和巴黎的写作往事,详备记述了正是旅居国外的孤独寂寞激发了作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创作出具有反虚无主义倾向的长篇小说《白痴》和《群魔》(绝大部分)。为了躲避债主的追讨和国内同行的指责,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在国外生活了四年多光景,古斯基将这段时光视为陀翁继西伯利亚十年苦役后的“第二次流亡”,而这一观点的确是古斯基在书中的一大创见。不同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两位土豪级作家,陀翁一生大多是在囊中羞涩甚至是贫困潦倒的境遇中度过的,尽管24岁时因写出《穷人》而一举成名,但盛名加身后的陀翁从此命途多舛,因参加反对沙皇的政治革命险些丢掉性命,被沙皇赦免死罪后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折磨了整整10年,服完苦役浴血重生般回到家乡后拼命写作,但始终陷于举债和癫痫病发作的双重危机中,加之婚姻解体家庭离散,陀翁的精神生活经常处在不稳定状态,“所有不幸加诸于一人身上”,冷涩、灰暗、窘迫一直笼罩着陀翁的人生。但陀翁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其始终虔诚地对待和服侍着文学,“死了就无法再写作了,为了能写作,真的希望可以活下去,”这是文学殉道者陀翁在这部传记中的真诚告白,即便终其一生为金钱所累为声名所困,但陀翁却从未放弃对文学创作的执念和坚守,正如古斯基在书中写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边任拮据的绳索套在自己的臂膀上,一边还竭尽心智地推动文学的车轮向前行走。”
优秀人物传记大都以对传主的理性思考为当下和未来读者提供启悟,具有较高历史人文价值和人格引导意义,正是从这个角度,一代传记文学大师茨威格说“读伟人的传记吧,与勇敢的心灵作伴!”古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细致追述和精审剖解了陀翁的家世背景、创作历程、心理变化、坎坷命运和作品意蕴,使读者对陀翁的人格魅力和作品内蕴有了新的认知和领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是博大而深沉的,广袤如目光无法穷尽的浩渺星空,幽邃似足迹难以触底的深彻海洋。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宣称“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我的比任何科学家都多”,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高尔基称许:“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则认为任何作家想跟陀翁吵架都过不了两个回合。陀翁无疑是那种让每个阅读者惶恐、使每个写作者不安的伟大作家,其小说创作所攀升的思想高度,在很大程度代表着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通读完古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后越发强化了这种感受。
安德里亚斯·古斯基是德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权威,曾撰写了多部关于陀翁作品研究的学术专著,在欧洲陀翁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名望与声誉。这部传记作品的德文原著出版于2017年,是近25年来德语文学界的首部陀氏传记,代表着冷战结束后欧洲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的最新观点与评价。该书前三章侧重于敷陈陀翁创作思想的转折和价值观的确立,后三章基本是述说陀翁主要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解读作品的题旨,正是这样一种结构设计,使得作者在传主生平叙述和作品解析之间寻找到一种协调与平衡。陀翁喜欢在小说中策略地融入自身的经历,其每部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呈具自传性质,譬如他在小说中对人性幽微复杂的探寻,显然与他本人的殊异阅历密切相关,这部传记对陀翁其人其作进行了周详摹写和客观揭橥,可以帮助读者理清哪些情节源自陀翁本人,哪些故事来自陀翁的构思与想象。对于读者来说,为了全面深刻地了解一名伟大作家,是应先欣赏其作品还是应先阅读其传记?笔者以为首先需要分享一至两部作家代表作以调动兴致,当兴趣被激活后再去阅读作家传记,就有可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家的创作脉络、美学思想和作品内涵。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例,陀翁善于将亲身体验和感受写进小说之中,如果借助陀翁传记知晓其生平和其所生活时代的基本风貌,便可充分理解其作品的指向与寓意。比如传记中介绍陀翁刚从流放地西伯利亚归来,急于创作出版反映牢狱生活的《死屋手记》,并将写作酬劳在赌场上输得分文不剩,遂以这段不堪际遇为背景写就了《赌徒》;为生活所迫陀翁不得不搬进低矮破旧的老式公寓,这段贫民区生活履历成为创作《罪与罚》的直接素材;陀翁晚年儿子阿廖沙不幸早逝,修道院的长老用《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安慰陀翁,陀翁则把这段话用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一个丧子的农妇身上,这种现实与虚构交相融汇的情节充斥于陀翁很多作品中,这是笔者阅读古斯基这部传记的最大收获。
优秀人物传记是构筑读者通往伟大作家灵魂深处的通道,也是读者触摸传主庞大精神躯体的捷径,古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以几乎没有偏见的“他者”立场,为读者了解陀翁提供了公允视角和权威文本。人类不仅仅依靠面包维持生存,正如文学不单纯为人们提供娱乐,有一种小说即便读起来令人非常悲伤和极为痛苦,但这种文学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为来自小说中的悲伤和痛苦能够转化为读者承受悲伤和痛苦的能力,就此而言,记录悲伤和言说苦难的陀翁文学作品,其价值是永恒的、穿越时空的,正如德国诗人黑塞所做的精彩评论:“我们之必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不幸,而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趋于极限之时。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
古斯基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传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伟大的苦难者的作家形象,该书既是一部忆人叙事品文的文学传记,更是一面透视和折射19世纪俄罗斯文学状貌的棱镜。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崇尚文学的民族,一位作家尤其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在俄罗斯的社会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例如普希金、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不仅仅是诗人和作家,在社会公众心中还是“圣人”,是应当被万世尊崇和敬仰的。古斯基的陀翁传记以崭新视角、详实史料和坚弥观点,为陀翁的“圣人”形象注添了新的光环。尤为难得的是,该书对陀翁创作年表梳理得非常细密和精准,当叙述陀翁的某段经历或某部作品创作过程时,可以看到描述在前的文字其征引文献时间点在后,而描述在后的文字其引用资料时间点在前,这说明作者将难以计数的文献资料碎片化之后,又根据时间顺序重新加以排列和设置,体现出作者治学的严谨态度和写作的持重作风。另外,作者行文简洁文笔俊逸,使得全书呈具一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感;作者还深透恰切地诠释点评了陀翁的主要作品,对于陀翁文学新人可谓是一种辅导和引领。总之,《陀思妥耶夫斯基传》的翻译与出版,也许对于救治世道人心有所裨益。
(作者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作者:刘金祥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