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的况味,始终离不开老百姓纳福祯祥,避害趋吉的愿景,在疫情的起起落落中,祈盼祥和与康宁的民俗心理尤为凸显。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就在这样一种语境下,成为新年里市民遣怀休闲并带回吉祥好兆头儿的热门去处。
中国吉祥文化兼具宏大与精妙。何谓吉祥文化?“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是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先民们于生产劳动、宗教信仰与艺术活动中孕育而出的,至今已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与精神要义。唐《乐府 郊庙歌辞·祭太社乐章·送神》曾述“吉祥式就,酬功载毕。亲地尊天,礼文经术”,清楚地讲述了吉祥图案祯祥、禳灾的功能,已上升到国祚征仪的盛大场合;而“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叙述性特质,又让它重回到接地气的生活世界。反映吉祥寓意的图案与纹饰,集民众生活智慧与东方哲思之所长,通过或抽象、或具象的纹样符号,将先民勇于探索的创造力、想像力,积极向善、向美的祝福心理以及家国昌盛、天下和谐的美好愿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纵观中国吉祥图案的演进,从六千年前刻画于岩石之上的猎狩场景,足以证明史前先民已能创造出具有简单叙事功能的吉祥图案,来表达其生存所需力量与基本条件的诉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红陶上的鱼纹、蛙纹,红山文化的猪龙、龟兽等,已能用抽象造型表达出鲜明生命繁衍的寓意;发掘出土的大量远古器物与装饰品等,都证明吉祥图案,正是先民在自然探索的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的。而真正意义上寓意被固化下来的吉祥图案,约出现于商周,成熟于宋元,更为世俗化的符号系统,已广泛运用于与时间仪轨相洽的各类社会活动中,发展至明清至繁盛,渗透至民众生活日常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礼乐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迎祥祈吉与禳灾避祸寓意的纹样,集中围绕着“福、禄、寿、喜、财”五大主题,通过丰富的人物故事纹、动植物纹、文字几何纹等,展开了一幅中国人民世代描述的盛世太平、国泰民安的图卷。
【想象瑰丽的神话故事纹】
“三星拱照”“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和事二仙”等,屡屡见诸于家具、漆器、瓷器、织物、金银玉器等,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场景中,将吉祥寓意之后隐藏着的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神话故事纹多指以神、人活动或形象为内容的纹饰,既有反映神话故事的精灵仙子,也有真实历史中的典故人物。通过与场景精心搭配与组合,生动再现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戏剧场景,并于世代使用中实现了有序流传。神话与传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源头,是原始先民的思维模式、世界观和生命观的体现,他们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图案,充满了瑰丽的想像,讲述了大胆探索世界、解释世界、征服世界的情感与信心。神话人物图案中,如“三星(福、禄、寿)拱照”“麻姑献寿”“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和事二仙”等,屡屡见诸于家具、漆器、瓷器、织物、金银玉器等,在栩栩如生的故事场景中,将吉祥寓意之后隐藏着的中华文脉代代相传。
藏于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清末缂丝《百子图》帐幛中童子踢毽子的场景,“毽子”音谐“见子”
在历史故事人物吉祥图案中,以现实题材的社会场景为多见,如节日、仪式、游乐、猎狩等;人物角色多姿多彩,如仕女、童子、寿叟、状元等,但民众却甚是偏爱《百子图》。《白虎通义·宗族》曰:“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上凑高祖,下至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百子图,亦称百子迎福图、百子嬉春图。《诗·大雅·思齐》云:“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百”取“大”或者“无穷”之意,最初用于对周文王子嗣众多的赞美。“百子图”是“添丁多子”的祥瑞之兆,以“早得贵子、阖家和美、子孙满堂”来表达中国传统宗族观念中,对子嗣繁衍的美好祝愿。
纺织品是百子图的主要载体,在中国各地婚俗中,新娘嫁妆必备百子锦缎被面、被褥。因百子画面生机盎然,活泼有趣,以谐音、谐意的双关手法,祈愿多福多寿,子孙昌盛与万代延续,也是为长者祝寿、儿童生日常见陈设与装饰。如收藏于孙中山大元帅府的清末缂丝《百子图》帐幛,共绣有40多组童子嬉戏图案,如荡秋千、骑木马、下棋、捉鸟、钓鱼、划船、采荷、弹琴、观画、扑蝶、驱傩、捉迷藏、踢球等,表现了四时祥和的庭院与天真活泼的童子,满图喜气非常。如帐幛上童子踢毽子的场景,“毽子”音谐“见子”;又如三子斗蟋蟀,象征多子;童子戏金鱼,象征“金玉满堂”;还有童子骑于麒麟之上,意为麒麟送子;“状元游街”“射三连圆瓶”等场景,寓意着科举高中、连中三元等等。可以说,百子图集中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伦纲常、宗族繁盛的观念予以物化与再现。
故宫博物院藏粉彩描金云蝠纹赏瓶,其中云纹象征高升和如意,蝠象征福祉
【君子比德的动植物纹】
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是崇高品行节操的君子写照;龙、凤、猴、羊、鹤、蝴蝶、金鱼、蝙蝠等动物,多以谐音、会意、比喻等方式,来达成瑞兽驱恶避邪、迎祥祈吉的朴素功能
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比德”,倡导人们从自然审美对象中获取教育的灵感,要求人们通过教育的方式塑造完美的人格。孔子曾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说”。“比德说”立足于儒家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要求人们治国必先修身,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品德。因此从动植物本身特性延展而出美德与品行,成为此类纹饰的重要隐喻内容。如植物图案中,有“花中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梅之风骨,兰之高洁,竹之操守,菊之素淡,是崇高品行节操的君子写照;又如“岁寒三友”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德于松之不惧严寒,刚正不阿;比德于“莲”,取莲之清高淡雅、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节,绝不随波逐流。
曾盛行于宋代年节的吉祥纹样“百事吉”,即是植物吉祥纹样的典型代表。宋吴自牧《梦梁录》中述:“医士亦馈屠苏袋,以五色线结成四金鱼同心结子,或百事吉结子,并以诸品汤剂,送与主顾第宅,受之悬于额上,以辟邪气。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岁吉兆。”宋时的“百事吉”有着多种表达方式,可取松柏、柿子、橘子插于瓶壶,或摆于果盘,或将图案绣于丝绸并悬挂于房梁,起安宅祈祥之用。后世流传的“百事结”纹样亦广泛见于首饰、瓷器、编结等各类艺术创作之中。
浙江省博物馆藏宋金缕百事吉结子
在对动物造型的模拟中,多以龙、凤、猴、羊、鹤、蝴蝶、金鱼、蝙蝠、生肖动物等为常见,以谐音、会意、比喻等方式,来达成瑞兽驱恶避邪、迎祥祈吉的朴素功能。比如,在民间普遍认为,儿童穿戴虎头、狗头帽,披狮子、麒麟斗篷,穿虎头鞋等,可以庇佑新生命的健康成长。老虎、狮子、麒麟、大象等,常常成为母亲缝制衣物的题材与内容,取猛兽威猛之势来达成保护幼子的功效,这种行为与古老的厌胜遗俗及仪式密切相关。虎为兽中之王,虎图腾一直深受汉族先民的崇拜,是驱恶辟邪的象征之一。老虎童围涎,用虎的形象来祛邪,庇佑孩童虎头虎脑,健康活泼;虎头鞋多在红、黄鞋面上绣出五色虎,老虎口衔艾草,脚踏五毒。此外,狗头鞋、猪口鞋、公鸡鞋、阳雀鸟等动物图案亦被普遍使用,通过交感巫术使得穿上此类生命力旺盛动物造型的服饰,便能像这些动物一样健壮成长,不受侵扰。
动、植物纹饰多与文字符号交叉组合排列,形式巧妙,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节奏与韵律感,将所蕴含的深厚民俗文化内涵,通过东方审美予以表达。如荷花与鲤鱼组合,象征着“莲(连)年有鱼”或“鱼戏莲”;石榴与蝙蝠组合,象征着多子多福;喜鹊与梅花组合,象征着“喜上梅(眉)梢”;牡丹国色天香,与凤鸟组合,象征着“凤穿牡丹,花开富贵”;山茶花四季长春,象征“生机勃勃”等。
儿童艾虎围涎
【韵味无穷的文字符号纹】
千变万化的“百寿图”,是用真、草、隶、篆等各种书体写出的一百个寿字构成的组合图形,表达了长寿百岁的祝愿;回纹的造型呈封闭状的环形反复,延绵不断没有穷尽,因此被认为是“富贵不断头”,幸福永昌的象征
汉字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它不仅单音多义,同时具有音、形、意特征,不仅创造出了无数无与伦比的美丽诗篇,也为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创造元素。在常见吉祥图案中,同音双关的例子俯拾皆是:蝠(福祉),鹿(功禄),蝶(耋·长寿),桔(吉庆),羊(祥瑞),桂(富贵),荔(利益),鹊(喜兆),鱼(有余),瓶(平安),莲(联姻),音韵之美加上吉利的口彩与寓意,深受民众的喜爱。
故宫博物院藏清紫檀镶黄杨木云蝠勾连双莲盒
汉字纹饰最为普遍的是团寿与福字。《尚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命、富贵、健康宁静、道德良心得到满足、得善终这五点,是中国古人对一生福气的终极追求,五只蝙蝠围绕寿字飞行,就代表了“五福捧寿”。作为祝贺寿诞的“百寿图”,则代表了民众对益寿延年的普遍向往,在千变万化的“百寿”之中,多用真、草、隶、篆等各种书体书写出的一百个“寿”字组合成字形。最负胜名的作品,当属广西永福百寿岩的南宋《百寿图》摩崖石刻。在高175厘米,宽148厘米的阳刻大“寿”字中,布排了100个阴刻小“寿”字,形态、书体各异,无一雷同。还有的百寿图,则将不同字体的“寿”字分十行排列,每行十个,构成方块形;或将这些“寿”字圈列,构成圆形图案。
除了象形、钟鼎、鸟文、小篆等各种字体外,百寿图还辅以太极图、蝌蚪文、桑叶形、花瓷罐、古彩陶以及垂柳、荷花、寿桃、葫芦、绿竹、祥云、蛟龙、博古文玩等组成“寿”字形,成为传统“寿”字吉祥样式的集中展示。在“寿”字构图形式中,以单个“寿”字构图的,字形长的称“长寿”,圆 的称“圆 寿”“团寿”或“花寿”。这些都是图案化的字符,是带有一定艺术特性的字体形式。另外,在圆形寿纹边围饰如意图案,称为“如意寿字”;绘五只蝙蝠围成圆圈,当中一个圆形寿纹,称为“五福捧寿”;由团寿纹和盘长、蝙蝠组成的图案,称为“福寿绵长”等。一个“寿”字,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热爱,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为中华民族追求生命的旺盛与长久注入了无限美好的激情。
在抽象符号纹饰中,含意往往表达较为隐晦,但体现了中华的含蓄与委婉之美。常见纹饰有太极八卦盘长、方胜、喜相逢、回字纹、如意、聚宝盆、摇钱树、暗八仙、八宝、扣碗、戟等。例如古老的回纹,民间又称斗纹,史前彩陶马家窑的马厂类型就出现了菱框纹与回形纹,一上一下、一正一倒,在方折纹样当中填充网格。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丝织物与青铜器上也出现了两个相套的正方形回纹。回纹的造型呈封闭状的环形反复,延绵不断没有穷尽,因此被认为是“富贵不断头”,幸福永昌的象征。上海地区喜将“回纹”称“斗纹”,是因为人们将手指上圆形回环状指纹称为“斗”,也是米的乘量器,而“米”本身就兼具粮食与金钱的象征,因此斗纹意味着“食粮充足,日进斗金,源源不断,无尽无休”。
又如,将抽象的格纹冠以生活器物、食物的名称,不仅十分贴切百姓生活,更透露出烟火气息的通俗趣味与机智幽默。格子纹,在上海方言中被称为“豆腐格(子)”,因“豆腐”音近“头富”而被广泛用于织物与装饰上,寓意家庭富裕,吃穿不愁。而方形格,因形状如同古代铜钱“孔方”,被纵向直线贯穿联结成串,如同挂在腰间的钱串子,象征着“腰缠万贯”。就连极为普通的曲线条,因黄白二色相间,也被表述为“金银链条”,毫不掩饰对于财富,对于富裕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而这些正是吉祥寓意能不断被充实、被使用、被创造的源泉与无穷动力。
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款五彩云龙纹小盖罐
纳福求吉,辟邪禳灾是中国吉祥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内涵。渴望生存,赞美生命是人类的共性,能够在天、地、人三者合一的信仰空间里,顺其自然、平安和谐的生存是古往今来人们最大的愿望。纵观中国吉祥纹样的发展,从商周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的玉器、铜镜、漆器,秦代的瓦当、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隋唐五代的石刻、宋代的建筑彩画、明清的印染织绣和瓷器,可以看到吉祥图案与民俗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状态。乐观、自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之一,中国人民从不放弃对于“生”的信念,对于幸福的向往。所谓“吉祥”,正是对于生命、和平、友爱、安全、富裕等的祈念和祝愿,也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而走向繁荣发达的巨大动力之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吉祥图案的欣赏、使用与传承,正是激活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有效方式与手段。迈进2022壬寅新年,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复杂多变的当下,当全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吉祥文化也为世界送上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让我们以吉祥图案来寄寓对新的开端、新的尝试的向往,以祥和、憧憬来激励、充盈的内心,鼓舞着我们在建设幸福家园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作者:方云(民俗学博士、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