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万象更新。2022年新年第一天,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迎来“回眸——上海百年纪事”人物画苑作品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眸过去百年的历史,用艺术的视角观照中华民族的巨变,审视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探究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的产生根源,搭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形成脉络,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原因,将会有崭新的认识。
浩瀚历史长河,由生活在彼时的一个个具体的人汇流而成。作为主题性美术作品展的“回眸——上海百年纪事”,别出心裁以人物画的方式梳理上海百年历史。展览由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民盟书画院、虹桥当代艺术馆主办,由沪上诸位人物画家以“人物画苑”的名义发起开展,展示的近百幅人物画,既有画家们新创作的作品,也有从近年来他们创作的大量主题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力作。
展览中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一套《上海百年纪事》作品,整个画展也以此为题。《上海百年纪事》选取老上海典型地点,并围绕该地点发生的故事为主题,画面中,既有市民百态,也不乏大量的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事件。这套作品由《洋泾浜》《九曲桥》 《张氏味莼园》《十六铺》《四马路》《爱俪园》《百乐门》《大世界》《上海解放》等构成。
一百年前,上海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远东繁华大都市,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交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在这里角逐交融,留下无数重要遗迹和值得记载的故事。一方面,当时的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是有钱人的天地;另一方面,当时的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孕育着推翻旧世界、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人物画苑的画师因为常年从事上海题材作品的创作,他们对百年来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和烙印。
人物画苑召集人叶雄告诉记者:“创作这套作品的动机由来已久,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画过一套老上海题材的连环画《子夜》,之后一直有继续创作老上海题材作品的愿望。以往我虽然画了一组中国画《十六铺》,但势单力薄,不成气候。这次人物画苑的画家们一起努力,从上海各个角度挖掘,各种风格荟萃。人多力量大,大上海的宏大场面一下子就跳出来了。”画苑画师、上海美协连环画年画艺委会主任桑麟康深有同感。几年前,桑麟康画过一本《大世界》连环画,搜集过大量的资料,这次创作,他坦言相当于三百多幅连环画作的集中演绎。
谈起创作过程,画苑画师忻秉勇说:“难度真不小!”。画师们虽然有过几十年的人物画创作经验,有几位还屡获国家级艺术奖项,但对于这类风俗画的创作,大部分画家还是第一次。为了画好这套作品,他们查找了大量历史文献和书籍资料,深入走访老一辈知情者,详细搜集各种有关老上海的素材。创作中几易其稿,风格上保持其独特的个性,表现手法上做到相互靠拢,艺术上互相取长补短。
由于画面人物多,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多,时空跨度大,对画家们来说把控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下的功夫也非常深。画苑画师、原梅山画院院长朱新龙说:“这套作品创作完成后,我们试着在公众号上推出,反响相当不错。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我们寄予厚望,在鼓励的同时,还提出了不少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从振新上海写实人物画作的高度,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对我们画苑的画师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昨天,围绕展览内容以及写实人物画创作现状的研讨会在虹桥当代艺术馆举办。
著名画家汪观清指出:“画家应该有社会担当,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是靠人在推动的,这也是主旋律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画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和广泛的关注。“他坦言现在的情况其实有些尴尬,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人物画家越来越少,甚至许多以重大纪念日为主题的画展上,主题创作和人物创作严重缺失。“在这个画展,我们看到一批写实人物画画家的坚持。他们不仅抱团精心创作了《上海百年纪事》这么一套高难度、高质量作品,他们的其它人物画作品也精彩纷呈。”
此次汪观清特地挑选了一幅六十年前的人物画《上学去》参展。他笑言“迈入新的一百年,我要勉励自己也勉励大家重新学起来,重新开始奋斗。”
汪观清希望《上海百年纪事》能一直画下去,一直画到当下。“今天的第一批作品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创作者们继续努力,为振兴上海的写实人物画作出一份贡献;同时,影响更多的画家贴近生活、表现生活,多出讴歌时代、反映人类社会进步,再现历史重大事件、光大先贤英模先进人物精神的作品。”
创作过程中的《上海百年纪事》
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说:“上海一批从连环画走出来的人物画家,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在年逾古稀之际在中国画的道路上继续研究和探索,创作出了一组老上海题材和一批主旋律的作品。这些作品思想性强、主题鲜明。我们知道,作为人物画要表现这么多人物和故事情节有一定难度,他们在艺术的处理上有突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国画的处理手法,既保持了国画的格调,又极具通俗的观赏性。人物画苑能够团结起人物画家,立足于上海本土,创作正能量的反映上海的主题作品,值得加以支持和肯定。”
著名人物画家毛国伦说:“上海需要这样的扎扎实实表现上海历史题材的作品。今天的画家如果有能力,应该去画这样的作品。”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熊月之指出,《上海百年纪事》这组作品非常优秀,成为生动的教科书,从中人们可以了解上海的历史,解读上海的红色文化,确立今天的文化自信。“这组作品中有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作品,有庆祝上海解放的作品。从整体上来看,这些作品符合主旋律特征,生动地反映了上海社会的众生相。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上海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当时上海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据悉,展览将在虹桥当代艺术馆结束首展之后,移师上海国稷美术馆继续展出。再后,已经有几家美术馆发出邀展预约。而《上海百年纪事》的九幅作品也仅为画家们创作的第一部分,未来,这一系列还将继续下去,在2023年上海开埠180周年,观众有望看到《上海百年纪事》更为丰富的作品。
作者:范昕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