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中共一大纪念馆以崭新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报记者 邢千里 摄
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即成“网红”打卡地,不到7个月接待了137万国内外观众;高标准推进“一馆五址”等重要场馆及旧址的建设修缮改造;《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用好用活丰富的红色资源,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立体式打响红色文化品牌,引导人们追寻初心之路,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
据透露,2021年,上海31家革命场馆累计接待参观人数约650万人次,开设公共讲座600余次、开展文教活动(项目)1600余个,激发全社会党史学习教育热情。循着红色足迹,人们深切感受革命文物里的故事、故事里的细节、细节里的精神,深刻感悟党的奋斗何其艰难、经验何其宝贵、精神何其崇高。把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厚植人们心中,这座城市的红色血脉得以赓续,并汇聚起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即成“网红”打卡地
回顾2021年,在上海书写的重要红色篇章中,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成开馆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此揭开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21年6月3日,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建设,中共一大会址得到全面修缮的同时,保留原有石库门建筑风格的新馆顺利落成。一大会址与新建展馆隔街相望、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中共一大纪念馆。新馆设有基本陈列“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包括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采用文物实物、图片图表、油画雕塑、实景还原、多媒体声像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程。
▲自开馆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日均参观人数保持在8000人次左右。本报记者 邢千里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概括提炼的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学习、宣传、阐释、传播热潮涌动。随后,基本陈列增设“伟大建党精神”展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32个大字醒目地写在红色展墙上,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此驻足凝视,静静思索。
这是展示建党光辉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地标,酷暑寒冬挡不住人们前来瞻仰的步伐。据统计,自开馆以来,中共一大纪念馆日均参观人数保持在8000人次左右。
激活红色“家底”,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
上海是见证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光荣之城,红色是上海最鲜亮的底色。全市花大力气摸清红色“家底”,于“七一”前先后公布了两批上海市革命文物名录,共计25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341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实现16个区、4个等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馆藏一、二、三级可移动革命文物全覆盖。在全市48处重要红色遗址、旧址设置统一纪念标识,有效提升上海革命文物标识度,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最生动鲜活的载体。
为了让红色记忆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绽放光彩,上海高标准推进“一馆五址”等重要场馆及旧址的建设修缮改造。其中,一馆就是中共一大纪念馆,五址包括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阅文处)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本报记者 袁婧 摄
与此同时,上海还着力打造以“党的诞生地”为地标的红色文化旅游集群。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600余处红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上海选取379处发布《上海红色文化地图(2021版)》,方便市民游客按图索骥寻踪上海红色文化脉络。建党百年上海红色旅游10条精品线路推出,其中2条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上线“红途”应用平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一网统管”、红色文化应用“一网通办”、红色文化载体“一站服务”、红色文化信息“一站共享”。
生动讲述红色故事,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全社会精神滋养
业内人士指出,信息时代,谁的故事能打动人,谁就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说,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直接取决于讲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故事载体、采取什么样的讲故事方式。
在讲好红色故事上,上海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以7月1日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为例,其第三章“传承弘扬”为重要篇章,占《条例》总篇幅的四分之一,明确提出要发挥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推动发展的社会功能;在每年“七一”前后集中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在国庆节、清明节、劳动节、烈士纪念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战役纪念日等节点,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
有血有肉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党史也不例外。要让革命先烈故事“活”在当下,需要与受众同频共振。上海革命场馆创新设计沉浸式场景化互动体验,让红色故事的传播方式实现从静态、单一向动态、多元的转变。
▲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的原创实景沉浸式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
比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原创实景沉浸式戏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深度融合戏剧表演、剧本杀和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多种艺术手段。龙华烈士纪念馆编排无剧场话剧《那年桃花》,围绕罗亦农烈士生平事迹,展现革命者精神永生的伟大力量。四行仓库将五楼改造建设成为“特别红剧场”,推出沉浸式原创戏剧《秘密》,融入谍战氛围、家国情怀、悬疑色彩等元素,重温上海历史和革命岁月。静安区文史馆下属场馆推出《印迹》《印痕》《历史的瞬间》《神秘的三曾里》等沉浸式党课,围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展开,使人真切体会共产党员的默默付出和牺牲,形式上创新融入手机互动游戏等技术手段,导入仪式设计、人物演绎、戏曲引入、戏剧表演、朗读互动等表现形式,让参与者耳目一新……
“活”的历史如此触手可及,在潜移默化中,伟大建党精神成为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心向往之的精神滋养。
作者:李婷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