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上海戏剧学院建校76周年校庆日。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全国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坛,在华山路校区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与教师参会。
该论坛是全国艺术院校首次集中展示在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构建大思政格局中取得的成果,并就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进行交流,不断深化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理念、路径及方法。
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艺术院校从其学科属性和专业特点出发,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过程中,课程思政建设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
由华东政法大学出品的话剧《雷经天》受邀参加开幕演出。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的创始人之一、时任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怀着壮士断腕的决心,以“人民为中心”做出了最公正的裁决。建党百年之际,华东政法大学以这段真实历史为背景,首次将老校长雷经天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打造了话剧《雷经天》。
今年,《上海戏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指南》正式发布。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向艺术院校同行表达“三然”理念,即建设课程思政是上戏的自然传承、天然使命和本然要求。《实施指南》还按表演导演类、编导制作类、戏文艺管类、设计类等专业类别,归纳出课程思政重点教学元素一览表,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
在这份实施指南出台的同时,上戏课程思政建设成效逐渐显现出来。两门课程及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三门课程入选“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学校各院系相继推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公开课,有的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独幕剧、美术作品等形式,践行党史融入课程思政。
去年,近900名上海戏剧学院师生在线观摩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暨推进‘四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党课”,来自上戏六个党支部的七名书记、副书记分别进行了课程展示。
创意学院党支部书记方军的《红色经典<白毛女> 65年跨国情》,回顾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将中国红色经典《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65年常演不衰的历程,通过一个中国故事的跨国传播,展现了先进文化永恒的价值。
表演系党支部书记王学明、副书记朱锋联合讲述的《加强“四史”教育,讲好“表演”故事》,梳理了自1959年以来上戏表演系少数民族班的历史脉络;讲述了《文成公主》《黑骏马》《喜马拉雅王子》《国家的孩子》等经典剧目,是如何在上戏少数民族学生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学习历史,就是要引导大家深刻认识自身的历史使命,树立自己的使命意识,实现个人成才与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朱锋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四史”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做好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历史总是在传帮带中稳稳前行,历史总是在日月风雨中深深烙印,我们也必定在总结、创新、探索中,传承好这份情深义重的延续,这就是学“史”的意义。”
上戏舞蹈学院党总支书记张麟的课程围绕“艺术与人民”展开,他说道,翻开新中国舞蹈的发展史,一路风尘仆仆,一路激情满怀。7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道路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崛起,走向繁荣昌盛的见证,更是时代精神的表征。而在这个进程中“人民”二字成为新中国舞蹈艺术的底色,70 多年不懈探索,“为人民”贯穿始终。
机关第七支部书记王绚的《刚毅坚卓 精忠报国——抗战烽火中的西南联大》,则讲述了西南联大在抗战艰难岁月中创造的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传奇,启示今天的高等院校坚守教育本质、恪守大学之道,重视大学的价值观建设,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六台微党课以宏大历史视野之下的具体人物和具体事件,展示了上戏基层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新路径的探索和实践,讲述的内容既有“宏观”也有“微观”,既关照历史又反映现实,既打动人心又触及灵魂,使上戏的“四史”学习教育又添新亮点。通过“微党课”的形式,呈现一场绘声绘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映照宏大的历史与永恒的初心,受到了上戏师生的热情称赞。
此次全国艺术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论坛设立主旨发言、课程展示和交流研讨三个板块。其中,主旨发言板块,由来自戏剧、舞蹈、戏曲、音乐、美术等不同专业领域的艺术院校进行大会主旨报告,就其课程思政建设的理念、举措及其成果等方面进行分享和交流;课程展示板块,围绕美术、电影、舞蹈、舞台设计等不同课程内容进行展示分享,其中不乏有入选过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课程,并就艺术课程如何融入思政教学元素进行交流分享;交流探讨板块,由众多艺术院校的专家学者们在分享各自所在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特色。
照片由上海戏剧学院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商慧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