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雄师过大江,雄赳赳,气昂昂……”随着豪迈激昂的唱腔,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孙徐春饰演的陈毅元帅乘坐着吉普车出现在舞台上,这也是孙徐春阔别沪剧舞台近十年后的再度亮相。作为上海市“建党百年”“全面小康”主题首批重点文艺创作项目——沪剧《陈毅在上海》今晚在上海大剧院揭开面纱。上海沪剧院老中青六代沪剧人,共同用“上海的声音”向为解放上海和建设人民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陈毅担任市长。面对上海滩半瘫痪的工商业、紧缺的粮食储煤、混乱的社会治安、以及国民党特务的各种破坏,陈毅拜访了《共产党宣言》翻译者陈望道,做出了“团结各方,除旧布新”的决定……沪剧《陈毅在上海》以上海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为主线,展现了“一代儒将”为上海解放、城市建设、人民幸福做出的突出贡献。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到舞台呈现,都得到了陈毅长子陈昊苏及专家的支持和帮助。
对角色“灵魂附体”,孙徐春期待迎来沪剧事业“第二春”
“(头发上)这个角蛮好的,这么一看真挺像的。”演出前的后台,孙徐春照着镜子,对形象颇为满意。“我把定妆照发给朋友,他们都认不出是我。”他笑着对记者说道。为了在形象上尽可能朝陈毅靠拢,孙徐春与造型师先后调整了三次造型,而每做一次造型就要花上两三个小时,不仅要剃去额头的头发,耳朵、鼻子、嘴唇都要用特型妆胶水塑。演好陈毅,光形似还不够,更要捕捉到人物的神态。排练时,孙徐春特地嘱咐剧组把陈毅的照片贴在排练厅的墙上,以备随时参考。
“陈毅对家庭是温柔的,对革命是坚决的,对叛徒是无情的 ,希望能给观众呈现一个多层次的人物。”孙徐春说道。陈毅是四川人,如果全用四川话演,那就不是沪剧了。因此主创团队经过反复讨论,在关键的词和生活口语中,用四川话来表达,既能体现陈毅的胸怀、幽默,又点亮人物的性格。“我14岁考入剧团,虽然后来我离开沪剧舞台,但我一直从事舞台剧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逃犯》是我沪剧事业的一个高峰,相信这部作品会成为我沪剧事业的‘第二春’”。他表示。
《陈毅在上海》的最后一幕,舞台上的“陈毅”望着浦东高楼鳞次栉比的景色,饱含深情地说道:“上海,我爱你”。孙徐春坦言,那一刻他“灵魂附体”了陈毅,“想到陈毅一年半里对上海做出的贡献,他有开心也有遗憾,他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再创辉煌,那种情感波涛汹涌。”
陈毅与太太张茜戎马一生,相依相伴的感情戏也是《陈毅在上海》的一大看点。剧中张茜的扮演者正是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这对沪剧舞台上的“金童玉女”虽然多年未同台演出大戏,但在台上两人的举手投足默契感依然“在线”。“我们十年没有合作了,但好像就是昨天的事,我们一个走步,大家都默契,情感上的交流,我觉得一点都不陌生。”孙徐春表示。
《陈毅在上海》中沪剧名家王明达、王明道、王珊妹、徐伯涛友情出演,茅善玉、洪立勇、钱思剑、朱俭、吉燕萍、程臻等沪剧院老中青名家新秀都齐齐上阵。幕后班底也相当豪华,由汪天云、蒋东敏担任编剧,胡雪桦执导,朱立熹任作曲,舒悦任唱腔设计,萧丽河任舞美灯光总设计、幻维数码任多媒体设计、李锐丁任服装造型设计、黄豆豆任舞蹈编导,上海熠錡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给予舞美设备与技术方面大力支持。
集结多方力量,打造一部“站得住”的沪剧
“我做了三十年导演,但对这个戏,我在表现方式有更多新的尝试和思考。整体舞台的呈现上我希望做到虚实结合。”《陈毅在上海》导演胡雪桦认为:“沪剧是很注重情感表达的,但在当代做这样一部非虚构史实题材的作品,传达的情感必须要让现代人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跟时代合拍,才能让观众跟着剧情走。因此我们紧扣人物、情节和矛盾冲突,不动声色地把观众的视角引到演员身上,润物细无声的让观众动心动情。”
剧中,大场面的舞蹈和形体成为串联起剧中多场戏的重要元素。腰鼓舞、沙包舞和抢银元等场景都展现了剧中的历史背景和氛围,也增加了全剧的可看性。舞蹈家黄豆豆特别为该剧设计了多段群舞和群众场面。上海昆剧团团长、刀马旦名家谷好好也参与其中,两人一起为这部作品特有的“武打舞蹈”创作贡献力量。
作为一部史实剧,作品的舞美、服装、多媒体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提取一系列符合时代背景的元素将其呈现于舞台。简洁的舞美、色彩鲜明的灯光、符合人物身份个性的服装,配合背景LED屏所呈现的视幻空间,将南京路、外滩、银行博物馆、外白渡桥、交响音乐厅等等剧中重要场景一一呈现。
“跳舞、合唱铺铺满,我们这个和歌剧没什么两样。”茅善玉对记者说道:“小儿小女小情调是观众对沪剧的印象,近年来我们也在开拓我们的大海大漠大世界,如今到了大情怀。沪剧和上海的城市精神一样,都是海纳百川的,希望借这部剧开拓一种新的创作路径。这是《陈毅在上海》的首轮演出,之后我们会不断调整,让这部戏更有看头。”
作者:王筱丽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雪瑛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