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硝烟弥漫的战争与风起云涌的革命中,各国君主政权纷纷垮台,英国失去了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治下的领地也先后独立。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一个新的王朝——温莎王朝登上了英国历史的舞台,它顺应历史潮流做出一系列改变,让王室进入了新的角色。本书将带领读者领略这个王室家族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读者在书中不仅会看到丑闻和流言蜚语如何威胁君主政权,也会看到爱情和自我牺牲如何影响王朝命运。
▲《英国王室百年传奇: 温莎王朝的荣耀与丑闻》
[英]菲莉帕·格里夫顿著
赵金基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公众之爱,个人之殇
爱德华八世是一位颇受公众欢迎的君主,但是从他登基那一刻起,宫门背后就疑虑重重:他的政权能维持多久?
1936年1月,爱德华八世登基,之后不久,克莱夫·威格拉姆(君主的私人秘书)写信给澳大利亚总督,概述了这位新任君主的能力。他总结道:“爱德华国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开局。”大批公众走上街头,为这位年轻的统治者加油喝彩;他那富有感染力的演讲博得热烈的掌声;以往总是报道他与沃利斯·辛普森的绯闻而抹黑他的那些媒体,也都集体噤声……这些全都说明,执政伊始,爱德华多么受人拥戴。但是暗地里,高官政客们已经对他的表现颇有微词,同时也在讨论他退位的可能,直到几个月后,他的统治终于岌岌可危。爱德华堪称双面国王:一方面,他深受公众喜爱;但另一方面,他总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视为累赘。
登上王位,爱德华的人气也达到顶峰。作为继承人的时候,他就被称为“单身汉的超级偶像和未嫁女的梦中情郎”,因为他的一表人才、敏锐的时尚感和几乎随时随地自然散发出的那种迷人魅力。他大声疾呼,要为前服务部门职员安排更好的工作,要改善住房,他多次走访国内贫困地区,他对海外殖民地进行广泛的巡视……这些都巩固了他“人民亲王”的地位。但是现在,他做了国王,还要坚持摆出同样的姿态,可就让政客们一下子坐不住了。
爱德华八世的执政看似迎来了开门红:父亲去世后,他面向即位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感人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就任伊始,呈递给君主的国务大事(放在红匣子里),他也批阅得积极主动,有条不紊。但是,他决心特立独行,按他自己的方式处理朝政,这种态度立即给一些人敲响了警钟。以前可从未有过哪位君主亲临宣读即位公告现场的情况。但是,1936年1月22日,当这项古老的仪式在圣詹姆士宫举行时,爱德华就站在一扇窗的旁边。接到父亲的死讯,他不顾安全因素,立马从桑德灵厄姆飞到伦敦。
王室服丧期间,他拒绝按照礼仪使用带有黑色镶边的公文纸,继任之后,他发出的首批公函都是写在蓝色信纸上(在萨里的贝尔维迪尔城堡的家中,他一直用这种信纸)。他很不情愿住进白金汉宫,但还是愤愤不平地同意了搬迁。然而,这样的让步也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而已。随着任期开始,按照他自己的想法,这位新国王要求起草一份方案,终止颁发王室御用许可证的措施。他坚持短途出行只需徒步而不必坐车,惊得一部分朝中元老连连摇头:这哪里还有君权的神秘性?表面上,尤其是在爱德华人气高涨的背景下,一些反对的声音似乎掀不起什么大浪。但是,他革新王室的决心来势汹汹,明显是要打破令他不满的一切传统。爱德华的种种作为,在他登基之后短短几周之内立刻引起了严重关切。
当时的资深政客,包括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在内,对于君主和政府之间的长期关系十分担忧。已经有记录显示,爱德华愿意听取年轻政客的意见,而对老臣却爱搭不理;不久,他更是在会议和接见时迟迟不肯现身,让他们苦苦等待。执政之初,他跟科斯莫·戈登·兰(坎特伯雷大主教)有过一次紧张的会面,主教后来道出心中的忧虑:爱德华身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却对教会的一切几乎一无所知。
爱德华公然无视那些政客的愿望,令他们感到心寒,但是从公众那里,他的魅力依然为他赢得广泛的支持。他不断走访贫困地区,详细探讨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必要。与此同时,他在他的几处王家居所还实施了一连串的预算削减计划,直接导致许多侍臣失业或降薪。
但是,爱德华的公众形象与他的私人生活总是泾渭分明。在一个宴会上,他谈到,他希望与时俱进,只有这样,君主制度才能生存。可是,就在这种现代理念为他赢得支持的同时,他私下里的做法却几乎可以说是中世纪式的。爱德华很早就露出了这方面的苗头:与他意见不合者,他一概不听。他坚持要求,内阁文件必须首先拿给他过目,但新即位的激情很快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很多红匣子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直到很多天后,他才会抽点时间打开它们,瞅上几眼。不过,真正让王室背后的大佬们更为提心吊胆的,是他对风云变幻的欧洲形势的态度。
“一战”的创伤尚未愈合,所以,爱德华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呼吁,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和平。不幸的是,他赶上了一个独裁政权虎视眈眈的时代。当时专制统治在德国和意大利已经根深蒂固,许多当权人物都认为,只有尽可能与它们和解,才能避免冲突,求得生存。但令人愕然的是,爱德华执意贯彻他的理念,即使与政府的建议背道而驰,他也全然不顾。当流亡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来到伦敦时,爱德华为了避免触怒墨索里尼(正是他的意大利军队推翻了海尔·塞拉西的统治),竟然顶住政治压力,拒绝在白金汉宫接待这位流亡皇帝。爱德华刚一登基,德国大使就报告说,这位新国王对该国“热情有加”。如此公然支持阿道夫· 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爱德华八世实在让政客们避之唯恐不及。
1936年3月,希特勒军队挺进莱茵兰,爱德华坚决反对英国及其盟国通过武装行动予以反击。有几条来自德国的消息声称,他在他的办公室召见政界人士,坚持强调,他们只应做出和平反应。实际上,最终决定权根本不在他的手上,但这位新国王却不这么想,他认为,各个领域的政治活动都应该听从他的安排。爱德华一门心思仇视苏联,他个人始终认为,是苏联政权造成了他的好几个亲戚(包括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惨死;所以,他把希特勒看作是对抗苏联的一块有用的压舱石。像上流社会的许多人一样,他和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都对欧洲法西斯政权抱有同情,后者于1936年成为德国派往英国的特使,他甚至评价爱德华是“英国的国家社会主义者”。不过,里宾特洛甫的话不足为据,因为当时希特勒派他前来纯粹是为了拉拢这位新国王。
里宾特洛甫究竟与爱德华走得多近,一直颇有争议,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位德国外交官与沃利斯·辛普森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里宾特洛甫想要掌控沃利斯,进而掌控爱德华,以达到影响英国外交政策的目的。他或许感到惊讶,国王在政府事务中其实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尽管爱德华自认为他的话有很大分量。但是,此人频频涉足国王的交际圈,更加剧了政府高层已经存在的隐忧,最终害得警察只得长期跟踪监视辛普森夫人和她的情人。
政府高层主要的担心之一就是爱德华对待国务文件的那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此时的国王对那些文件几乎毫无兴趣,任由它们堆在他的办公桌上,沾满酒水的污迹。但是这样一来,任何人都有可能看到它们。在一次招待会上,里宾特洛甫之所以能把几个小时前内阁刚刚讨论过的事情悄悄透露给商会主席,其信息来源就是斯坦利·鲍德温送给爱德华的那些资料——爱德华告诉了沃利斯,然后由沃利斯传递给她的新朋友。随着他任期的继续,假如爱德华多关注一下那些红匣子的话,他就会发现里面已经没有什么机密信息了,但是,加冕礼的准备工作提上日程,他的心思已经在别处了。
当爱德华就任国王之后的第一个夏天,离开英国去海外度假时,他仍然像从前一样受到公众的欢迎。对于随后的风云变幻谁都一无所知,也根本没人料到问题会严重到事关他的统治能否继续。就在英国媒体报道国王正在享受阳光假期的同时,他们的欧洲同行却在炮制爱德华和辛普森夫人畅游地中海的各种花边新闻。二人完全占据了所有报纸的头版,很快,危机真的来临了。
谈及他与辛普森夫人之间的关系,爱德华在他整个执政期间都是同一立场。他要按照他的方式行事,不管他的顾问和政客们如何反对——他们的确反对。1936年8月,欧内斯特与沃利斯·辛普森的婚姻在伊普斯威奇巡回法院被宣判有条件终结。10月,鲍德温晋见爱德华,要求他设法阻止离婚生效,但遭到拒绝。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国王的私人秘书亚力克·哈丁火速赶往爱德华的弟弟艾伯特那里,向他通报说,国王即将退位。
但是表面上,一切都还风平浪静。1936年11月3日,爱德华来到威斯敏斯特宫,出席他任期内唯一一次议会开幕典礼。成千上万的民众挤满伦敦中心大街,争相一睹国王的丰采,只可惜,一场大雨让爱德华不得不坐在车里前往。一次创新才更合这位君主的胃口呢,毕竟,变革是他一直奉行的宗旨。他站在聚集的两院议员面前宣布,他的加冕仪式将在1937年5月举行,随后他要出访印度,在那里加冕为皇帝。当然,这是民众希望听到的。但是,即便这个欢欣的时刻,也暗藏着国王和大臣们之间的尖锐斗争,此前,爱德华曾对即将出访印度表达过强烈不满。
如今,那场争论已经毫无意义。11月16日,国王在白金汉宫召见鲍德温,向首相通报他要迎娶沃利斯·辛普森的计划。像以往一样,他希望走出他自己的步调,但鲍德温解释说,国家不允许这种不道德的结合。爱德华仍不死心,又提出贵庶通婚方案,保证沃利斯不享有王后头衔,但同样遭到拒绝。当他被告知,在这件事情上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意见,将会引起一场宪法危机时,爱德华决定宣布退位。
消息传出,举国震惊,因为他在民众心中仍有崇高的地位。随着爱德华退位之事逐渐明朗,一首新版的《听天使们高声唱》在大街上传唱开了,其中第二句歌词改成了“辛普森夫人偷走了我们的国王”。这又一次显示了他的超高人气,捅出天大的娄子,他依然是“他们的国王”,人民的国王,他的离去,只是情非得已。事实上,爱德华似乎非常庆幸:他终于解脱了。
1936年12月11日,他简短的退位广播讲话为他的执政画上了句号。在他清朗的发言中,他说到了那个“他爱的女人”,他表示,他放弃王位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但事实上,在爱德华八世短暂的统治时期,他的退位与他推行的许多其他事情有着惊人的相似。他登上王位,一心想要按照他认为合适的方式掌管朝政,却忽视了他手下那些通过选举上台的政客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但是,他呈现给民众的形象永远是脸上带着迷人的笑容,浑身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正因如此,他的下台更让爱戴他的国民深感痛心。
(本文摘选自《英国王室百年传奇: 温莎王朝的荣耀与丑闻》)
作者:[英]菲莉帕·格里夫顿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