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是我们从小熟悉的人物,观看加拿大与我们合拍的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则使我对白求恩有了新的认识。电影将白求恩这个人物放在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背景之下,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舞台。白求恩是一个极其具体的人,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他妻子所描绘的:“他要世界迎合他的想象,而不要世界按它的本来面目。”他还是一个人道主义者,这世界上所有难以消灭的疾病与贫困激怒着他,呼唤着他献身的热望。历史成全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之中。
大工业的革命培养成熟了的无产阶级,关于资本的理论诞生了,关于世界前途的预言也诞生了,共产国际联盟形成了,苏维埃国家树立起了第一面社会主义旗帜,“起来,饥寒交迫的人们”的歌声在全世界的刀光血影之间流传。白求恩四处寻找能够实现他人道理想的地方,最后找到了中国。中国正处在饥寒交迫之中,遭受着日本侵略者的践踏,鲜血染红了贫瘠的土地,人们怀着质朴的理想勇敢地战斗与牺牲。白求恩受着这些质朴精神的感染,他的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经历着一个纯化的过程,达到了顶峰。
在贫困艰难中作战的人们每一天都在教育他,感动他,激励他,帮助他完成理想的最后实现。影片开头与结尾,都是白求恩葬礼的场面。最后,在送葬的队伍前,打出了字幕: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不由想,毛主席用以描绘这一名国际主义战士的形容词是多么准确啊!我还想,假如白求恩生在另一个时代,一个和平的、安定的、建设的、秩序井然的时代,他的命运将如何?他会不会成为一个激愤的苦闷主义者?
我们也有许多关于英雄成长的文学和电影,我们的英雄所处的背景往往很小,而人物则往往很大。他们生长的背景具体为父母的教养,师长的影响,同志们的帮助,首长的领导;他们的个人却抽象成崇高人格的化身。其实我们对英雄的概念也缺乏真正的了解,英雄于我们几乎是超人的同义词。我们忽视了人所以成为英雄,是由于历史的选择。也因此,在我们某些作品塑造的英雄后面,没有历史的意义,仅仅剩下一种孤立的抽象人格的概念。
选自《戏说——王安忆谈艺术》东方出版中心
图片来源:百度、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