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大剧院后台狭小的化妆间里,墙上挂起鲜红党旗,大家围坐在一起,见证我宣读入党誓言。”相隔10年,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朱洁静依然清晰记得那个令她心潮澎湃的时刻。2011年,建党90周年,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巡演至北京,上海歌舞团党支部为她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预备党员转正仪式。“从那一刻起,演员身份和党员身份交叠,我肩上的责任感、使命感愈加强烈,也更明白了,起舞究竟为了谁?”朱洁静说:“我要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让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朱洁静,而是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段又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
从《天边的红云》到《永不消逝的电波》,朱洁静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角色 “跳”进了观众的心里。如今,赞誉和荣誉似已围拢了她,但她仍倾力闯出新路,冲向更大舞台。“在为了信仰而牺牲的共产党人中,有千千万万的‘云’和‘兰芬’,有许许多多值得倾力书写的动人故事。”朱洁静说,“我愿以此身担使命、为信仰而舞,用舞蹈为英雄先烈们塑像,让他们被永远铭记”。
在舞剧中接受信仰洗礼,“朱洁静”三个字变得没那么重要
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在长征亲历者“云”的回忆中拉开帷幕,以 “她视角”为主线,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长征英雄画卷。2006年舞剧开排之初,朱洁静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建立强大的新中国。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我们年轻人更应该探究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在舞台上,朱洁静饰演的“云”有近90分钟的出场时间,“爬雪山”“过草地”等舞蹈动作都需要靠关节支撑地面完成,排演时浑身都是擦伤和淤青。更让朱洁静感到心焦的是,她与“云”之间似乎隔着一层纱,难以同频共振。导演甚至怀疑,这么瘦弱的女孩儿能否表现出红军克艰纾难走向胜利的壮怀激烈?在最艰难的时候, “云”身体里的党性之光点亮了朱洁静的眼眸。“那是一种光芒万丈的信念感,那是一股无穷无尽的力量,无论前方有多么黑暗,那束光总会指引着我。”
“初心”的种子播撒在艺术生命里,渐渐发芽生长。一遍遍倾情起舞,一次次摸爬滚打,朱洁静在舞剧和史料中了解党的艰难岁月,理解党员的奉献牺牲,让 “云”一点一点住进了心里。创排舞剧的4个月,朱洁静将入党申请书上的文字真正付诸于行动,演红军,学红军,并在2010年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入党十余年来,她感触最深是:“朱洁静”三个字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学生时代,我是大家眼中的‘红花’,总是被推到台前,似乎跳舞就是为了实现梦想和自我价值。入党后,我真正明白了 ‘我是谁’ ‘我为什么跳舞’。我跳舞不再是只为了证明自己,而是要全心全意跳给观众看。”
朱洁静告诉记者,这并不是身体或记忆的突变和质变,而是自我认识和心态的变化。因为她意识到了团队的力量,在观众看不到的舞台侧目条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党员。“很多舞美、剧务老师都是老党员,是他们共同成就了我这朵‘红花’。在接受观众的掌声和鲜花时,你要学会自我反省,要把‘朱洁静’收起来。”她希望把自己藏在角色背后,把自己融进舞台,让观众看到 “舞台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段又一段震撼心灵的故事”。
一封家书让她红了眼眶,“兰芬”的坚强来源于共产党人的信念
《天边的红云》尾声,“云”抱起战友的孩子,赓续革命的血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末尾, “兰芬”怀抱着她与 “李侠”的孩子,迎接上海的黎明。跨越15年时空,这两个刚柔并济的女性角色,既有重叠亦有差别。
在朱洁静看来,传统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大都以阳刚硬朗的男性为主角,但《天边的红云》体现了女性在战场上的坚毅与牺牲。演员们要把江南的、海派的舞蹈风格洗涤干净,融入长征的艰难环境,塑造战争中的女兵形象。全剧主调是厮杀、惨烈的战斗场面,但也有浪漫、温暖的插曲。《电波》中的 “兰芬” 则是细腻、内敛的,在江南女子温婉的外表下,同样有着强大坚毅的内心。如何拿捏柔软与刚毅之间的分寸,让角色更具真实性,演员需要岁月的积淀来丰富体验和感悟。 “革命者的心愿是让下一代看到胜利成果,她必须带着孩子见证这一切。在20岁出头饰演‘云’的时候,我难以体会到那种远离爱人的五味杂陈。”
“如果说《天边的红云》锻造了坚强的‘筋骨皮’,那么《电波》就是触及灵魂的‘炼心’历程。”对朱洁静而言,排演红色题材舞剧的过程就是最生动的党课。初次接触角色,朱洁静曾认为“兰芬”的经历薄得如同一张纸,没有那么多形容词和潜台词可以提供发挥的空间。为了突破瓶颈,她咬着牙把表演细节“掰开揉碎”后一点点打磨,直到角色长在身上心上。“当你在舞台上讲述先烈们的故事,那群同龄人会感应到你;当你带着无限真诚的情感去演绎,他们一定会接纳你、帮助你。”
如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演出超过200场,朱洁静跳了150多场,她对 “兰芬”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当年组织上为什么会选派纺织女工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妇?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她仅仅是站在英雄背后的女人吗?”带着疑惑,朱洁静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史料,渐渐勾勒出英雄女性的真实面貌:七七事变后,裘慧英就曾参加过沪南青年救亡团,担任救护、募捐、组织等工作;潜伏于隐蔽战线,她配合李白担负情报通讯工作,曾双双被捕入狱…… “她行走在刀尖之上,那么普通的女性却迸发出那么巨大的力量。”
最后,她找到了李白在狱中写给裘慧英的一封家书,信极简短,内容朴实——提醒妻子与舅母同来探视,坐车时照顾好小孩,带些咸萝卜干、炒米粉、肥皂和热水瓶。 “我在这里一切自知保重,尽可放心。家庭困苦,望你善自料理,并好好抚养小孩为盼。祝好。”朱洁静一字一句地背诵着家书,忽然间红了眼眶。 “带着冰冷的镣铐,李白写下最温暖的文字。那是裘慧英挚爱之人的绝笔,悲痛中的她如何度过上海解放前那段最黑暗的时光,简直难以想象!在舞台上,当我演到‘兰芬’抱着孩子迎接黎明的情境,脑海里会浮现出这封信、这些词句,于平淡日常中积蓄的力量一下子就倾泻出来了。”
“我意识到,她腹中的孩子不只是爱情结晶,也是对光明和美好的寄托与希望。”朱洁静叩问心灵,找寻到灵魂最深处的共鸣。“在‘兰芬’素雅的外表下有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来源于共产党人强大的信念。”
人物小传
朱洁静,1985年10月3日出生于浙江嘉兴,毕业于上海市舞蹈学校,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近年来,她在《天边的红云》《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原创舞剧中担任女主角,由她主演的舞蹈作品《晨光曲》《朱鹮》亮相央视春晚舞台,获得观众好评。朱洁静在国内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荷花奖”“文华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经过多年舞台历练,成就了独具朱洁静风格特色的舞蹈形态,出色的表演得到了业内专家人士的认可。
作者:宣晶
视频:张挺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