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年卡后每次可借5本书;每册书籍借阅期为15天且有1次续借机会,续借天数为15天;借阅逾期会产生滞纳金,滞纳金为2元/册/日……如今,新开实体书店推出“不用买,借回家”阅读创新服务,读者可在借阅规定期限内在全国门店借还,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大产业循环注入活力,也让书店营运方式、阅读推广更灵活多元。
刚刚过去的周末,曾获2020中国“年度书店品牌”的无料书铺在陆家嘴正大广场开出上海首店。4年间全国开了28家店,这家上海新店卖的不仅仅是书籍,还希望通过多业态经营、数据化精准施策、盈利多样化等新思维、新模式,打破传统书店单一售书的经营模式,以办理借阅卡形式吸收会员,提升受众与书店之间的互动黏性及情感联结,有效解决图书资源个性化需求。
这与书店的名称“无料”,在某种意义上不谋而合。古唐文里这个词被译为“免费”,除了借阅书籍,不少公益沙龙等文化活动也免费向读者开放,青年作家张怡微、电影人吴成镭、青年艺术家刘珂等分享阅读与创作历程。
图书区域以外,书店也凸显了策展思路。比如,为满足读者对艺术、时尚与设计议题的需求,团队引入超500种艺术、设计类图书,并与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等专业艺术出版社合作,在店内新辟空间展开“艺·十二飨: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十周年特展”,囊括美术、建筑、摄影等艺术画册。
其中,以浮世绘研究大家约翰·史蒂文森编着的月冈芳年作品集《月百姿》尤为令人注目。书中内容来自大英博物馆与费城美术馆珍藏,多幅画作诠释中国传说典故,以原作1:1比例复刻,被藏家称为“现存仅次于原版画作的最佳版本”。店内引进超100种艺术设计主题文创商品,包含以探索宋代美学为核心的新锐香水鎏婳书、致力于推广与普及唱片文化的浣熊唱片等。书店设计概念为“生长”,项目总设计、建筑师胡徐辉如是描述:“场地不规整,所以我们向能穿行于各种异形空间的鱼群学习,将置书的层板作为原型,生长复制,并变形成书柜、坐席、吧台、隔墙,甚至屋檐。”最终想创造一个书的群落,让它们在空间里蔓延,生长,直到充满整个场地……随着书籍密度的增加,打造人们的精神属地,一座高密度的信息仓库。
从决定开书店开始,身边就有各种声音“开书店不赚钱,甚至可能倒闭”,对此,无料书铺创始人张潇谈到,在全民阅读成为生活风尚背景下,“书让生活更有趣”。“无料”二字,谐音“无聊”,既提醒人们无聊时别忘了来书店“充电”;也是一种自我调侃,“有料”的人一起把空间变得更有料。怀抱“开一家书店,影响一群人”初心,团队希望在知识的海洋中与读者共同成长。
惠民借阅后,情怀与赚钱怎么平衡?“精准定位用户群,通过经营方式的转变,使书店与其相关多种业态进行重组后,能保持盈利态势。”在他看来,盈利点主要在于书店空间、用户、产品、策划四个方面——如利用书店空间,在免费沙龙活动前、书店吧台等位置放置第三方广告等;用户方面,以收取会员费形式增加企业营收;产品上计划打造属于无料的文创产品、专属IP;策划方面通过输出服务,帮助企业策展或进行联合销售等。由此,当书店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阅读服务,并以书籍串联空间,以多样的阅读活动串联社群,结合自行开发的系统,整合分析会员服务与需求,就能以用户思维为更多人和企业提供美好生活的阅读解决方案。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书店方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