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歌唱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和著名钢琴家孙颖迪,携手众获奖选手给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形式新颖的艺术歌曲盛宴。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在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压轴演出,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国声乐艺术中心专场音乐会“为你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四)《廖昌永与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上演。
“我们创新性地将音乐、诗词和书画等艺术形式紧密融合起来,希望能带来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演出前,廖昌永告诉记者,希望在下一个百年,有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唱响世界舞台。
与名家书画结合,提升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潜力
2019年,廖昌永以“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为名,将中国艺术歌曲唱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其中一曲《玫瑰三愿》一咏三叹,淋漓尽现了中国艺术歌曲之美。这个形式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次演出中,廖昌永和获奖选手们演唱的艺术歌曲,既有《幽兰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点绛唇·赋登楼》等古典诗词,也有《望乡词》《我爱这土地》等近当代作品。为了增强舞台表现力,这些诗词和音乐结合的同时,也增加了名家书画等多媒体背景。
“琴棋书画是我们中国古代文人的标配,所谓的‘文人四友’;到了现代我们讲美育,音乐其实是一个和文学、美学、哲学都有关联的交叉学科,尤其是声乐,比如说国画有‘墨分五色’,其实音乐也讲‘墨分五色’。”廖昌永表示,相比于西方声乐和油画,中国的书法、诗词和音乐的联系会更紧密。“当这些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能极大地拓展中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潜力,打造中国传统艺术的综合表现平台,让中华经典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再当“绿叶”,做教师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廖昌永的独唱音乐会,是近年来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备受期待的节目,但在2019年的第36届“上海之春”,廖昌永放弃了举行独唱音乐会,甘为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获奖选手当“绿叶”。今年,他再度选择了将舞台留给获奖选手,只在音乐会最后演绎了《幽兰操》《忆秦娥·恒山月 》。“我对舞台和音乐仍然是热爱的,但艺术需要传承,我很享受教师这个职业和身份,享受从‘利己’到‘利他’的过程,它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廖昌永说。
记者获悉,今年由于疫情原因,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没能在线下举行,而是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云参赛”。自10月1日启动,比赛共收到6个国家共758人报名,有效人数755人,超过了2018年第一届赛事的588名。最终,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的王子祺斩获本次大赛头名,上海音乐学院张功浩、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张小孟分获二等奖;刘畅、刘哲、宋晓霞获得三等奖。
此次的音乐会,正是廖昌永和上海音乐学院践行承诺,给获奖选手们打造的一个展示舞台。“我去年12月研究生毕业,11月拿到了这个奖,这是我研究生生涯最好的礼物。”演出前,27岁的男中音王子祺告诉记者,他经常在网上研究和模仿廖老师的唱段,也有意识地在海外传播中国艺术歌曲。“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海外华人每年都会自发举办一场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经常会有很多的外国人来听;我们去演出时,主办方也经常主动询问我们是否可以加演中国艺术歌曲。”
“这场演出最大的亮点,是有更多学生一起参与到了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和推广的过程和队伍中。”廖昌永说,“希望明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能有更多国际友人和年轻人参与进来。”
助力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研究和推广
中国艺术歌曲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推动,影响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海外传唱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记者获悉,在去年年底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中,就有一位外国选手表现亮眼闯进决赛,她是来自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音乐学院的女高音硕士Dusica Bijelic。当时,她技术纯熟、吐字清晰,饱含感情,赢得评委一致赞誉,最终获得优秀奖,以及大赛颁发的特别奖项——黄自奖。
决赛评委钢琴家、英国杰出艺术指导格雷厄姆·约翰逊与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霍尔,都表示本届参赛选手的演唱水准之高超出预期。霍尔希望将来能在德国建一个中国艺术歌曲中心,助力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研究和推广。
上音透露,中国艺术歌曲迎来了百年,作为中国艺术歌曲的策源地,上海音乐学院始终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责任和使命,这几年做了大量的艺术歌曲系统整理、理论研究、演出传播、人才培养等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人才培养方面,上音将多年来以廖昌永为学科带头人的艺术歌曲教学领域的教学成果、经验、方法,全面运用于上音声乐教学的各方面,构建中国艺术歌曲的教学体系(课程、教材、方法)、培养中国艺术歌曲优秀表演人才。
同时,以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大学院长哈特穆特·赫尔教授为领军人物,以上音艺术指导教师群体为基础,在艺术歌曲伴奏艺术研究与教学方面方面取得优质学术成果,将上音的艺术指导水准提升至世界水平。
学术建设方面,上音将围绕中国艺术歌曲百年项目的实施,完成一批具有开拓性的学术子项目,包括:与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艺术歌曲16首》,在德国录制并在“上音”唱片品牌发行中国艺术歌曲唱片集;组织专家力量编撰《中国艺术歌曲研究大系》《中外艺术歌曲大辞典》,编辑《中国艺术歌曲百年曲谱》,以及一批艺术歌曲研究的译著、论文等。
图片来源:演出方
作者:姜方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