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始生,樱花成云,恰是踏青好时节。眼下,都市人不愿负春光的心理需求集中爆发,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总有人抱怨似乎失去了欣赏自然之美的时间和心境。孔子说过“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如今,随着国内博物学主题图书不断升温,博物学这门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学问正越来越受到关注。
眼下,一批中外博物学科普启蒙图书集中出版,进入大众视野,满足了大小读者深度求知、艺术鉴赏的多元欲求,对人文美学的苏醒也有裨益。所谓博物学,简单来说,就是认识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学问。观照万千动植物、洞窥天地大美的“博物学热”,不仅仅是观察和开列珍品清单,也愈发体现了城市对自然教育的重视。当越来越多读者重新思考自身和自然的关系时,现代人的心田也以更广阔的维度获得润泽。
通往宇宙的路在哪里?如果可以穿越到恐龙时代,你会看到一颗什么样的星球?人类祖先经历了什么样的旅程,才登上食物链的顶端?地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博物学入门书——DK幼儿百科“不得不知的事”系列图书,从《地球》《人类》《动物》《恐龙》四大主题出发,带儿童去探索这颗神奇的星球,共同珍惜爱护茫茫宇宙中人类唯一的家园。该系列由肯德基小书迷王国携手国际科普品牌DK共同打造,由远流天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4册新书用贴近儿童心理的方式,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揭开神奇万物,并采用小读者熟悉的事物来类比,更简单易懂。书中穿插的智慧小游戏,如食物链、装饰恐龙蛋、热带雨林涂色等,让小朋友学以致用。插画搭配实拍照,创造出了幽默效果,适合做博物学启蒙。
《少年》杂志执行主编陈赛认为:“在陪伴孩子阅读时,最重要的是撩拨奇妙的感觉。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远比给他们一堆消化不了的“事实”要重要得多。”就像科学家雷切尔·卡森所言:“如果‘事实’是日后产生知识与智慧的种子,那么,情感与感官的印象就是这些种子生长所必需的土壤。童年早期是准备这些土壤的关键时期。只要情感被撩拨起来了——对于美,对于新鲜与未知的兴奋与好奇,同情、怜悯、赞美、爱——然后才是这些情感所对应的知识。一旦找到,它们对孩子而言就会有持久的意义。”
你见过竹子开花吗?九寨沟的湖水为什么是蓝色?在高温缺水的纳米比亚沙漠,动物为了生存,除了要学会“吞雾喝水”“单脚跳舞”,还要掌握哪些生存技能?科普启蒙读物《世界国家公园:自然的秘密我知道》来自国际畅销童书《地图》作者、80后波兰艺术家夫妇亚历山德拉·米热林斯卡和丹尼尔·米热林斯基的新作,探索了黄石公园、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八大世界知名国家公园,从热带海岛到北极圈冰原,从粉色沙滩到红色沙漠,从原始森林到热带雨……通过一场身临其境的纸上环球探险之旅,带读者感受绝无仅有的极致自然体验。
“这次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自然,投向了动物、植物和它们的栖息地,向孩子们呈现自然界的神奇百态,客观地展示特定的环境是如何影响在其中繁衍生息的生命,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于是,他们选择了世界上八个颇有代表性的国家公园,借助三个趣味角色探险经历,讲述曾濒临灭绝的欧洲野牛、美洲野牛,黄石公园内狼与生态平衡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新西兰物种入侵等典型案例,生动呈现不同地貌环境下的物种发展。
书中延续了其一贯的手绘风格,展示八大国家公园的生态群落、物种演变、地质变迁、珍稀动植物等一系列自然奥秘,276种动物、116种植物,超30种自然景观,不仅仅传递知识,更是对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和激发,从而启发读者主动拓宽生活的边界,更加深刻感悟人与万物共生并存的真谛,建立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人人都喜欢花,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寄托我们的情感。仔细观察一朵花,你将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玫瑰之吻:花的博物学》由博物文化倡导者、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翻译。
这本书引领我们从最熟悉的玫瑰萼片观察起,介绍了花的结构、习性、形态,花何时开放、凋零,花粉与传粉,一直到花的演化,不仅全方位展现了花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还细致讨论了花与昆虫的有趣互动、花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生动展示了花朵上亿年来的演化历程,让人惊叹于自然造物的精致和奇迹。
除了花的生态学知识,作者彼得·伯恩哈特还带我们穿梭于花的历史、传说、神话和考古等之中,一步一步激发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审美意识。这部优美的著作,既能让严谨的科学工作者,也能让普通的博物学爱好者亲近了解并欣赏花的生物学。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雪瑛
图片:出版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