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剧院上座率逐渐放开,上汽·上海文化广场顺势而动,厚积薄发,于3月24日召开了疫后元年的首次重量级年度发布——“拾穗而歌——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021年度发布会”,首次公布2021全年演出板块及户外舞台演出季等重要演出活动规划,并正式发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2020年度运营年报》与《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与此同时,在到场百余位嘉宾、合作伙伴、媒体与演员代表的见证之下,共同启幕剧院十周年庆。
“上海文化广场拥有非常丰厚的红色基因,从1952年陈毅市长题词成立文化广场,到1974年周恩来总理亲批文化广场重建,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它都是上海人民非常重要的举行群众活动和观看演艺活动的场所。”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理费元洪介绍,为庆祝建党百年,今年6月到9月期间,文化广场将推出《战上海》《东方红》等四台不同舞台形式的作品,讴歌党的百年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此次发布的压轴一环,文化广场正式公布了其十周年标识及主题词——拾穗而歌,这也正是对文化广场十年十岁的生动诠释。据上汽·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张洁介绍:“这句主题词源自《列子》,寓意历经十载,一路脚踏实地勤恳扎实,最终迎来丰收、喜悦与期待。”
全年演出板块发布,户外舞台再发力
作为每年备受行业与市场瞩目的年度发布活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对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备。秉承“专业、开放、创新”的运营思路,文化广场再次向申城以至全国观众奉上了一道体裁多元、寓意丰繁的舞台艺术盛宴。
发布会上,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介绍了全年演出板块。今年的节目规划不仅将在传统优势的音乐剧项目上持续深耕,发挥产业引领作用,更将注重契合时代特征,打造全民同乐的都市观演胜地。费元洪表示:“文化广场将继续保持‘音乐剧为主、时尚经典为辅’的节目定位,找准以‘春季原创音乐剧展演与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夏季时尚大戏、秋季周年庆典、冬季年末演出季’构建的整体全年演出节奏。”
在音乐剧板块,文化广场将为观众带来包括《故宫里的大怪兽》《赵氏孤儿》《蛋壳里的心跳》《美术馆奇妙夜》等在内的十余部音乐剧演出,预计音乐剧舞台剧在全年演出品类中将占比超过70%,进一步巩固音乐剧品类在文化广场的核心地位。同时,为持续精进剧院创作力,释放自制表达力,文化广场出品的中文版音乐剧《春之觉醒》《我的遗愿清单》《拉赫玛尼诺夫》将开启新一轮演出,今年更有三部全新音乐剧自制作品于年内完成制作和首演,预计全国巡演总场次有望突破250场,以此继续践行贴合当下市场的华语音乐剧“中国样式”。
而运营至今的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将在2021年迎来丰收年,《生死签》《南唐后主》《对不起,我忘了》这三部2019年孵化认标作品,经过两年打磨,将于今年5月、10月、11月分别在上海和南京首演。除此之外,活动当天恰逢“演艺大世界——2021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演出板块“2021上汽R汽车Marvel R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出季”正式鸣锣开演,为新一年度的音乐剧之旅拉开序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醉后赢家》《悟空》《九色鹿》《缺一不可》等四部优质原创华语音乐剧将轮番登台文化广场主剧场,呈现悬疑、国风、传奇与亲子等题材在音乐剧中的另类演绎。
文化广场还将精选并引入多个经典口碑作品与新锐潮流节目,为观众展现多元的时代创意与广泛的艺术品味。自今年四月起,文化广场将呈现《尘埃落定》《戏台》《白鹿原》《断金》等20余场大型经典话剧作品演出,更有十余场舞剧、跨界类作品及节展活动纷呈上演。
为庆祝建党百年,文化广场策划“红色百年,文化庆典”系列演艺活动,有海派杂技与红色文艺作品的融合,杂技剧《战上海》;有奋起、奋斗、奋进,赞美劳动者的歌舞史诗,全总文工团《奋斗者之歌》;有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主办,讲述上海左联历史人物奋斗历程的话剧《浪潮》;此外还有中国革命音乐舞蹈汇演,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这四部红色主题优选作品将连演13场,辅以红色主题公益活动,展现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发展成就。
在演艺新空间发展与应用方面,2021年户外舞台演出季将于4月10日再度启动,完成春、秋两季演出活动。在升级版的“音乐剧演员音乐会”系列中,《音乐剧系男生宿舍》《演员们的春令营》两台演出集结了来自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系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正活跃于演出一线的优秀音乐剧青年演员,他们将在现场带来精彩纷呈的舞台对阵。知名音乐剧演员刘令飞也将带来人气演出《“野路子”音乐会》。
在创新开拓的“户外戏剧夜”板块,来自上海戏剧学院、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三所知名院校的高校剧社将携获奖作品与观众见面,呈现充满诗意和新意的舞台表演。其中,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朱丽小姐》《朱丽先生》对欧洲现代戏剧经典《朱丽小姐》进行了本土化的戏曲改编与续写探索;南京大学的《世外》坦然描写人性与人之生存状态的有限性;复旦大学的《种子天堂》则深情回溯一名生物学教授的个人学术史诗。对于高校与专业剧场的联动合作,三所院校的教师代表们充满期待与信心:“在这样特别的场地、这样开放与多元的文化氛围下,期待可以让戏剧与观众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也希望校园作品能够通过市场化演出的检验,被打磨得更加出色。”
作为今年户外演艺新空间的重头项目,国内知名青年文化品牌摩登天空副总裁、现场音乐事业群负责人张翀硕亦出席了发布会,正式宣布摩登天空将与文化广场携手打造2021“自然醒”系列音乐现场节目,两家机构将于秋季合作推出为期2-3周的户外演出音乐季,并于现场完成“2021户外舞台演出季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
除此之外,大船文化×小白亲子嘉年华、凡几、古月集等国内知名活动品牌亦确认入驻“2021年户外舞台演出季”,通过提高空间艺化与客群流动,剧院公共服务边界将进一步“打开”,从而塑造更亲民的“城市文化地标”。
年报规划全文发布,开启十年崭新征程
在新冠疫情给全球演艺产业及其上下游链条带来巨大阻碍,互联网时代娱乐方式变得日益多元化的复杂环境下,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如期向公众发布了剧院年度运营报告。
2020全年,文化广场共完成69台179场演出,其中音乐剧/舞台剧演出占比64%,3台自制音乐剧全国巡演18座城市,演出91场,坚守音乐剧的专业定位。户外舞台获首批演艺新空间资质,创45场演出,升级多维度的场景体验。公益活动数量达293场,参与人数近4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超500万人次,构筑多触角的艺教体系。剧场全年无休对外开放,共服务逾33万车主与超31万会员,同比增长近三成,并与上汽集团合作,发售16701张公益票,打造互动式的剧场服务。合作媒体报道723篇,逆势上扬47.6%,剧院官方新媒体矩阵发表2281篇稿件,累计8000万次阅读量,形成有表达的剧院品牌。虽步履踟蹰,但从不停歇。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布局未来。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背景下,迈入2021年的文化广场正式发布了《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三年发展规划(2021-2023)》。
在新一期发展规划中,文化广场将努力突破剧院作为载体的思维定式,以“成为音乐剧产业发展风向标与资源整合平台、成为丰富人们感官体验的文化生态地标、成为引领大众审美、崇尚人文追求的精神家园”为三大发展目标,树立剧院作为资源整合平台的新理念,谋求“核心竞争力”转向“核心辐射力”的发展新路径。第一,树立新型发展理念,推进文化广场可持续发展。完成从载体思维转向平台思维、从产品思维转向服务思维、从场地思维转化成场景思维、从供给思维转变为共创思维的创新性转换。坚持开放性,不断提升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持续不断地建构和开拓文化广场的服务边界。第二,坚持“一业超强,多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产场融合”,增强“核心辐射力”。继续做大、做强演出经纪;制作更多拥有自主版权和影响力的中小型音乐剧作品;开发演出的新内容、新空间,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优势,加强区域演艺资源整合;深化上海音乐剧文化研究中心实体化运作,在内容孵化、版权交易、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开创“产、学、研”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第三,进一步探索内容力表达,探索有特色的“集成巡演”模式。在打造一部兼具艺术性、市场性的驻场大戏和8-10部风格各异的制作类“小而美”音乐剧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原创音乐剧孵化;以自主开发的音乐剧为核心,构建“集成巡演”模式,将高品质的艺术教育、专业培训、文创衍生品、广场市集等连同剧目一同输出,扩大影响力,构建多层次的演艺生态系统。第四,集成艺教传播融媒体产品,提升服务力构建共生共荣的观演关系。推进文化广场的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矩阵的互动作用;提高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提升空间的艺化率;构筑多元艺教体系,推动优质项目线上线下交互;垂直深耕30万+会员,提高满意度,增强会员的粘性和持续性。第五,探索管理模式创新,输出剧院运营合作发展新路径。建立并完善以“和合共生”为价值观、以团队为纽带、以内容为核心、以平台为基础、以品牌为支撑的剧院运营“文广模式”。通过整体输出管理团队,以音乐剧为龙头、包括了工作坊、分享会、文化沙龙、创意市集等的集成综合性产品,会员平台资源,以及文化广场品牌影响力,与相关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互惠共赢。
“十年初心路,启航新征程”,剧院不仅是艺术的舞台,还是品质生活的空间,更应成为人们重塑精神追求的精神家园。借力国家和上海市“十四五”规划的东风,文化广场将继续坚守“文化乐土,梦想绽放”的愿景理念,更加夯实发展基础,营造发展生态,探索新的突破,努力发展成为具有更广泛影响力的音乐剧产业发展风向标、文化生态地标、人文精神家园,构建多层次、丰饶的演艺生态系统。
图片来源: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作者:姜方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