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青年美术创作项目”今年6月启动,目前已经过初评、复评,进入打磨深化阶段。12月24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开了一堂“干货”满满的专题辅导课,从通过复评的100件作品中选出带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展开中肯甚至是犀利的点评。
比如,血战月浦镇,除了以密集排列的伤兵来表示战争的惨烈,能否有别的方式?宋庆龄安排斯诺去陕北,仅仅是坐在沙发上递张字条给斯诺吗?在中华艺术宫的“课堂”上,冯远对创作工程的大部分作品表示了肯定,同时希望“后浪”创作者们将多样化的内容和想法创造性地转化为可视图像,并不断打磨、完善作品。
从历史瞬间到绘画作品,这样的艺术转化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周思聪表现东北抗战苦难血泪史的《王道乐土》,用构成主义的手法组合了各种受难受苦的民众;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以抒情意味开启了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个途径;意大利画家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并未以完全的写实表现血腥、真实的场面,而是略带一种装饰性;荷兰画家博斯宗教主题三联画《人间乐园》带有魔幻表现主义色彩……古今中外总计百来个历史题材绘画的经典案例,展示出历史题材绘画存在着多样化的可能。
事实上,所有的艺术创作都有主题内容,哪怕是那些取名无题或抽象的作品1号、2号。冯远指出,某一件作品中形成的画面结构,表达画家在此时此地的情绪、意愿、艺术上的趋向等,都是内容,都有想法。只不过,这样的内容与想法,有大有小、有内有外、有虚有实。“别看历史题材绘画限制了主题,其实围绕某个主题具有一定的空间,通过艺术家的想象、联想,同样能将多样化的内容和想法创造性地转化为可视的图像。”
这样一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艺术转化,冯远以经典美术作品——陈逸飞、魏景山合作于1977年的《占领总统府》的诞生记给出鲜活的阐述。当年,两位艺术家接到的命题是“解放到底”。不少历史瞬间例如百万雄师过大江,都可以用以表现这个命题,最终他们选择了解放南京的决定性一瞬——占领总统府。而画面上如今已深入人心的一幕竟是在基于历史的合理想象上精心“设计”出来的。这个题材彼时能够找到的历史照片、影像,在艺术家看来感染力都不够丰沛。为此,陈逸飞、魏景山多次去南京,实地爬遍总统府的楼,做出缩小版建筑模型,并用橡皮泥捏了各种人物加以排列组合。最终,红旗高高插上总统府、迎风飘扬的那一幕为他们所采用,予人一股向上喷涌着的力量。“在众多历史瞬间中理出头绪,找到一个能恰当表现某个大主题的切口,考验艺术家的眼光、视野和见地。”
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最终是为了充分放大历史题材本身的内涵而流传深远
“今天的艺术家从事历史题材创作,缺的不是技术,而更多的是寻找、选取什么样的素材,以及调动合理的艺术想象有效运用、组合素材的能力。”在冯远看来,这与创作者对题材的认识、对生活的体悟、对素材的把握息息相关。只有当这一连串问题解决了之后,才谈得上着手创作,绘画的形式、造型、色彩、构成、细节刻画等方面才可谓有意义。
点评部分“日出东方”项目作品时,提升空间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一观点的体现。例如,有幅作品画的是百年前一众从上海出发的赴法学子,看上去像是出发前在码头边的集体照,又有些似摆拍的舞台艺术。合影固然能成为一种方式,是不是也可以考虑选取学子们拎着行李登船的瞬间,与送行的亲友告别的瞬间,或者将表现真实场景的几个瞬间以艺术化的方式组合在一幅画面中?
创作历史题材绘画,需要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因为,这样一类作品最终将作为一种视觉造型的样式流传给后世,为某个特定时代代言。“这样的作品首先需要避免让人对其所要表达的题材产生内容上的歧义;进而,艺术家们应该通过艺术表现充分放大题材本身的内涵,甚至让人在观赏时产生更多的联想。”在冯远看来,能够打动人心、流传深远的历史题材绘画,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表达,但又兼具历史的厚度、情感的温度、思想的深度、艺术把控的精度、想象力的丰富度、视野的宽度。他希望,此次参与“日出东方”的青年创作者们能够时刻对标这样的标准,不断问问自己,画面能不能再讲究一点、再精妙一点。
作者:范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