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见的非遗传承过程用可穿戴设备展现出来,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将音乐和舞蹈融入帕金森、自闭症的治疗中,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说到大学生,许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象牙塔,然而,眼下正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上海市活动优秀艺术作品、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却让人们看到当今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照,他们以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为许多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大学生艺术展是教育部主办的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学生艺术盛会,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五届。本届展演活动主题为奋斗、创新、奉献。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本届大艺展上海市活动艺术作品类及大学生实践艺术工作坊展演在征集作品和宣导过程中遇到许多挑战,但仍然收获了不少优秀作品。经过全国九位资深专家的第一轮评审,选出入围作品130件,包括绘画作品37件、书法作品32件、摄影作品19件、设计作品26件以及16部微电影。在大学生实践艺术工作坊项目中,共有11所院校入围。终评会经过七位国家级专家集中评审,最终顺利评选出明年代表上海选送到全国去参展的作品和工作坊项目。
本次展览展示,来自全市43所高校作品入围参展,展现了上海高校美术创新成果。“与往年相比,今年传统类书画作品少了,与社会生活密切互动的作品多了。”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表示,大学生们用作品表达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比如,“上海大学可穿戴技术与中国非遗刺绣创新实验工作坊”将可穿戴技术与非遗刺绣结合,大大增加了传统工艺的趣味性。只见,现场摆放着一台台电脑显示器,体验者头上和手上戴着电子传感设备,屏上显示的是他们刺绣时的脑电波和肌电波,时而平缓,时而激烈。“电子传感设备原本应用于情感治疗领域,用于记录人的情绪波动。当年轻的学徒和非遗传承人一起戴着这种设备刺绣时,通过不同的数据波形,可以直观看出他们专注度和放松度的不同。”李谦升博士指着电脑上的数据图介绍,你看,新手专注度比较高,但不平均,老师整体就比较均匀。李谦升说,以往很少有非遗和数据的结合,如今各个技术领域都在迅猛发展,希望能用这种游戏式的方式,吸引更多人来体验非遗,借助人工智能帮助传承人创新设计也是未来一大应用方向。
隔壁,上海体育学院“舞动心灵”舞蹈治疗工作坊,则直接面向在校大学生、自闭症儿童、帕金森患者提供舞蹈治疗干预,用实际行动温暖特殊人群。
本次展览展示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大学承办,将持续至12月19日。在现场展示结束后,大艺展线上云展示平台将正式上线,全年24小时不间断展示所有入围作品及工作坊项目。
图片:上海大学提供
作者:李婷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